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课件1 苏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著选读》2

文档属性

名称 罗密欧与朱丽叶》课件1 苏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著选读》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13 10:41:38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罗密欧与朱丽叶
坟茔 杉树 踉跄 唿哨
铺盖 娇红 浇灌 打扰
凭吊 铁钳 吩咐 妨碍
探望 窥伺 kuīsì 伺候 cìhou侍候 shìhòu
骨骼 咆哮
吞噬 掰开bāi 骄横 发泄
逮捕 巡逻 心绪 厄运
回光返照 摧残 红润
血淋淋 殓衾 可憎 藏匿
幽暗 防止 侍婢 蛆虫
束缚 契约 船舶 巉岩
保佑 绊来跌去 骷髅
辨认 严辞恐吓 时辰
巢穴 阻挠 攫住 搜查
看押 铁锹 嫌疑 沸沸扬扬
真相 惨象 悲恸 惊心动魄
风烛残年 详细 原委 薄弱
供认 辩解 尽量 短促
冗烦 死于非命 新郎 放逐
憔悴 强迫 学识 藏匿
疏忽 严厉 制裁 恐吓
惩罚 聘礼 卓越 离合悲欢
哀怨辛酸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理想;
2.揣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3.初步领略本剧的悲剧美。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
历史剧: 《亨利四世》,
喜剧: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
悲喜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 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 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 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 演绎成今天这一本戏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流血事件。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但经过化装的罗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起来。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他她倾吐衷肠。直到天亮,俩人才依依惜别。第二天,罗密欧把二人的感情告诉了修道院的劳伦斯长老。
长老表示支持,并暗中主持婚礼,希望借此结束两家的宿怨。结婚的当天中午,罗密欧和朋友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在大街上与提伯尔特相遇,发生冲突,茂丘西奥被刺死。罗密欧忍无可忍,也拔剑刺死了提伯尔特。这使两家的仇恨更加激化,罗密欧也因此遭放逐。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长老帮助。长老急中生智,一面让朱丽叶在婚前的夜晚服下他的假死药,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适时赶来带走朱丽叶。朱丽叶依计行事,可是送信的人却没有如期找到罗密欧。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悲痛欲绝,匆匆回到维洛那城,来到朱丽叶的墓地……
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最后一场
前半部分(帕里斯出场到朱丽叶死去):
写罗密欧与朱丽叶先后殉情。
后半部分:
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 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两个仇家合解。
剧本诵读
指导
1.剧中写帕里斯的有几处
明确:集中写帕里斯的有三处:
一是他与侍童的对话;
一是他对朱丽叶倾诉爱恋;
一是他与罗密欧的对话。
2.三个地方在表演上应该怎么处理比较好
明确:这三处的表演在语言处理上是不同的。帕里
斯与侍童的谈话,语调以温和平缓为主,重在表现他性
格中的善良与细心;而他向朱丽叶的倾诉则是深情而优
雅的,是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对朱丽叶的深深爱恋,充满伤感与遗憾,这主要表现他是一位忠于爱情的多情而又富有教养的贵族青年;而他与罗密欧的对话则是愤慨的,充满仇恨的斥责与复仇的强烈欲望,这表现他既忠
于爱情又富于血性。
帕里斯的台词
罗密欧的
台词
罗密欧:
1.戏中罗密欧的戏分量最重,在表演上,最主要的应该先
抓住哪一点
明确:首先要抓住他对殉情的义无返顾。从戏的一开始,他
与侍童的对话以及他与帕里斯的对话,都表明他必求一死的决心。
2.这种必求一死的背后是什么
明确:这种求死之心是缘于他对朱丽叶的强烈的爱。朱丽叶一死,他就下了必死的决心,来到坟地,他面对爱妻的“遗容”,爱潮在胸中激荡,死不再是痛苦与恐怖;他诗一般的倾诉之中,表达的是与爱妻同生同死的向往与激情。因此,坟是“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死让他“觉得愉快”。这是一种近乎疯狂的爱,又是一种令人欲哭无泪的深情。(共15张PPT)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英国)
千古爱情故事 忠贞爱情的见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能力目标:
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德育目标:
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
 生 平
(1564至1616)
   英国诗人、戏剧家。
  1564年4月23 日生于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 ,1565年任镇民政官 ,3年后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1582年同邻乡农家女安·哈瑟维结婚。1585~ 1592 年莎士比亚经历不详 ,传说他当过乡村教师、兵士、贵族家仆,并因偷猎乡绅T.路希爵士之鹿逃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人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杂役、演员并开始剧作生涯。1592年,剧院经理P.亨斯娄首先提到莎士比亚的剧作《亨利六世》上篇。同年,剧作家R.格林在其《千悔得一智》中影射莎士比亚姓氏,并引用《亨利六世》下篇台词,骂莎士比亚是“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可见他当时已颇有名望。1594年,他和当时名演员W.坎普、J.伯比奇同属宫内大臣剧团,同当时新贵族骚桑普顿伯爵、埃塞克斯伯爵等均有来往。他的剧团除在天鹅剧场、环球剧场演出,也到宫廷演出,夏季或瘟疫流行期间,则到外省演出 。1596年,莎士比亚以其他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及家徽 ,1597年在斯特拉特福购置了房产,1599年成为环球剧场拥有1/10股份的股东。1610年莎士比亚卖出了他的股份,回乡隐居。1616年4月23日在家乡病逝,葬于镇上的圣三一教堂。
创作 莎士比亚在22或23年间共写了37部戏剧。一般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以下3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1600) 以写作历史剧 、喜剧为主 ,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
 第二时期(1601~1607)以悲剧为主 ,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
 第三时期(1608~1613) 主要作品是4部悲喜剧或传奇剧。
成就与影响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已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 
  17世纪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
  中国从本世纪初开始介绍和翻译莎剧,到1978年出版了在朱生豪译本基础上经全面校订、补译的11卷《莎士比亚全集》。1902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学生最早用英语演出《威尼斯商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先后有65个职业和业余演出团体 ,以英 、汉 、藏 、蒙 、粤5种语言 ,文明戏、现代话剧、戏曲、广播剧、芭蕾舞剧 、木偶剧6种形式 ,共演出莎剧21部。莎剧已成为中国中学、大学特别是戏剧院校的教材。
《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Romeo and Juliet
浪漫悲剧 。作于1594~1595 年 。
剧本根据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创作而成。情节是:在意大利维洛那城内,蒙太古之子罗密欧在一次家宴上结识了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两人一见钟情,约定翌日成婚,但由于两家是世仇,朱丽叶的表兄提伯尔特前来干涉,杀死了罗密欧的一个好友,罗密欧为报仇刺死了提伯尔特,亡命他乡。凯普莱特逼女儿嫁给帕里斯伯爵。为了躲避逼婚,神父给朱丽叶一种可以假死40小时的迷药,朱丽叶被送到了坟地。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不明真相,赶到坟地服了毒,死在朱丽叶身边。朱丽叶醒来见此情形也殉情自杀。神父向两族家长讲了事情的经过,这悲惨的结局使两个家族痛悔不已,立即消除积怨,握手言和。

莎士比亚悲剧的三个特点 
  它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人文主义者认为,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必须以主人公的灾难性结局而结束,而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灾难。莎翁悲剧的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它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当然更不是悲观。
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悲剧人物的行为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作者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调讴歌青春与爱情,同时揭露中世纪家族仇恨和宗法制度对美好人生的戕害。剧中有不少流血、斗殴、死亡的场面,但气氛并不阴郁,流贯于其中的是人文主义思想战胜封建世仇的乐观精神。其中的喜剧性人物为剧本增加了趣味。
主题思想
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教会神权所运用的精神武器以及所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名为人文主义,它在反封建斗争中,起过重要的历史进步作用。主要内容是:
反对以神为中心、神权高于一切的旧观念,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
反对教会的来世主义、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提倡个 性解放、追求现世享乐,颂扬尘世的欢乐和幸福,赞美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歌颂人的理性和知识的力量。
反对封建压迫和等级制度,向往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仁爱的关系。
反对封建内战和地方割据,拥护中央集权,要求建立以民族为基础的统一、强盛的国家。
闪烁着人文主义
思想的光辉
闪烁着人文主义
思想的光辉
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家族世仇的影响和家族对婚姻的包办,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念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热情地歌颂了罗朱二人的真挚爱情。                    
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儿女的尸体幡然悔悟,言归于好,象征着腐朽家族的没落和年青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所宣扬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         
帕里斯哀悼朱丽叶
鲜花铺盖新床 娇红     芳坟

对其美貌善良心地的赞美:爱慕思念
相思永无消歇:绵延无尽的思念
罗密欧哀悼朱丽叶
胜利的坟墓:帕里斯追随而去,罗密欧以死殉情
   灯塔:她就是光明,引导自己追随而去
死神娶她为妇:极度痛苦和深深思念 
瞧最后一眼
  作最后一次拥抱
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

眷恋,决心追随而去
苦味、绝望:痛苦和绝望
1、设想,如果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婚十年,会是怎样的境况?恋爱初期的浪漫是否会持久保存呢?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传世的爱情故事,忠贞爱情的见证。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婚后生活
拓展
有一对夫妻到罗密欧的故乡意大利米兰的小镇上旅游,女的站在朱丽叶的露台上,张开双手朗诵“罗密欧,罗密欧,你在哪里?”这时,她的先生正在城中的鞋店忙着购鞋子。她的先生非常务实:“这个古镇有爬露台的传统,皮鞋一定会造得特别结实。” 妻子长叹息,超过十年的婚姻挽回不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代。  大多数人的婚后生活,都限于柴米油盐,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成为婚姻主题:谁来洗碗、谁去接送孩子,为林林种种的细节吵吵闹闹,纠缠不清。一段成功的婚姻,中途一定经过无数的考验和体会。双方一定起码想过离婚一百次,捏死对方五十次。每晚在窗下奏小夜曲的情怀,过来人都知道是很累的,而且不真实。
2、婚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开始吵吵闹闹
一对夫妻,妻子长得很漂亮,打扮入时,丈夫聪明能干,事业有成,是个不错的企业家,有一个很得力的女秘书。妻子很不放心,怕丈夫有婚外情,一定要他辞去这个碍眼的女秘书。妻子的理由是:“你如果爱我,就不会为另一个女人惹我难过。”丈夫说:“这与爱无关,是工作上的需要,能干的女秘书不好找。”两人为此每天吵架,丈夫甚至离家去住酒店。  男的说:“你再这样意气用事,我们不如离婚。”  女的说:“从前你不是这样的。我为你生孩子,照顾家庭,你现在用离婚来威胁我,逼我让步。”  原来两人是大学同学,婚后丈夫不断开拓事业,妻子管理家庭,不再进修自己,双方距离越来越大。再往后,这对夫妻的生活中果然轧进第三者。  夫妻争吵,台词永远不变,翻来复去。最妙的是彼此熟悉对方台词,都在预料之中,却又不能中断,谁肯先让一步?据调查,离婚最大的理由不是婚外情,而是两人不能共同成长配合,生活乐趣日渐缺乏。  慢慢的,朱丽叶再美艳动人,也在罗密欧眼中失去光彩。
3、当罗密欧成为了成功人士,有了小蜜,朱丽叶怎么办?  

台湾21届联合报短篇小说第一名《早餐》讲一个有婚外情的男人,每天晚上在情妇那里过,早上必定会回来给妻儿准备早餐。所谓深夜的放浪与清晨的美德达成平衡。后来某一天,男人在情人处耽搁了,以至于不能赶回家来准备早餐,他为此深深内疚。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小说,它得奖的原因大概是揭示了现代男人的一种婚姻意识:在情人那里寻找肉体的放纵和浪漫,满足心理上优越感,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安全感和责任感。  有一个女人,自觉婚姻幸福。某天她发觉丈夫有了外遇,她的朋友纷纷献计献策,有人提议跟踪拍照,有人主张直捣香巢,席间有明智人士说:“你千万别乱动,不然把事情弄糟了,白白丢了丈夫和名分,轻易送到了情敌的手中。”  于是她按兵不动,加倍修饰自己,体贴爱人。每晚临睡前帮他冲一杯热乎乎的牛奶。有时男人晚来她假装睡熟说梦话:“你不在家,我一个人孤零零好怕。”他终于良心发现,悄悄把一段走私的婚外缘给处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