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五 《长亭送别》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必修五 《长亭送别》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13 10:4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中国元代戏剧家.编撰杂剧 14 种 ,现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
了 解 作 者
王实甫
元曲常识
元杂剧:
1、概念及产生:元代戏曲形式,语言以北方民间口语为基础,融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2、结构特点:①一般每本四折,一折相当于话剧的一幕;②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宫调即调子,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即曲调的名称,类似于词牌,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有宫调名。
3、剧本组成:
A)唱:剧中人的唱词,杂剧的主体部分,是在诗词、民间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是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句法、韵脚等填写的唱词。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特点是:a)有严格韵律,以符合演唱要求;b)可衬字或增句,以利自由地表情达意;c)语言通俗凝练;d)每折唱词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B)白:指人物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由白话或部分韵文组成,因杂剧以“唱为主,白为宾”故称“宾白”。
C)科:对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等的舞台说明。
4、角色名:
旦(女角,正旦即指女主角,另有花旦、老
旦、刀马旦等),
末(男角,正末即指男主角,另有外末、副
末、大末、小末等),
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
子,如张飞、李逵等 ),
丑(滑稽角色),
洁郎(扮演和尚)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 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元杂剧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白 朴《梧桐雨》 纪君祥《赵氏孤儿》
长亭送别
王实甫
长亭送别
相国的小姐崔莺莺和白衣秀才张珙于普救寺相遇,一见倾心。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夺走崔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有能退贼兵者以女妻之。张珙函请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杜将军打退了贼兵,可是老夫人变了卦,让张、崔以兄妹之礼相见。这两位青年不屈服于封建礼教,在婢女红娘的协助下,私下结为夫妻。老夫人拷问红娘,红娘数责夫人言而无信的过错。老夫人被迫承认莺莺和张珙的婚事。但又提出张珙必须应举得官回来才能见她。结果张珙中了状元,以大团结结局。这个剧歌颂了张珙和崔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追求纯洁爱情而向封建礼教展开的斗争,表现了作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剧情简介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全剧共五本21折,是元杂剧中独有的长篇。《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第4本第3折,写张生在老夫人威逼下,被迫离开崔莺莺赴京赶考;莺莺、红娘、老夫人等在十里长亭为张生饯行送别。这折戏由莺莺主唱,其他的人道白,细腻地刻画了莺莺内心的离愁别怨,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流露出了对封建礼教阻挠青年爱情的强烈不满。这折戏素以曲词优美、情意动人而脍炙人口。阅读与鉴赏要注意体会莺莺和张生在艰难中结合又分离的极为复杂的内心活动,鉴赏曲词中有情有景,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阅读提示
长 亭 送 别
王实甫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剧情层次,拟小标题,并说说切分的理由,
以别宴前后的时间发展为线索,精心安排19支曲子,集中刻画了崔莺莺送别的心情。依据时间及剧情发展,本折分为四个层次:
1、送别途中。 写赶赴长亭路上的情景。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的心绪。
2、长亭饯别。 写的是在长亭别宴上的场景,突出刻画了崔张二人痛苦无奈的心情。
3、长亭分别 。 写的是莺莺对张生的嘱咐。
4、别后目送。 写分手后莺莺心情。
 送别途中
怨功名
念羁旅
忧重娶
长亭饯行
长亭分别
分别目送
愁别离
范仲淹的《苏暮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青山: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古道: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夕阳:
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烟霞: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林》)
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 [滚绣球]
[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
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
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
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车上坐着
相府千金催莺莺和侍女红娘。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
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
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
面容凄惨,双目噙泪。
一间破败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脚路旁。车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
飞起。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一口凉气。此处就是分手之
地吗?“开席吧!”老夫人冰冷的声音告诉莺莺:这是无法拒绝的现实。
张生和莺莺对视一眼,纵有万语千言要讲,却又无从说起。看着南飞
的大雁,莺莺在心里对张生说,托付深情的大雁,传来平安的消息吧!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场面有哪些典型意象?
长亭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耍孩儿】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渭城曲》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长亭



离愁 别恨
拓展欣赏
当他们送别时……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王维送别友人时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当李白送别孟浩然时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
当李白送别另一位朋友时
王勃送别友人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作业: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这首诗是李白暂别杜甫后寄居沙丘时所作,对杜甫表示了深深的怀念。沙丘,大约在山东汶水流域。
(1)“借景抒情”乃诗歌创作中主要手法,请分析李白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参考:古树、日夕、秋声这些特定的景物烘托出一种近乎于哀婉凄凉的心情,由此可见,杜甫的离去使诗人此时此刻的心绪极为不佳;再有,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喻为汶水,浩浩荡荡随友而去,亦表现出此情的深远。
(2)“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对杜甫的深深怀念之情的?
参考:因为杜甫不在身边,喝酒听歌都不能解愁,由此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讨论:
莺莺对待功名的态度
重爱情、轻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