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三明市四地四校期中考试联考协作卷
高二地理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6 题共 48 分)
1.D 2.A 3.B 4.C 5.A 6.D 7.C 8.A
9.B 10.B 11.C 12.A 13.D 14.C 15. C 16.A
二、综合题(三大题,共 52 分)
17.(16分)
(1)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水中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
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4分)
(2)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逐渐减弱,
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越靠近冲积扇外缘,沉积物质越少。(6分)
(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
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6分)
18.(22 分)
(1)特征:向北凸(弯曲) (1 分)。原因:西侧海洋 7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
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7分)
(2)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
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7分)
(3)冬季是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
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响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
西北风。(4分)
(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阻挡住了从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4分)
19.(14分)
(1)蒸发;下渗(2 分)
(2)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
形成咸水湖。(6分)
(3)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近,(海拔差异小)工程量小;增加乌伦古湖水量,稀
释并净化湖水。(6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三明市四地四校期中考试联考协作卷
高二地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16题共48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小题。
1.图中各点所代表的地理含义,表示正确的是( )
A.F-北半球秋分 B.N-北半球夏至 C.O-北半球春分 D.L-北半球冬至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L→F B.F→M C.M→O D.O→L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9时58分,3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迎来了第二个飞行乘组和首位女航天员。多家国际媒体报道认为,这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的最新里程碑。完成3~4小题
3.中国留学生小张在洛杉矶(西八区)观看直播时,当地时间是( )
A.16日8时23分 B.15日8时23分 C.17日8时23分 D.16日0时23分
4.当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 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
C.三明昼短夜长,白昼逐渐增短 D.三明昼长夜短,白昼逐渐增长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5~6小题。
5.a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A.外力作用 B.重熔再生 C.变质作用 D.岩浆冷却
6.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环境
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7~9小题。
7.关于甲构造顶部缺失的主要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 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
C.背斜顶部受张力大,容易被侵蚀 D.地处干旱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破坏
8.欲在图示地区建一东西向隧道,只从自然条件考虑最合理的选择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地下 D.丁处地下
9.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壳运动情况及顺序是( )
①A岩层的形成②地壳的水平运动③地壳的岩层断裂(断层)④地壳的下降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①
梅雨是指每年大约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的28N~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个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续阴雨天气。非正常情况下,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空梅”或“短梅”;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烂梅”(高温高湿,衣物易霉烂,又称“霉雨”)。梅雨之后的伏旱是一种气象灾害,是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旱象(干旱的现象)。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城及江南地区。据此完成10~12小题。
10.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烂梅”诱发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冷锋南下速度快,降水过多 B.雨季持续时间长,降水过多
C.暖锋北上速度快,降水过少 D.准静止锋移动快,降水过少
11.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期的主要天气特征是( )
A.寒冷干燥 B.高温多雨 C.炎热干燥 D.温暖湿润
1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易( )
A.造成水稻减产 B.诱发洪涝灾害 C.导致滑坡频发 D.损毁航行船舶
下图为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小题。
13.形成图中洋流①的盛行风是( )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极地东风 D.盛行西风
14.关于洋流对地理坏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有降温作用 B.洋流②对非洲西岸有增湿作用
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
“海浩”是指海面上方气温突降至零下10℃以下时,海水温度高于空气中温度,海水蒸发的水蒸气遇冷后迅速凝结为小水珠或冰晶,在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2021年1月7日青岛附近海面出现了海浩奇观(如下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15~16小题。
15.“海浩”现象出现的时间和海陆风分别是( )
A.正午海风 B.正午陆风 C.日出前后陆风 D.日出前后海风
16.与“海浩”现象的产生关联性最小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大 B.海面气温低 C.低空水汽量多 D.天气晴朗微风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三大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下面左图为黄河冲积扇局部分布图,商丘古城即坐落于此。右图为左图中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
(1)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4分)
(2)描述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和沉积厚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6分)
(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为古城的建立提供的有利条件。(6分)
18.(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 ℃,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如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7分)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7分)
(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4分)
(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1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新疆的乌伦古湖(咸水湖)地处额尔齐斯河南部,属于内流湖,湖水主要依赖乌伦古河补给。自上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1)写出乌伦古湖参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2分)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6分)
(3)分析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可行性。(6分)
高二地理试卷(共5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