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能力测试】浙教版8年级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综合能力测试(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章末综合能力测试】浙教版8年级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综合能力测试(B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02 09:1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8年级上册 第三章 综合能力测试(B卷)
总分:16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下列腺体,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
A. 甲状腺、唾液腺 B. 垂体、肠腺 C. 胃腺、肾上腺 D. 垂体、甲状腺
2.对自然界存在的生命现象及相应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原因分析
A 人的体温恒定 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B 睡梦中拍打蚊子 神经调节
C 饭后血糖含量略有上升 胰岛素分泌不足
D 向光性 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全部属于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 )
A. 望梅止渴、嘤嘤求哺、鹦鹉学舌 B. 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C. 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D. 猫捉老鼠、闻鸡起舞、老马识途
4.若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是皮肤中的感受器,位于皮肤的表皮层 B. 2、4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C. 3是大脑皮层中的神经中枢 D. 5是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
5.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是人体内分泌腺的分泌物
B. 激素直接进入血液,运往全身
C. 人体内激素种类多,含量大,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物质
D. 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6.小明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的掌中有一只被拍死的蚊子,照照镜子,看到脸上还留着蚊子的翅和血迹,可小明就是想不起自己什么时候拍了蚊子。小明睡眠时完成拍蚊子的行为说明( )
A. 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 B. 脊髓也能形成某些感觉
C. 脊髓内也有感觉中枢 D. 睡着的人和清醒的人一样反应灵敏
7.研究“外界刺激对根的生长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置的铁丝网上垫一层棉絮,下端浸入水中。请根据萌发种子所受外界刺激的作用,分析以下较可能出现的是( )
A. 重力的作用使根向下生长 B. 水分的刺激使根向上弯曲生长
C. 重力首先使根向下生长,棉絮中的水分使根向上生长D. 重力与水的刺激抵消,根停止生长
8.如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温特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B. 若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 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D. 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9.2018年底,湖州市冬泳协会组织百余名冬泳爱好者开展冬泳活动。冬泳选手入水时,身体最有可能产生的生理变化是( )
A. 汗腺分泌大量汗液 B. 皮肤血管迅速舒张 C. 肌肉收缩,产热增加 D.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10.小明和小强一起做膝跳反射实验,小明坐在凳子上,让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小强用小橡皮锤快速地叩击小明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方的韧带。图中的②是( )
A. 传入神经 B. 传出神经 C. 感受器 D. 效应器
11.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针刺激一个健康人的手指后立即缩手,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的③
B. 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②→③→④→⑤
C. 若某人②断裂,用针刺激其指尖,他能完成缩手反射,但无痛感
D. 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12.有关生命现象与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原因分析
A 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过少
B 尿液中有血细胞 肾小球病变
C 呆小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 甲亢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
A. A B. B C. C D. D
13.(2020八上·西湖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后天学习行为是后天训练而成,与遗传因素无关
B. 成年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甲亢
C. 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内的传递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
D. 温度降低时皮肤血管会收缩,主要是为了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14.(2020八上·余杭月考)今年9月1日,在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中介绍了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的成长全记录。小茶缸是一只在杯子中孵化出的小鸡,关于“小茶缸”出生后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 刚出生时就会行走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 “小茶缸”先天性行为不会受孵化方式的影响,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C. 听到实验员播放“咕咕”声后取食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永远不会忘
D. “小茶缸”的后天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15.(2021八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是某探究小组研究正常人体处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变化的曲线图(其中t1前环境温度为25℃,t1后环境温度为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t1前,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 t1后,散热量、产热量一直增加,体温不变
C. t2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 t2后,产热量比t1前的产热量要高
16.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计图,根据图表判断他们所处的状况分别是 ( )
A. 甲处在安静状态,乙处在运动状态 B. 甲、乙都处在安静状态
C. 甲处在运动状态,乙处在安静状态 D. 甲、乙都处在运动状态
17.(2020八上·余杭期末)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考试时比较紧张,心跳和呼吸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B. 人酗酒后会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这与小脑有关
C. 触碰含羞草,含羞草叶片会闭合属于反射
D. 幼年时生长激素泌过少,患的是侏儒症
18.(2020八上·青田期末)如图为某人饭后四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 点血糖含量高是糖尿病的表现 B. BC 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呼吸作用减弱
C. CD 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 D. 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 140 毫克/100 毫升
19.(2020八上·椒江月考)根据所学,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a、c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起抑制生长作用,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起促进生长作用
C.单侧光是引起胚芽尖端生长素浓度不均匀的内在因素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20.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侵入其领地的其他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并观察和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模型特征 攻击频率
腹部银色 低
腹部红色 高
腹部有红色条纹 高
A. 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
B. 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C. 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
D. 腹部有红色的模型更容易诱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二、填空题(共10题;共52分)
21.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请回答: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________行为。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________行为。
22.科学兴趣小组了解到植物的茎具有背离地面向上生长的特性,查阅资料发现,玉米幼苗能在黑暗中生长较长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实验材料。于是他们利用玉米幼苗、大纸板箱等器材进行实验,以验证玉米的茎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请你按照下表中的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
步骤一 选择10盆长势良好且大小相近的玉米幼苗,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标为A组和B组。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步骤二 。 设置对照实验
步骤三 。 排除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的干扰
步骤四 几天后,观察 , 并做好记录。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步骤五 比较A、B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获取事实和证据并得出结论
23.(2020八上·仙居期末)正常人的血糖基本上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如图所示,是甲、乙二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甲、乙二人中, 的血糖不正常,可能患有糖尿病;
(2)乙曲线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24.(2020八上·南浔期末)同学们都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 如图为与该反射相关的结构示意图, 试分析回答:
(1)膝跳反射属于________(填“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
(2)完成反射的结构叫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图中所指的________属于效应器。
(3)实验时,某同学有意识地控制小腿,发现膝跳反射就可能不成功,这说明脊髓中的低级反射中枢受________控制。
25.(2020八上·温州期末)下图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
(1)图甲中“?”处内容为____ ____。
(2)图乙是人脑纵剖面图,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图中________(填序号)
(3)图丙是不同体表温度下血管口径变化情况图。当体表温度明显降低时,皮肤血管状态会由B变为___ _____。(填字母)
26.下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了50分钟,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
(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皮肤血管的血液流量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 ____。
(2)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其他什么变化?___ _____。
27.填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车祸后,导致成了“植物人”。则甲图中肯定没有受损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如图乙,②分泌的激素的作用是____ ____。
(3)如图丙是含羞草,如果轻碰含羞草的顶部或羽状小叶,它的叶就下垂,这是因为含羞草具有_____ ___(填“向触性”或“感触性”)。
28.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我县各学校每学期都会进行应急疏散演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到指定位置,这属于 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
(2)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等,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 的影响。
29.(2017八上·杭州期末)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5mmol/L,进食后1h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7.5mmol/L,进食后2h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约5mmol/L,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请你把这个人从开始进食到饭后3h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绘出来: , 并解释血糖含量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
30.春天,小明同学将活的幼嫩枝条切成段,悬于潮湿的空气中,几天后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
(1)造成芽向上生长,根向地生长的因素是____ ____。
(2)该实验现象体现了植物的向性运动。下列植物感应性运动中,不属
于向性运动的是____ ____(填序号)。
①含羞草受到触碰,小叶会合拢
②根向着水充足的地方生长
③根向着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三、实验探究题(共7题;共48分)
31.(2020八上·吴兴期末)下面二十世纪以前,人类对糖尿病束手无策,一旦患上糖尿病就等于被判死刑。而这“甜蜜”的疾病终于在1869年迎来了转机。下图是在胰岛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做过一系列的实验:
(1)关于胰岛素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兰格汉斯发现的岛状细胞即为胰岛
B.明科夫斯基的研究确认了胰脏与糖尿病的关联关系
C.班廷实验证明了动物胰岛素在人体内也是有效的
D.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牛胰岛素,让人类彻底摆脱了糖尿病的困扰
(2)1923年,胰岛素作为商品上市。八十余年来,胰岛素剂型不断推陈出新,大大延长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期。为了探究某一胰岛素剂型的作用,小研同学以小鼠的活动状况为观察内容,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为:
①将体重约20g、生长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只;
②给甲组小鼠注射________,乙组小鼠注射0.2ml胰岛素制剂;
③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状况(如图甲、乙)。分析回答:
a. 在②中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b. 乙组小鼠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小研同学可以对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的小鼠进行抢救。你认为该如何抢救?_____ __。
(3)由此可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保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你能说说我们在早餐前后是如何维持血糖浓度在正常水平___ _____ 。
32.在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假设1:小自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探究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
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在正确路口放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
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到达终点B的时间;
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 组 1号鼠 69 43 12 25 17
2号鼠 87 49 58 46 41
3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 组 4号鼠 92 32 38 13 19
5号鼠 60 41 37 66 33
6号鼠 63 19 13 30 12
(1)结论1:小白鼠 学习能力。
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 。
33.(2020八上·拱墅月考)2,4-D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在浓度较高时,可以使一些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卷缩并逐渐发黄,最后死亡。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组别 ① ② ③ ④
2,4-D溶液浓度 a b c 0
平均株高(cm) 20 29 35 16
(1)实验目的:____ ____。
(2)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浓度为a、b、c的3组2,4-D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a>b>c;
第二步:选取株高、长势等相同的芹菜幼苗若干,均分为4组,编号①、②、③、④;
第三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浓度为a、b、c的2,4-D溶液喷洒①、②、③组的芹菜幼苗,用____ ____喷洒④组的芹菜幼苗;
第四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每株芹菜幼苗的_ _______,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高浓度的2,4-D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34.科学研究发现: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从而使背光侧生长加快,弯向光源”。造成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的原因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为探究“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尖端(甲图 A 区)、还是尖端以下的一段(甲图 B 区)、还是两者都可发生。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实验步骤、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⑴材料与用具:直立生长的燕麦胚芽鞘若干、不透水的云母片若干、台灯、一侧开孔的不透光纸盒。
⑵实验步骤:
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分成数量相等的四组,标号甲、乙、丙、丁。
②甲组只在胚芽鞘的 A区插入云母片,乙组只在B区插入云母片,丙组 ,丁组不作处理。
③四组都置于不透光纸盒中,给单侧光照,适宜条件下培养,如乙图所示。
⑶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甲、丙组直立生长,乙、丁组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 (选填“尖端”或“尖端以下的一段”)。
②若 , 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一段。
③若丙组直立生长,甲、乙、丁三组都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和尖端以下的一段。
35.(2020八上·新昌月考)褪黑素(MT)是一种激素,它对人的睡眠有较大影响。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褪黑素对睡眠是否有促进作用”,选取30只月龄相同、体型相似、健康状况良好的小白鼠,随机等分成A、B两组,分别喂食0.5毫克/千克、1.0毫克/千克的MT,放在相同环境下饲养一段时间,结果如下表:
组别 剂量(mg/kg) 实验动物数(只) 入睡动物数(只) 睡眠发生率(%)
A 0.5 15 8 53.3
B 1.0 15 12 80
C ________ 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每组用了15只小白鼠,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 。
(2)为了使研究更严密,应该设置对照组C,则C中“”应填 。
(3)如果要研究相同剂量的MT对不同月龄的小白鼠是否有相同的影响,实验方案应该是: , 分别喂食相同剂量的MT,放在相同环境下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睡眠发生情况。
36.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脑干中的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2℃,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鼠。
(2)若甲鼠体温 , 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3)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
① 。② 。
37.(2020八上·余杭期末)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效果显著。为探究两种生长素类似物甲、乙对月季幼茎插条生根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生长良好、生理状态相似的月季幼茎切成5cm的插条,将插条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均匀分为7组;
②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沾蘸5s,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计算每组月季生根数目。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激素浓度(单位: μ molL) 0 1 5 10 50 100 150
激素类似物甲各浓度下生根数 6 8 10 12 12 10 6
激素类似物乙各浓度下生根数 5.8 6.1 3.8 3 2 0.8 0.3
(1)七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是第 组;
(2)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 来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幼茎插条生根的影响;
(3)从激素类似物甲各浓度下生根数的数据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 (回答一点即可);
(4)据图表分析:在1-150μmo/L浓度下,月季插条对激素类似物甲的敏感度比对激素类似物乙的敏感度 。(“高”或“低”)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2.【答案】 C 3.【答案】 C 4.【答案】 B 5.【答案】 C 6.【答案】 A
7.【答案】 C 8.【答案】 B 9.【答案】 C 10.【答案】 A 11.【答案】 C 12.【答案】 C
13.【答案】 C 14.【答案】 C 15.【答案】 B 16.【答案】 A 17.【答案】 C
18.【答案】 C 19.【答案】 D 20.【答案】 D
二、填空题
21.【答案】 (1)先天性(2)学习(3)学习
22.【答案】 将A组玉米幼苗竖放,B组玉米幼苗横放;用大纸板箱罩住AB两组玉米幼苗,放在温度适宜环境中培养;两组玉米幼苗茎的生长方向
23.【答案】 (1)甲(2)胰岛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浓度下降
24.【答案】 (1)非条件反射(2)股四头肌(3)大脑
25.【答案】 (1)增加产热(2)②(3)A
26.【答案】 (1)皮肤血流量增加(2)血管舒张,汗液蒸发
27.【答案】 (1)②(2)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3)感触性
28.【答案】 (1)条件;反射弧(2)激素调节
29.【答案】 ;进食后1小时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进食后2小时血糖含量又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下降。
30.【答案】 (1)重力(2)①
三、实验探究题
31.【答案】 (1)A,B,C(2)0.2ml的生理盐水;立即注射葡萄糖溶液
(3)在早餐后,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降低达到正常水平。
32.【答案】 (1)有;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33.【答案】 (1)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2)等量的清水(蒸馏水);株高(3)不能
34.【答案】 在A区、B区都插入云母片;尖端;乙、丙组直立生长,甲、丁组向光弯曲生长
35.【答案】 (1)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可靠性(2)0(3)体型相似、健康状况良好、月龄不同的小白鼠各15只
36.【答案】 (1)乙(2)体温明显下降(3)实验前未测定甲、乙鼠的体温;未重复实验,且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37.【答案】 (1)第一组(2)生根数(3)在1-10μmol/L范围内,激素浓度越高,生根数越多(或在50-150μmol/L范围内,激素浓度越高,生根数越少;在1-150μmol/L范围内,激素浓度越高,生根数先增多后减少)(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缺少条件范围不得分)(4)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