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写作背景
元和四年,柳宗元参加王叔文的改革,
被贬永州,仕途失意,心情抑郁,于
是借游山玩水排遣内心的郁闷,因此
写下了一系列的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第一篇。
内容梳理
谪居永州, 惴栗不安
遍游永州山水
(衬托) 闲游山水, 倾壶而醉
时间:今年九月二十八 始得西山 地点:法华西亭
经过:过、缘、斫、焚
(排比句式,急促之势,西山的吸引力大)
远望:数州之地 衬托 高峻雄伟
西山上所见 俯视:高山幽谷
环视:青山白水 气象阔大
远望:数州之地 衬托 高峻雄伟
西山上所见 俯视:高山幽谷 自然化的西山 (实写)
环视:青山白水 气象阔大
形貌
精神 人格化的西山 (虚写)
生命力
引觞满酌 颓然就醉
宴游之乐
苍然暮色 犹不欲归
西山上所感:精神自由 物我合一
作记原因 时间
本文也是一篇游记(记叙文),其特点是:结合记叙旅游见闻、描写山水景物,抒发个人情怀三者为一体。
记叙:
(1)作者被贬永州后的抑郁心情和游山玩水的生活;
(2)发现西山、登山宴游的经过和所得的乐趣。
描写:登上西山所见的景象。
抒情:
(1)被贬后忧惧抑郁而寄情山水的苦
(2)游西山后与自然合一,达到忘我境界,暂时忘却忧惧抑郁。
言志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综上所述,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本文记述作者发现西山及登山宴游所得的乐趣及感受,作者通过西山景色的描绘,排遣自己被贬后的郁闷,并借西山以自况,表现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傲世蔑俗的高洁品格。
写作特点之二:用群山衬托西山
(1) 以首段游众山衬托游西山。
(引出西山之怪特)
(2) 以西山上临眺所见衬托西山之高峻雄伟、气象阔大。
(3) 以游西山前的心境「恒惴栗」,映衬游西山后的心境「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突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攒蹙累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未尝
今义 没开始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古文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
古今异义
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从这时
今义:递进连词
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 :更换交替
今义:更加
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拨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从前
今义:朝
一词多义
异
始指异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特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为
自余为人
故为之文以志
认为……奇异
独特
特别
超出一般
成为
表目的
而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卧而梦
觉而起,起而归
自远而至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
而不知其所穷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表顺承,
“就”、“然后”
表修饰,
“地”、”着”
表转折,
“却”、”但是”
自然山水对于柳宗元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
仿佛是亲切的知己。因此,他笔下的自然
山水便具有和他的性格相协调、相统一的
美的特征:高洁、幽邃、澄鲜和凄清。这
种自然美是通过对事物洞察幽微的细致刻
画而表现出来的。
(摘自张炯、邓绍基、樊骏主编《中华文学
通史第二卷·古代文学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