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又逢秋风起
----谁解其中味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秋”情有独钟。刘雨锡醉心于秋天春色,“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传世于今;辛弃疾感怀身世际遇借秋景抒写“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写尽秋色满园;毛泽东的湘江秋景图更是大气磅礴,壮美无比!今日又逢秋风起,读来谁解其中味?
悲歌绝唱
—《登高》
知人论世: 杜甫生平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
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
杜审言是著名诗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杜甫,人称“诗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有《杜工部集》,代表作“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吴、越,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
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 (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
6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离开四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9岁弃官入川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这首诗是55岁的杜甫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在重阳节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写成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吐蕃入侵,国家仍是一片混乱,百姓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身体的病痛,生活的艰辛,时局的动荡,使得诗人备受摧残。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学习任务:
1.找出前两联描写的意象,并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前两联所塑造的意境的特点。
2.宋代罗大经从颈联中读出了八层悲情,请同学们认真读一下,看看自己能读出几层意思?
3.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悲情从何而来?
诵读、理解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浅味解其意
古今七律之第一
1.找出前两联描写的意象,并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前两联所塑造的意境的特点。
任务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
天
猿
急
高
哀
渚
沙
鸟
清
白
飞
落木
长江
萧萧
滚滚
迅疾的秋风
高远的天空
哀鸣的猿猴
孤清的小洲
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鸟儿
簌簌飘飞的落叶
滚滚而来的江水
风急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听到它的叫声让人感到非常悲凉。
鸟儿在急风中盘旋,许是因为饥饿在寻找食物,许是因为无家可回。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儿。
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悲之广(范围上)
悲之多(数量上)
悲怆哀伤
萧瑟寥阔
苍凉肃杀
二、深味探其情
哪个字最能体现全诗的情感基调?
悲
任务二
2、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颈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请同学们认真读一下,看看自己能读出几层意思?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惨凄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暮齿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离乡万里,有家难归;
时值悲秋,草木凋零;
漂泊他乡,羁旅忧愁;
年复一年,漂泊他乡;
年过半百,有志未达;
年老体弱,疾病缠身;
登高伤悲,百感交集;
亲友离逝,孤独无依。
悲
(1)“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3.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悲情从何而来?
任务三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常年作客他乡的羁旅之悲,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悲,
时局动荡带来的国难家愁
白发徒增而壮志未酬之悲
颈联
尾联
(2)究竟悲从何来?
忧国、忧民、又忧身
内容主旨
通过重阳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潦倒一生、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
总结
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给人的感受不是悲哀而是悲壮;不是消沉而是激励;不是眼光狭小而是心胸阔大。语言精练,对仗工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是杜甫沉雄劲健、悲壮顿挫的代表作。不愧为“精光万丈,古今七律之冠”的美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中“风急”二字一开头就以猎猎秋风,把读者带入了苍凉肃杀的秋景之中。
B 《登高》八句四联皆对仗,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尽善尽工”的艺术风格。
C《登高》的颈联和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D 尾联中的“艰难”就是指作者的自身命运,并非兼指国家的命运。
写景
抒情
首联
颔联
仰 急风高天
俯 江水洲渚
仰
俯
天边落叶
不尽江水
颈联
尾联
悲秋常作客
多病独登台
苦恨繁霜鬓
新停浊酒杯
诗歌结构
视野开阔
哀景哀情
悲
自
然
之
秋
悲
人
生
之
秋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2. 归园田居》中透过“ ,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
4.《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 。
5.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向往田园生活的诗句是“ ,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登临诗:
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而言 ,可以是山、楼、台、阁……形式不同但意义相似 。登高则可望远,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
内容特点:
登临何处何时?
所见何景何物?
生发何感何思?
为何生如此之思?
登临诗常见思想情感
1.登高望远,赞美、热爱或欣赏山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登高望远,思亲、念友、怀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登高望远,伤时悲己,感慨人生短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登高望远,抒发人生理想与胸襟抱负。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上汝州郡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尚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重在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
如《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