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2 11:3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一、东晋的兴亡
1、西晋灭亡: 年,匈奴灭掉西晋。
2、东晋建立: 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___为都城
3、东晋统治特点: 王与马共天下 。
4、东晋北伐: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5、东晋的统治: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江 南出现了“ , ”的景象。
6、东晋灭亡: 年,东晋灭亡。
背诵提问
背诵提问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名称由来:_______年,中国南方政权相继出现 、 、 、 四个王朝,都在 定都,历史上成为“南朝”。
2、 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______是全国经济重心。
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5点)、影响(意义)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民族大交融:民族迁徙,杂居相处。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交流和融合。
前秦
东晋
376年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
对峙
一、淝水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人数对比
结果
影响
383年
前秦——东晋
80万VS8万
东晋大败前秦
一、淝水之战
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但向
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
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
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本,
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这一情景被
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
淝水阵前溃退后,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
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因此昼夜
不敢停歇。
相关史事:
淝水之战给北方地区带来了什么的影响?
383年形势图
385年形势图
材料一:
材料二:
(淝水之战后)前秦这个由各个民族各个势力组成的马赛克般的政权,瞬间瓦解。
——【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奔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前秦土崩瓦解
一、淝水之战
强大的前秦为什么最终会失败?原因有哪些?
370年车骑十六万灭前燕
371年步骑七万灭仇池
373年五万攻取梁、益二州
374年五万甲士平定叛乱
376年三十万大军灭代国
378年十七万人攻取襄阳
383年战争前,朝臣皆反对出兵
征战次数多,人民厌战
苻融哭着对苻坚说出自己最大的心事:鲜卑人、羌人、羯人布满在长安附近一带,他们都是前秦的仇敌,大军一旦东下,关中会发生极大危险。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民族矛盾尖锐
出师前,苻坚自恃兵多势强,号称自己的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晋书》
苻坚骄傲轻敌
一、淝水之战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知识拓展
特点:以少胜多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建立与统一:
建立时间:
民 族:
都 城:
统一时间:
统一影响:
4世纪后期
鲜卑族 拓跋部
平 城
439年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②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1)背景:
(2)方式:
用文治移风易俗。
(3)目的: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魏孝文帝即位时才五岁,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冯太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孝文帝受她的影响很大。冯太后去世后,他继续推行改革。
相关史事: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迁都洛阳
迁都洛阳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推行汉化措施
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说汉语)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推行汉化措施
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穿汉服)
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均穿着长袍宽袖,为汉族服装,反映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的情形。
汉族服饰俑和鲜卑服饰俑
推行汉化措施
右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
族改用汉姓的情况。阅读后回答问
题。
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
是什么
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③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汉姓)
推行汉化措施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与汉人联姻)
孝文帝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他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个弟弟聘室,六个王妃中,除次弟之妻出于鲜卑贵族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通过这种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巩固统治。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是少
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他进行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北方经
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
化,推动了社会进步,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
发展。
评价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467年—499年)
1、民族交融的表现:
(1)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
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北魏陶俑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汉人胡食画像砖
汉族妇女蒸馍烙饼图
胡床、方凳、椅子
汉人胡食
、胡人汉服
1、民族交融的表现:
(2)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北魏经典拓碑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1、民族交融的表现:
(3)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敕勒歌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敦煌飞天乐舞壁画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1、民族交融的表现:
(4)经济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魏晋墓砖画《采桑图》
魏晋墓砖画《犁地图》
1、民族交融的表现:
(5)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汉族妇女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犁地图》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问题思考: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融合”的理解?
2、民族交融的意义:
材料四:这一时期,从表象上看是一个大分裂、大动乱时期,其实深入探究起来,它其实应该说是由分裂走向再统一的时期……关键就是“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各民族在融合中求同存异,为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樊树志《国史概要》
(1)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2)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方地区
淝水之战
分裂
孝文帝
改革
民 族 交 融
北魏
统一
奠定全国
统一基础
课堂小结
1.“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典故出自于中国古代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场战役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其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北魏政权很快土崩瓦解
B.北方重新陷入分裂状态
C.东晋迅速强大统一北方
D.出现“王与马,共天下”局面
B
随堂训练
2.如图,某同学在读《北魏帝王出御图》时提取了下列信息,哪一项信息最符合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  )
A.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B.改穿汉服,禁穿鲜卑服
C.改用汉姓,禁用鲜卑姓 D.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联姻
B
3.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