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三黑和土地》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三黑和土地》 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3 13:4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
21三黑和土地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读通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律。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了解诗歌主要写了什么,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快速通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通读课文
课文大意
  诗歌通过写三黑获得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拥有自己的土地时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诗人。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
  主要作品:诗集《地层下》《窗外》等。
写作背景
  
  《三黑和土地》是诗人苏金伞于1948年9月创作的诗歌。这首诗讲土地改革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诗人把这一主题通过三黑在翻耙土地时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来。
多音字
zuān 钻研 钻洞

zuàn 钻石 电钻

ái 挨打 挨饿
āi 挨着 挨近
近义词
温暖—暖和 
顺溜—顺滑
松散—疏松 
合伙—合作
恨不得—巴不得
白霎霎—白茫茫
笑嘻嘻—乐呵呵
反义词
咸—淡
甜—苦
肥—瘦
温暖—寒冷
松散—紧凑
笑嘻嘻—哭戚戚
[耙]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
[顺溜]方向一致,有次序,不参差。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略带红色,叶子三角状心脏形,有长柄,
花白色或淡红色,瘦果三角形,有棱,籽实磨成粉供食用。
[地主]旧时农村中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以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主
要生活来源的人。
[蹚]从有水、草等的地方走过去。
[公粮]农业生产者或农业生产单位每年缴纳给国家的作为农业税的粮
食。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不再缴纳公粮。
理解词语
学习内容
1.诗歌写了三黑的哪些事情?
2.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3.读完诗歌,你对土地有了哪些新感受?
第二阶:阅读理解
了解诗歌大意,想一想:诗歌写了三黑的哪些事情?
  两个“一……就……”的句式看似简单,却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在内容上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旱天的鹅对水的需求一样急迫,在形式上赋予了诗歌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农民有了土地之后,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比喻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两个“恨不得”表达对土地的深切喜爱。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三黑是众多农民中的一位,所有的农民都如三黑一样,热爱土地,憧憬新的美好的生活。
认真耕作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展望未来
他又在打算:
明年要跟人合伙,
把地浇得肥肥的,
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gui)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感到幸福
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从中可以感受到三黑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黑仔细地翻地、耙地。从把“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及把土地耙得“又平又顺溜”
  可以看出三黑非常热爱土地。表达了他对土地的喜爱和对庄稼的珍视。
诗歌为什么以“三黑和土地”为题?
  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这首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大众得到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读完诗歌,你对土地有了哪些新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我对脚下的土地有了新的认识。说实话,原本我对脚下的土地并不在意,因为它一直被我们踩在脚下,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可是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才深刻地认识到土地对于农民、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土地生产出来的粮食和蔬菜,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我觉得,热爱土地就是热爱我们的生活,就是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对我们的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土地就像我们的母亲,她默默无闻,以博大的胸怀承载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为我们提供食物和居住的空间。我觉得,我们热爱土地,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三黑和土地
农 民
热爱土地
珍惜生活
结构图示
三 黑
投入生命
极度喜悦
舌头品尝
变成种子
耕平土地
无比幸福
回忆过去
展望未来
心里真甜
学习内容
白描。
第三阶:方法学用
含义 特点 范例
在文学创作上,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1.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2.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节选自峻青的《黎明的河边》)
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不尚华丽,只求朴实。
学习内容
随堂检测。
(1)词义检测。
(2)句子检测。
第四阶:课后练习
随堂检测
1.给下列句子中的“翻身”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只有进行改革,我厂的生产才能翻身。( )
(2)他一直走在我前面,一翻身就不见了。( )
(3)他实在太累了,翻身又睡着了。( )
(4)翻身的农民感谢党的恩情。( )
翻身:①躺着转动身体。②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③比喻改变落后面貌或不利处境。 ④转身;回身。




随堂检测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用加点的字写一句话)
(3)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去地里逮蝈蝈儿。(缩句)
弟弟一回到家,就开始写作业。
他想招呼孩子逮蝈蝈儿。
阅读链接
在希望的田野上
陈晓光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阅读链接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东港撒网,
北疆播种,南国打场。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阅读链接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
小伙儿弹琴,姑娘歌唱。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阅读赏析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歌。歌词共三节,把希望和未来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歌颂了祖国的新变化、新面貌,又憧憬着富裕、兴旺而幸福的未来。歌词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和反复咏唱的复沓形式,揭示了人类与土地相互依存的关系,表达了人们热爱土地、珍惜土地、保护土地的情感。
对比阅读
相同点:都表现了人们热爱土地的炙热情怀。 《三黑和土地》 《在希望的田野上》
文学体裁 诗歌 歌词
记叙事件 写的是土地承载着农民的梦想与希望 写田野承载着人类的梦想与希望
题目
不同点
学习内容
诗歌——《我爱这土地》
第五阶: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我爱这土地
艾青
课外拓展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