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27张 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27张 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2 10:2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他是谁?
为何掩面而泣?
……
岁月荏苒 白驹过隙
苦难与辉煌都成过往
……
回望来时路
方知向何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917年11月6日,十月革命胜利。
1921——1925年,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
1924——1953年,“苏联模式”。
1941——1945年,苏联加入反法西斯战争。
1947——1991年,美苏冷战。
列宁与十月革命
苏联模式
攻克柏林
美苏冷战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7
1922
1991
苏俄
社会主义社会
苏联

回望来时路 1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
斯大林
二战后社会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
列 宁
苏联模式的缔造者
中国
古巴
越南
南斯拉夫
民主德国
波 兰
二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了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朝鲜
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苏联如何应对?
1947年
1947年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经互会徽标
经互会:1949年,苏联同东欧七国建
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1962年经互会16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国际分工的基本原则》
苏联在经济政治上如何加强对东欧的影响?
成员国间的分工是有计划的;集中在重化工业领域。
经济上: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其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政治上:通过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按照苏联模式对各国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中苏关系
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乘专列前往苏联,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出国访问。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出席斯大林70寿辰庆祝大会。 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风雨“磨合”四十载

回望来时路 2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共同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促进发展
斯大林
(1878-1953年)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病逝,终年74岁。
1961年其水晶棺被移出列宁墓
斯大林模式
单一公有制
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排斥市场
指令性计划
斯大林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赫鲁晓夫
(1894-1971年)
1956年赫鲁晓夫主持召开苏共二十大,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对过去某些案
件的复查和平反工作。
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1953
1964“被退休”
赫鲁晓夫执政
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美
1959年9月15日,赫鲁晓夫应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邀请来到了美国访问。
美国和苏联都出现了在自己阵营内部控制力下降的问题;双方在军事尖端科技尤其是导弹技术上不分伯仲,都需要一次示好得到暂时的缓冲期。
冷战格局中的两大主角何时化干戈为玉帛?
1954年苏联建成世
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1957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加加林乘载人飞船进入太空
赫鲁晓夫在美国访问了13天,转
了7个城市,满怀自信地向美帝国
主义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
赫鲁晓夫
改革
阅读课文,完成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表格:
时间
内容
评价
1953年开始
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
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
存在严重偏差。
苏联模式的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你认为如何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式?
玉米运动
项目 粮食年均产量 肉类年均产量 庄员月均收入
1951-1955 3850万吨 570万吨 25卢布
1961-1965 1.303亿吨 930万吨 51.3卢布
勃列日涅夫
(1906-1982年)
1982.11.10去世
终年76岁
苏联导弹数量增加很快且超过美国
1964年5月第一口油井投产年产油约4亿吨
秋明油田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内容: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
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同美国展开军备竞
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1964
1982
勃列日涅夫时期
勃列日涅夫时期,分两个阶段。1964-70年代初"新经济体制出台",取得一定成效,经济发展规模扩大,苏联综合国力增强。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改革步伐减缓,经济呈现出停滞和下降趋势。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对重工业的投资持续占到其对整
个工业投资的85%以上。军费开支所占国家预算的比例为40%。250亿的科研总经费中, 将近200个亿都用于军事设备的研制。
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
30年代片面经济
改革重点依然集中于_______________,
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
重工业
评价: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回望来时路 3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前期经济: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但总体效果不佳。
后期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想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
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
剥光为止。
造成苏联内部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民族分裂主义兴起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苏联解体
(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5日解体)
立陶宛
叶利钦
俄罗斯
叶利钦应对八月政变
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
91.12
立陶宛独立
91.8
91.12
90.3
91.3
91.6
全民公投是否
需要保留联盟
叶利钦当选俄罗斯首位民选总统
八月政变(失败)
乌克兰独立
独联体成立
12.25
苏联正式解体
91.8
辞苏共中央总书记
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国旗升起,一个时代戛然而止!
见证历史时刻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人民日报》评论苏联解体20年时称,这“不仅割断了一个大国苦难辉煌交织的历史,也将世界推入单极时代。”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
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冷战结束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材料1:20世界3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
体制——斯大林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有赫鲁晓夫、勃列
日涅夫进行改革,不但没有突破这一模式,反而使国家陷入危机之中。
材料2: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
线,其实质是背离了改革社会主义的方向和思想路线。取消共产党的
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国内局势失控,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材料3:从外部条件看,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苏联解体起了推动作用。
根本: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苏联模式的弊端)
直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外部: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红旗落下
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先后进行改革,如: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希望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成效甚微。
东欧剧变
根本: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内部: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人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
外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思想: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东欧剧变的原因探究:
南斯拉夫模式
东欧剧变
实质: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
1989—1992年 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
过程:执政党面临经济和政治困难→执政党不断向反对派妥协退让→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执政党丧失政权。
政治: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济:私有化上的市场经济
波兰
东德
罗马尼亚
保加 利亚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南斯拉夫
阿尔巴
尼亚
剧变
思考·探究
如何看待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有何认识?
观点:要辩证地看待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但这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认识:苏联模式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
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前途光明。
从中苏改革的结果,谈谈有何启示?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
开放,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
布拉格之春
易错点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共同根本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实质:
都是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
1.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
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试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D
2.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
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毁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毁了”具
体是指其( )
A.没有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歧途
D.缺乏从政经验和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C
3.从下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年均增长速度
1961~1965 8.5% 6.6% 8.6% 2.3% 6.4%
1981~1985 3.2% 3.2% 3.7% 1.1% 3.1%
A.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B.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民众生活得到提高
苏联“七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社会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表
A
4.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
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
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
A.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B.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
C.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