理想与典范——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
人教版 《美术鉴赏》 外国美术鉴赏 第12课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是古希腊美术的代表作品,是法国巴黎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该雕像两臂已经残缺,仍给人极大的视觉愉悦。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在古希腊能诞生这样的作品?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大理石)约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 [希腊] 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带着问题预习
为什么说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奠定了西方古典的审美传统?
古希腊与古罗马
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它吸收了古代两河流域与古埃及的美术成就,逐渐发展出自身的特点。古罗马美术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古希腊的遗产。在历史中,西方古典美术曾经多次回归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传统,它们被称为古典美术,代表着理想与典范。
理想的人体
内容框架
5
建筑的典范
一、理想的人体
古希腊人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他们想象的诸神与人同形同性,只是身体更为完美。他们还崇拜英雄,推崇体育,认为健全的心智以完美的体魄为基础。这部让他们对理想的人体表现充满热忱。
早期希腊艺术家对人体的表现较为简单,仅仅用起伏的线条暗示解剖结构。《库罗斯雕像》中男子头部简化为卵形,双臂紧贴身体两侧,形象略微呆板。
古希腊各地祭祀阿波罗的神庙以及重要的祭坛都有阿波罗雕塑,而一些不能被确认为是阿波罗的男青年像则被统称为库罗斯(Kouros,意思为“小伙子”),女的被统称为科拉(Kore)。
← 古希腊各地祭祀阿波罗的神庙以及重要的祭坛都有阿波罗雕塑,而一些不能被确认为是阿波罗的男青年像则被统称为库罗斯(Kouros),女的被统称为科拉(Kore)。这两座库罗斯据考证是挛生兄弟的雕塑,被确认为是克琉比斯(Kleobis)和比同(Biton)。 据说二人是赫拉(Hera) 的女祭司西狄普(Cydippe)之子。
→至公元前450年之后,人体表现已十分真实自然,且形成了规范。古希腊人认为,理想人体的整体与局部都应符合和谐的比例,手指与手掌、前臂与上臂、四肢与躯干均遵循严格的数学关系。雕塑家伯利克里特斯认为人体头部与身高最理想的比例应该是1:7,他的作品《荷矛者》就是依此创作的。
荷矛者(大理石)高210.8厘米 约公元前450-前440年[希腊]
原作者为波利克里特斯 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藏
希腊文明主要表现在希腊神话、建筑和雕刻上。
希腊雕塑分四个时期,即:
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因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而得名;
古风时期(公元前750年—前6世纪末),因这时期的雕刻艺术呈古朴稚拙的风格而得名;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下半期—公元前334年),指希波战争结束至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东侵;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4年—30年),指罗马灭亡埃及托勒密王朝这一历史时期。
赫尔墨斯和年幼的狄奥尼索斯(大理石)高215.9厘米
约公元前340年[希腊]
原作者为普拉克西特列斯
希腊奥林匹亚考古物馆藏
在希腊艺术发展进程中,由古风发展到古典时期中间有一个过渡时期,指公元前5世纪前半期。在这段时期里希腊经历了一场反抗波斯入侵的著名的希波战争。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就在这个时期。希波战争对古希腊具有深刻影响,严酷的战斗培养了希腊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奋发图强的精神,产生了伟大的悲剧艺术。在雕刻艺术中出现了战斗,歌颂英雄业绩的主题,无论是表现神话还是现实题材都与古风时代作品不同,与“古风式微笑”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严谨风格:从静态的姿势转向力求表现运动甚至激烈动作;从过去只表现人物的正面发展到表现人物的多种方面。雕刻的技巧更加熟练,逐渐形成一种比例匀称、结构准确、形体明晰的“团块”体系
鲁多维奇宝座浮雕 公元前470—前460年 [希腊]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大理石)高204厘米 约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 [希腊] 法国卢浮宫藏
1:8,优美修长
张弛有度、动静相宜
悉心设计、精妙平衡
兼具稳定与动感
奠定了人体动态表现的基础
古希腊雕塑的衣物塑造也为表现健康的体态服务
三女神(大理石)高129.5厘米 约公元前438—前432年 [希腊]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古希腊雕塑的衣物塑造也为表现健康的体态服务
三女神(大理石)高129.5厘米 约公元前438—前432年 [希腊]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掷铁饼者(大理石)高155厘米 约公元前450年 原作者米隆
[希腊] 意大利罗马国立博物馆藏
萨莫雷斯的胜利女神(大理石)高约245厘米 约公元前190年 [希腊] 法国卢浮宫藏
女性象征人像(大理石)高约160厘米 约公元前13-前9年 [意大利] 意大利奥古斯都和平祭坛
古希腊理想化的人体雕像通常面容沉静,察觉不出一丝情绪的波动,因为雕塑家的目的不是为了唤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而是为了表现超越个体的典型之美。艺术史家温克尔曼称之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古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对理想人体的表现。同时,他们也尝试组合更为复杂的人物关系。例如奥古斯都和平祭坛上的浮雕,比例、姿态、体型、表情都符合古希腊的理想标准,但在空间层次的刻画上更胜一筹。
探究与发现
波利克里特斯有一次同时制作两件雕塑,其中一件按照理想的法则来创作,另一件根据每位观众的意见进行修改。随后他同时展出两件作品,一件为人赞叹,一件令人耻笑。波利克里特斯随即说:“你们取笑的那件是你们自己做的,而你们赞叹的那件,是我做的。”针对这则故事,谈一谈你对美术创作中理想化手法的看法。
古希腊
古罗马
人体比例,塑造理想化
和谐的理想美
个性特征鲜明
写实又个性化
古希腊与古罗马雕刻的特点
卡拉卡拉像
二、建筑的典范
在西方建筑的历史长河中,梁柱结构与拱券结构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使用这两种结构的先驱,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为西方建筑体系奠定了基础。
帕特农神庙中的数学关系
帕特农神庙在很多方面都符合X=2Y+1的数学公式。
例如,神庙长边的立柱为17根,短边立柱为8根
17=(2X8)+1。
立柱底部的直径与立柱间距的比例为9:4
9=(2X4)+1。比例的控制让建筑在视觉上更具整体性。
古希腊建筑的最高成就体现在神庙建筑中。神庙一般为双面坡顶,其下架梁,由柱廊支撑。三角形的山墙与中楣上有浮雕装饰没在内堂放置神祇的大型雕像。雅典卫城中供奉雅典娜女神的帕特农神庙堪称巅峰之作,它空间贯通,比例合度,坐落在城市高处,显得壮丽宏伟。经过测量后发现,帕特农神庙的基座不是水平的,而是中间微微凸起;立柱也不是同等粗细,四个角上的立柱要比其他立柱粗壮一些。学者们认为这是古希腊人对人类视觉错觉的补偿。
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
万神殿(建筑) 约公元118-125年 [意大利] 意大利罗马
万神殿还代表了古罗马人建筑工程方面的最高成就。它的穹顶布满了空心格子,不仅美观,还可以减轻重量。穹顶越接近顶部格子越小,墙体越薄,材质越轻。在顶端开口处,混凝土中只是混合了最轻的火山岩碎块。由此,技术与艺术完美统一。
君士坦丁凯旋门(建筑) 约公元312-315年 [意大利] 意大利罗马
相关链接
君士坦丁凯旋门
建造凯旋门的传统开始于公元前2世纪初,一般建造在广场上,以纪念战争胜利、修路架桥等重大事件,或是宣扬统治者的功绩。凯旋门以立柱配合拱券为基本结构,门顶部一般树立青铜雕像,门上则以浮雕叙事。君士坦丁凯旋门是所有古罗马凯旋门中最大、最复杂的一座。君士坦丁大帝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还是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古罗马皇帝,凯旋门上记录了他的功绩。
提图斯凯旋门
小结:
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的最大价值是在理想与自然、理性与感性之间达成了适度的平衡,从中提炼出和谐而又严谨的审美标准,同时又以宽容的心态不断吸纳新材料、新技术与其他文明的美术成果。正因如此,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成为后世艺术家不断汲取资源与灵感的宝库。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古希腊与古罗马奠定的传统从来没有真正断裂过。
课后作业:
1.任选一件古希腊或古罗马人体雕塑作品,谈谈作品美在哪里?
2.预习下一课《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