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练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练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02 09:3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在2030年前碳达峰,到2060年碳中和。所谓“碳中和”就是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下列措施不利于碳中和的是
A.减少一次性竹木筷的使用 B.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D.节约用电,人离灯熄
2.通过观察实验,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可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下列根据镁条相关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轻,说明氧化镁逸散
C.镁条可以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说明镁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D.镁条放入滴加酚酞的热水中产生气泡,溶液变红,说明镁可与热水发生化学反应
3.下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是化合物,Z、W是氧化物
B.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
C.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
4.如图是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
B.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C.该装置未进行尾气处理
D.反应中,碳与铜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5.对所学知识及时总结是一种好习惯,某同学总结的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6.下列关于物质及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电子、光子、量子属于化学物质
B.化学变化有可能创造出世界上原来不存在的物质
C.任何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获得物质和能量
7.将含有CH4和H2的混合气体6g完全燃烧,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20g白色沉淀。则原混合气体中CH4和H2的质量比为
A.2:3 B.3:10 C.8:1 D.8:7
8.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来制取和收集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选用③或⑤作为收集装置
B.检验④中CO2是否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看木条是否熄灭
C.用①、⑤制取并收集气体完毕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D.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选用②作为发生装置
9.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0.“化学链燃烧”是新的燃烧概念,即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氧化镍(NiO)中镍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1.氢能是未来最理想能源,如图是利用ZnO和Fe2O3为催化剂分解水制取氢气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验中,需要不断加入ZnO和Fe2O3
②反应1和反应2均为分解反应
③该方法制氢涉及的能量转化是由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④实验中,将ZnO和Fe2O3粉碎,目的是使原料充分接触,提高氧气产量
A.① B.③ C.①③ D.②④
12.已知某载人飞行器中的空气更新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座舱中消耗氧气时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装置甲、乙、丙中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C.装置乙中CO2+ H2CH4+ H2O,反应时缓缓通入气体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装置甲、乙、丙主要将CO2和H2O转化为O2,在自然界实现该转化的途径是光合作用
13.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CH4、H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将混合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各步均充分反应吸收),结果装置A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装置B质量增大;装置D增重1.8g;装置E增重2.2g,下列关于该混合气体成分分析正确的
A.一定含CO2,一定不含CO
B.一定含HCl,可能含CO
C.可能含CH4和CO
D.一定含有HC1和CH4,一定不含CO
14.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D处酒精灯
B.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
C.反应开始后通入2.8g一氧化碳可生成6.4g铜
D.省略A装置仍可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
二、填空题
15.为防止全球变暖,我国承诺在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氢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下图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的示意图。
(1)上图实现了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电解水的过程是由电能转化为_______(填“化学能”或“热能”)。
(2)从微观的角度讲,每2个水分子分解,会产生_______个氢气分子。
(3)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甲醇)和H2O,该反应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合反应。
(4)上图中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16.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主要成分是甲烷,已知甲烷(CXHY)相对分子质量为16,请回答:
(1)写出甲烷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将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5.0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
17.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硫(SO2)是引起_____________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由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1mol SO2中约含有_____________个氧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2)“高原上缺氧”中的“氧”是以_____________(选填“游离”或“化合”)态存在。
18.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相同质量的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
19.2021年4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发射成功。空间站里的氧气主要来自电解水,如图是电解水产生氢气综合利用的微观示意图,则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丁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0.乙醇汽油是一种由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
(1)乙醇俗称酒精,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下图是汽油机结构示意图。汽油机工作时,燃料加压后经进气道呈雾状喷入汽油机缸内,喷成雾状的目的是增大___________的接触面积。
(3)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50g酒精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__J。
三、简答题
21.燃料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燃料,化学式为 。海底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CO2与我们息息相关。
(1)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 。
(2)科技人员正在研究用碳酸水浇灌温室大棚中的植物。这种方法除了有助于提升大棚温度外还有哪些优点?(答2点)
(3)问题(1)和(2)教会我们如何科学的看待事物。(答1点)
23.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环境问题愈加严重,请回答一下问题:
(1)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气体会形成酸雨,酸雨有什么危害?______(答一点即可)
(2)请为减缓温室效应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
(3)写出一种你知道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西气东输”工程中,“气”是指天然气,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写化学式),它是_______再生性能源(填“不可或可”),写出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25.在实验室中可选择下图装置制取气体。
(1)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了某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选择C、F组合一套装置也可制取上述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用金属锌与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填字母);收集装置可选择_____(填字母);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在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同加热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装置______(填字母),收集装置应选择装置_____(填字母)。
(5)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7g。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B 6.B 7.D 8.D 9.B 10.C 11.B 12.B 13.D 14.D
15.(1)化学能(2)2(3)不属于(4)H2O
16.(1)CH4(2)(3)4.2g
17.(1) 酸雨 2 1.204×1024 (2)游离
18. 1:7:14
19.4:1
20.(1)C2H5OH + 3O22CO2 + 3H2O
(2)空气和燃料(或酒精、或汽油)
(3)1.5 ×106
21.C2H5OH CH4+2O2CO2+2H2O
22.(1)温室效应(1分)
(2)碳酸水分解会增加大棚内CO2含量促进植物光合作用。(1分)
调节土壤pH,对于碱性土壤,碳酸水通过中和反应可以减小土壤碱性。(1分)(﹡对于酸性土壤,碳酸短时间会分解掉,所以不必担心碳酸水增加土壤酸性)
(3)事物具有两面性。(评分核心词:两面性。学生从“物”的角度回答“CO2既有有害的一面又有有利的一面”或学生从“事”的角度回答“温室效应在地球这个大环境里是有害的,在大棚这个小环境里是有利的”均可)(1分)
23.腐蚀雕像,腐蚀建筑物,腐蚀森林植被等 减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出行多骑自行车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氢能等。
24.CH4, 不可 CH4+2O2CO2+2H2O
25.(1)2KClO32KCl+3O2↑
(2)2H2O2 2H2O+O2↑
(3) B或C E或F Zn+H2SO4=Zn SO4+H2↑
(4) A E
(5)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O2的质量为:100g + 10g -106.7g = 3.3g;
x=7.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