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植树的牧羊
让·乔诺
认识一个小人物
感受一份大情怀
情境导入:
有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一种就是几十年,最终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
走近作者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其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
本文原名《植树的男人》,是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
栋( ) 拣( ) 戳( ) 慷慨( )
帐篷( )废墟( )坍塌( )呼啸( )
滚烫( ) 张扬 溜达( ) 琢磨( )
微薄( ) 酬劳( ) 硬朗 水渠( )
流淌( ) 光秃秃( )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
沉默寡闻( )
dònɡ
jiǎn
chuō
kǎi
zhànɡ
xū
tān
xiào
tànɡ
liū
zuó
bó
chóu
qú
tǎnɡ
tū
páo
字词检测
guǎ
词语解释
慷慨
干涸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微薄
沉默寡言
连锁反应
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的植物,多指庄稼。文中用作动词,长庄稼。
比喻盘问追究事物的根由、底细。
微小单薄,数量少。
形容人性格沉静,很少说话。
干枯,没有水。
比喻若干个相关的事物,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其他都跟着发生变化。
大方,不吝惜。
多用于书面语。
形容河道和池塘。
也说“盘根问底”。
反义词:丰厚。
寡,少。
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同时又让人产生一系列:牧羊人为何要植树呢?他的成果如何呢?
题目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题解说: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本文以什么顺序来记叙事件的?
3、作者与牧羊人共有几次见面?表明作者怎样的情感?
4、结合课文内容把课文分为三层
5、作者写牧羊人35年的植树,赞美他怎样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态度?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孤独的牧羊人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整体感知
作者运用以时间先后为序的顺叙方法展开全文,记叙事件。
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次见面所看到的巨大变化、最后一次见面的感受写得详细。
1920年后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两句写得简略之极。
2、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3、三次见牧羊人
三次交往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自信、平和,不爱说话
身体还很硬朗;不再放羊,改养蜜蜂,一直在种树;还是那么沉默寡闻
已经87岁高龄
荒无人烟、缺水、风大
有了三片树林,
山下的村子有了溪水
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人们生活幸福舒适。
文中“1913年” “1920年” “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感动,这些都照应了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
4、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
从1910年到1945年,牧羊人共种了35年的树。
第一部分(1):议论。表明观点:交代一个好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20):记叙、描写。记叙了“我”与老人的三次交往过程及这片山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初识植树的牧羊人;故地重游见到变化;最后一次出现奇迹)
第三部分(21):抒情。赞颂了牧羊人的崇高精神,表达了“我”对他的崇敬之情。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第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怎样理解课文第一段的内容?
议论。
交代一个好人应该具备的品德——慷慨无私,不图回报。
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并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
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2、第②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分析牧羊人形象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以“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
*
1、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
示例:
2、他是一个在生活中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的人。如:“房间收拾得很整齐,餐具写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油… …”
分析牧羊人形象
4、他是一个有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的人。从“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可以看出。
*
*
3、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课文中说:“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样。”“我”与他的几次见面,他话语不多,基本是有问才有答,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都是在“我”的“不断地询问”下才道出。这也说明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5、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的人。 从“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不过管它是公有地,还是私有地,跟我种树有什么关系?”可以看看出。
所以,牧羊人是一个沉默寡言、积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有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的人。
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换句话说,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
体会正面(细节)描写
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
肖像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
表情变化细节描写
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1、… …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这些直接描写牧羊人的细节内容,从正面刻画了牧羊人的性格,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生活积极、爱干净整洁,做事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的人。
体会正面(细节)描写
2、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语言描写,体现了牧羊人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
3、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动作描写,“爬”“戳”“放”“盖”这几个动词写出了牧羊人一丝不苟、执着忘我的劳动情景,同时也展现了植树过程的艰难。
4、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语言描写,表现牧羊人的慷慨无私的奉献精神。
5、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 … ?
——动作细节描写,表现牧羊人做事认真细致。
1、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
( 1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写室内的环境,突出其洁净,侧面衬托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
体会侧面描写(含环境衬托)类
(2)那是6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持不懈的形象。
2、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什么想不到的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句子中加红的数词,有什么作用?)
——通过数字的对比,具体地说明树苗成活不易,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植树的艰辛历程。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充满了生气、富饶的乐园。学习课文后,你能说说到底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这样做吗?
思考探究:
课堂总结
植树的牧羊人
前
后
人烟稀少
荒芜贫瘠
狂风呼啸
绿树成荫
鸟语花香
生活幸福
对 比
做事认真
持之以恒
无私奉献
主旨:赞扬了他执著坚毅的精神,也呼吁人们要关注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1、本文采用第一代人称叙事,请说说这样写有何作用?
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补充:记叙的人称和作用: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以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的是第三人称。
作用: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环境描写突出了主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了…… 的感情)
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⑥深化作品的主题。
3、融议论、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
文章开篇议论,肯定那种慷慨无私,不图回报,并为后人留下成果的人是好人。
接下来,讲述了自己与牧羊人的几次交往,其中有许多细致生动的描写,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末抒情,高度赞扬牧羊人所做出的伟大业绩。
4、按时间顺序叙事,条理清楚。有照应,有对比。
“植树的牧羊人”,一个小人物,一份大情怀!你想对“牧羊人”说些什么呢?
身边的“牧羊人”
和谐社会,人心向善,我们身边辛勤耕耘默默“种树”的人其实也很多,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希望和幸福。请为他们写一段颁奖词……
60年代前塞罕坝
现在的塞罕坝
袁隆平颁奖词
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邓稼先颁奖词
默默无闻是他的性格,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是他的品质。一个坚强的开拓者,不会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退缩;一个无私的奠基人,不会起一点私心;一个坚强的工作者,不会在工作、生活中彷徨。在核武器事业上,他是一个领跑者,是一个大写的人。
颁奖词的格式
1.大笔写意,点明人物事迹;
2.简要概述,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人物;
3.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精神;
4.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5.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布置作业
请为本文“植树的牧羊人”写一段颁奖词,字数不超过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