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 语文 第七单元24课《火烧云》第二课时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 语文 第七单元24课《火烧云》第二课时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2 11:2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24. 火 烧 云
(第二课时)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萧红 ·火烧云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请你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表现火烧云变化极多?请你用“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萧红 ·火烧云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
颜色
形状
萧红 ·火烧云
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请你用圆圈圈画出第三自然段所有描写颜色的词语。
聚焦颜色
萧红 ·火烧云
红彤彤 半紫半黄 葡萄灰
金灿灿 半灰半百合色 梨黄
茄子紫

ABB式
两种颜色
食物颜色
萧红 ·火烧云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ABB式:黄澄澄、绿油油、红彤彤
两种颜色:半红半紫、半青半黄
食物颜色:番茄红、巧克力棕
五彩斑斓
萧红 ·火烧云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萧红 ·火烧云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萧红 ·火烧云
萧红 ·火烧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4-6自然段,找一找,呼兰河小城上空的火烧云有哪几种形状的变化?
聚焦形状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
萧红 ·火烧云
这几种动物形状的火烧云,各有特色,在描写上也很有方法。读一读,想一想萧红是怎么写的?
聚焦形状
萧红 ·火烧云
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
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出现
样子
变化
消失
萧红 ·火烧云
请你试着用上萧红的写作手法,说说天空中的“大狗”是怎样的?
萧红 ·火烧云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出现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
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
样子
变化消失
萧红 ·火烧云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萧红 ·火烧云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
出现
样子
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
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
地蹲着。
变化消失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萧红 ·火烧云
威武:有气势的样子
镇静:淡定平静的样子



一模一样
模范、模仿
萧红 ·火烧云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变化莫测
随后又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样子)
可是,一眨眼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消失)
萧红 ·火烧云
随后又来了__________。(出现)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子)
可是,一眨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消失)
萧红 ·火烧云
一只老鼠
那只老鼠十分可爱
竖着耳朵,尖尖的嘴
飞快地向前跑着,后面似乎还跟着一个巨人
老鼠逃跑了,巨人也不见了
萧红 ·火烧云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就下去了。
恍恍惚惚
萧红 ·火烧云
“在这里,大自然特别孩子气,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自由自在。”
——萧红《呼兰河传》
萧红 ·火烧云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萧红《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