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件(29张PPT) 视频使用WPS打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件(29张PPT) 视频使用WPS打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2 11: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复习:(1)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时间: ;目的: ;
第二次:时间: ;目的: ;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促进 、为 奠定基础。
(2)丝绸之路开通于 (朝代),
起点 ;途经 ;终点 ;
开通意义(作用)?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 ,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东汉派 经营西域,派___ ____出使大秦。
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行使主权和管辖权。)
新课导入
研学任务
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两汉科技文化博物馆,
通过这次参观,掌握两汉科技文化的基本情况。
科技馆
史学馆
医学馆
宗教馆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前202-9年
25-220年
西汉
东汉
两汉时期
明晰概念
中国 缺点
世界
缺点
原始社会
商周时代
战国时代
陶器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木简
帛书
书写、携带不便
分量重
价格贵
苏美尔人泥版
埃及莎草纸
印度贝叶
欧洲羊皮纸
书写、携带不便
不能折叠,且粗糙
书写面积狭小
价格贵
纸的发明
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这证明西汉时已生产纸。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
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优点: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蔡伦( -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
材料:“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范晔的《后汉书》
问题: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纸的改进
“蔡侯纸”
纸的制作
浸渍(zì)沤制
⑤舂(chōng)捣
④蒸煮
焚烧草木灰
洗涤(dí)原料
⑦捞取纸浆
⑥制浆
⑨揭纸码放
⑧ 晒纸
纸张制作过程复杂,来之不易,珍惜纸张,节约用纸。
材料二
欧洲人之所以能从黑暗时代转入启蒙时代,中国造纸术的输入实在是一个重要原因。
——武斌《文明的力量》
1.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材料一
(数据源自田中梅《中原古代藏书文化研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
指出改进造纸术的意义。
纸的价值
公元16世纪(美洲)
公元19世纪(大洋洲)
公元7世纪(日本)
公元4世纪(朝鲜)
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
公元12世纪(非洲)
公元12世纪(欧洲)
纸的传播
世界各国的造纸技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排名第四。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蔡伦排在第七位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中医鼻祖——扁鹊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历史。
教材P73相关史事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经懂得用针刺、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医中之圣
姓名:
生活时代:
职业:
成就:
张仲景
东汉末年
医学家
著有《伤寒杂病论》
“坐堂医生”
欧洲学者李约瑟曾赞叹说:“他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
——《张仲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
被称为“医圣”
总结中医医学理论;“治未病”
外科圣手
姓名:
生活时代:
特长:
成就:
华佗
东汉末年
针灸、汤药、外科手术
发明“麻沸散”
创编“五禽戏”
日常保健
直至今天,中医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这项抗击流行病工作中,经过对70,000多例确诊病例的临床观察和验证,中医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轻轻度和中度至重度的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促进康复,总有效率达90%以上。
——《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
人物资料卡
姓名:
生活时代:
职业:
成就:
司马迁
西汉
史学家
著有《史记》
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谈之子,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继任太史令后,因仗义执言受酷刑,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到极大摧残,但他在命运的灾难前却坚忍不拔写出历史巨作。
黄帝
汉武帝
夏朝
商朝
周朝
秦朝
3000多年
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
《史记》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为什么会这样评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问题: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懂得什么道理?
含义: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道理: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质量。他告诉我们人应该立志,做有意义的事。
道教——本土宗教
兴起时间:
创始人:
教主: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张角创立太平道
东汉末年
老子(太上老君)
黄帝
1、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通过自身修炼,可以做到长生不死,得道成仙;
2、精神修炼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主张修身养性,消极避世。
产生地:
传入时间:
传入途径:
第一个佛教寺院:
佛教
古印度
西汉末年
丝绸之路
洛阳白马寺
①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②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
③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
问题:回顾两汉科技文化的发展,结合单元导言和10-14课,你认为推动两汉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个人因素等方面思考)
延伸探究
(1)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封建经济繁荣;
(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
(4)中外交流频繁;
(5)人们对前代成果的吸收、继承和发扬,司马迁等杰出人物
自身坚持不懈、努力探索等。
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底气
秉笔录天下
悬壶济天下
一纸传天下
佛道善天下
走进两汉科技文化博物馆,追寻中国文化的精神底色
总结升华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习近平在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问题:如何保持这种文化创造力?
本课小结
造纸术
史学
中医
宗教
西汉时期发明
东汉蔡伦改造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道教兴起
佛教传播
司马迁:《史记》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