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4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4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02 09:4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5.4.4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掌握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了解细菌和真菌它们对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生活的影响。
3.关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课前预习】
1.草堆放久了,会被细菌、真菌等逐渐分解。这说明了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影响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D.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都有影响
2.“柳条”成金,“编后”更为宝。临沂市的临沭、莒南河东等地柳编业非常发达,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柳条的防毒、防变质非常重要,下列哪组条件下的柳编作品最容易发霉
A.低温、干燥 B.常温、干燥 C.低温、潮湿 D.常温、潮湿
3.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菌首先是巴斯德通过显微镜发现的B.细菌靠分裂进行繁殖C.真菌都是由真核细胞构成,一般靠孢子进行繁殖D.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4.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因为细菌和真菌(  )
A.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水分、二氧化碳和无机盐B.能与动植物共生C.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D.能释放出氧气
5.倘若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等突然消失,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动物大量繁殖B.人类没有传染病C.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堆积如山D.植物没有传染病
【课前预习】答案
1.B
2.D
3.A
4.A
5.C
复习回顾
1、细菌和真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细菌和真菌的生殖方式分别是什么?
分裂生殖和孢子繁殖
3、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个体吗?营养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真菌中的酵母菌也是单细胞个体。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样。因为不含叶绿体。
4、动物在自然界的三大作用积极是什么?
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真菌的主要特征
1、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2、有真正的细胞核(真核生物)。
3、用孢子繁殖后代。
4、营养方式为异养。
疑惑?
1、从古到今,地球上死了很多的人,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遍地横尸的原野,看到的是生机怏然的世界,他们的尸体哪里去了?就算土埋了,掏出的也仅仅是白骨,其他的成分呢?
2、地球的寿命大约是50亿年,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是有限的,但是已经过了46亿年,地球的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应该说二氧化碳气体会越来越少,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二氧化碳是通过什么渠道补充来的?
3. 每到冬天,森林里都铺满了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会不会越积越厚呢?为什么?
——学了本节知识后,你将不仅懂得这些。
食物的腐败现象
一、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枯草杆菌
青霉
(细菌)
(真菌)
想一想:谁使这些食品腐败或发霉?
腐烂的梨
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
枯草杆菌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腐烂。
细菌的生活方式是?
是指以分解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和其他有机物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营腐生生活的生物称为腐生物,如大多数霉菌、酵母菌、细菌、放线菌和蘑菇等。
腐生
有机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1、面包发霉后,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什么物质?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
生物的遗体被谁分解了?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它们分解后产生了什么物质?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这些物质又能被谁吸收和利用?
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起分解者的作用,它使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
如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它们又可以被植物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又为动物所食用。
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
什么作用?
动物体
植物体
动、植物遗体
b.二氧化碳、
和_______
a.被 和
分解
细菌
真菌

无机盐
讨论:
3、细菌和真菌的是怎样生活的?
细菌和真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养料)来生活,属于异养型生物。
从死的动植物吸取养料叫腐生。
从活的动植物吸取养料叫寄生 。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
寄生
1、从活的动植物体或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叫做寄生。
这些细菌和真菌我们把它称为寄生菌,而这些动植物和人则称为寄主(宿主)。
2、细菌
丹毒
猩红热
扁桃体炎
3、真菌
足癣
稻瘟病
叶锈病
“损人利己”的细菌
此外,鼻窦炎、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痢疾等都是细菌引起的。
细菌及分泌物积存于扁桃体窝导致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它们都是由链球菌引起的疾病
扁桃体炎
猩 红 热
丹毒
谈一谈:你还知道哪些疾病与细菌有关吗?
“损人利己”的真菌
足癣
甲癣(灰指甲)
手癣
棉花枯萎病
小麦叶锈病
玉米瘤黑粉病
还有水稻稻瘟病等,它们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惨无人道的,用人做活体细菌实验
这是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街的遗址
是指一种生物长期或暂时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吸取后者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叫寄生物;被侵害的生物叫做寄主,也叫宿主。
1、细菌引起人患病
2、真菌使人患病
3、真菌使许多植物患病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是?
寄生
冬虫夏草?
三、与动植物生活在一起——
共生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地衣——真菌与藻类共生
地衣是一类由真菌和藻类共生在一起的很特殊的植物,真菌的菌丝缠绕藻细胞,从外面包围藻类,夺取藻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使藻类与外界隔绝,只能靠菌类供给水分、CO2和无机盐。因此,它们是一种利益不均等的特殊共生关系,若将它们分离,藻类能生长、繁殖,而真菌只能饿死,它们是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
形形色色的地衣
根瘤
人与大肠杆菌也是共生。
根瘤菌
豆科植物
含氮物质
有机物
真 菌
藻类植物
有机物
水和无机盐
细 菌
牛、羊
有机物、生存空间
分解纤维素
细 菌

有机物、生存空间
合成维生素
分析与思考:
细菌、真菌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与动植物、人共生
引起人、动植物患病
技能训练
甲:无菌条件
乙:自然条件
甲: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乙:自然条件
甲: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乙:灭菌后,接种,放在无菌条件下
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因为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条件。因此除了设置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所以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3.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
方案3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中,除单一变量(有无细菌)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无菌的条件)。这样做保证了甲乙两组的实验条件除了有无细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
三、与动物、植物、人 共生
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
异养
腐生
寄生
【课后练习】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植物 B.动物 C.阳光 D.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2.下列细菌中,营寄生生活的是( )
A.生活在腐烂木块里的细菌 B.生活在肉汤中的细菌
C.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 D.使人患肺结核的结核杆菌
3.地球上有“清洁工”使动、植物尸体没有堆积成山,这些“清洁工”是
A.人类、植物B.植物、真菌C.细菌、真菌 D.人类、植物和真菌
4.下列具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是
A.根瘤菌 B.大肠杆菌 C.噬菌体 D.蘑菇
5.下列疾病的感染与真菌有关的是( )
A.扁桃体炎B.猩红热C.丹毒 D.小麦叶锈病
6.地衣是由____和___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___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___可以供给藻类____和___。
7.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都不能独立生活的现象叫__________。
8.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____________或者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9.在生物圈中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____; 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__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微生物属于____
1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
【课后练习】答案
1.D 2.D 3.C 4.A 5.D
6.藻类 真菌 真菌 藻类 藻类 真菌 水 无机盐 无机盐
7.共生
8.杀灭
9.分解者 消费者 生产者
10.二氧化碳 水
15.生产者 蓝藻或蓝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