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3 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3 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0-13 11:0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标要求:
1.以某区域为例,利用区域资源分布图,了解该区域的能源资源或者矿产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状况.
2.根据资料分析该区域能源资源或者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
3.通过资料分析,说出该区域在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
我国传统工业区:东北工业区、目前山西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区。
2.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煤、铁资源以及优越的交通条件,
主要传统产业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
3.传统工业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前兴盛—70年代后衰落—现在又兴盛。
应注意结合图记忆世界著名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同时结合资源分布图理解传统工业区发展的物质条件: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加上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这些传统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曾经起着重要作用。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衰落。有些工业区后来经过长期的改造历程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瞩目的新星。下面我们就以德国的传统工业区——鲁尔区为例,加以详细分析传统工业区的相关知识。
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鲁尔区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鲁尔区发展的历史背景
1、区位优势
(1)位置优越
(2)交通便利
(3)资源丰富
(4)市场广阔
(1)资源丰富
煤炭、离铁矿(法国洛林铁矿)较近、水资源丰富
1、区位优势
1、区位优势
(2)交通便利
莱茵河河纵贯
南北;铁路、
公路密布 水陆
交通便利,便
于区内和区外
联系。
(3)鲁尔区的位置优越,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处于莱茵河,利伯河和鲁尔河之间,有欧洲“十子路口”之称。
1、区位优势



利珀河
鲁尔河
为什么说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发达的河运使之
成为东、西欧往
来的必经之地,
也是北欧通向中
欧、南欧的捷径
(4)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市场广阔
鲁尔区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区位条件:
(1)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是在开发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鲁尔煤田储量大、煤质好、煤种齐全,并且含硫量低、发热量高、埋藏浅,开采条件好。这样以采煤工业开始兴起,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又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工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的发展。
(2)离铁矿区较近 鲁尔区当地的铁矿资源虽然较为贫乏,但离法国东北部著名的铁矿区——洛林铁矿较近,通过便捷的交通即可方便运抵。后来,德国又通过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从瑞典、荷兰等国进口优质铁矿,来满足生产。
(3)充沛的水源 鲁尔区位于莱茵河下游(莱茵河支流鲁尔河、利珀河等淡水河流之间),加上附近的其他支流及人工运河,河网密布,淡水资源充足,满足了其生产、生活的需求。
(4)便捷的水陆交通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起到沟通东欧与西欧、北欧与南欧的作用,地理位置既优越又重要;陆上交通广布,铁路网稠密。这里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一般不超过6千米。此外,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不仅连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达海洋,有着方便、廉价的水运条件。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把鲁尔区与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5)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千米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加工、消费。
总之,德国鲁尔区(包括其他传统工业区)的兴起有着诸多有利因素,再加上原有的基础设施、科技力量等因素,极大地促进了鲁尔区工业的发展。
通过对鲁尔区区位特点的认识,可发现鲁尔区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等相关工业部门较有利,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使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深受影响,经济明显衰落。
根据鲁尔区的发展条件,想一想鲁尔区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以鲁尔区为例
一、鲁尔区发展的历史背景
2.工业特点
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传统工业区)之一,经济结构以 重工业为主,煤炭、钢铁是其主导产业。
一、鲁尔区发展的历史背景
钢铁工业
想一想:鲁尔区的工业生产,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白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魯尔区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生态环境恶化
1、传统产业的衰落
1、传统产业的衰落
项目 内容
时间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煤炭钢铁工业衰落;70年代,传统工业衰落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衰落原因 煤炭工业 开采难度加大,人工成本过高,进口原料更便宜
钢铁工业 煤炭成本增加,加大了钢铁工业的成本
产钢、出口钢的国家增多,钢铁的替代品广泛使用,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
其他
工业 主导产业煤炭、钢铁工业衰落导致机械、电力、化工等产业衰落
表现 钢铁汽车造船从业人员减少,工业环境问题严重,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钢铁产量下降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生态环境恶化
项目 内容
原因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经济发展迅速,环境问题随之而来

型 垃圾污染 矿山开发以煤渣、矿渣堆积,占用大量土地
大气污染、水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废气;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污水污染了河流
热污染 热力发电产生大量废热
危害 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总结: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形成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了电力、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的格局。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和天然气开始广泛使用,使煤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
3.世界性钢铁过剩: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的替代产品(如铝合金、塑钢等)的广泛使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表现为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在环境优越及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产,进而形成新的工业地域,削弱老工业区的经济实力。
5.环境恶化 (“三废”加“废热”)
1.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工业区形成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了电力、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的格局。其中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的经济基础。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生产衰落,必将影响其他工业部门的生产,最终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另外,在德国经济已达到极高发展水平的条件下,传统的基础工业部门难以再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所以,鲁尔区以传统的重工业部门为主的生产结构状况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石油的地位在上升)
(3)世界性钢铁过剩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尤其像日本、意大利等国依靠临海区位优势发展钢铁工业,成本低,竞争力强),另外,发展中国家相继独立后,积极发展各自的民族工业(它们发展钢铁工业的最大优势是当地资源丰富),使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的替代产品(如铝合金、塑钢等)的广泛使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表现为世界性钢铁过剩,导致鲁尔区钢铁工业生产萎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革命的每一次革新,都会促进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既产生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着传统工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遭遇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是鲁尔区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鲁尔区的鼎盛时期,当时工业布局已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基本呈现“饱和状态”,如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用地、用水、动力、公共设施使用分配上的矛盾,并加剧环境污染等。因此,在新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那些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不愿意到此设置厂矿基地,它们在环境及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产,进而形成新的工业地域,削弱老工业区的经济实力。
(5)环境恶化
“三废”加废热的大量排放
总之,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尤其是新技术革命对传统工业的冲击,使传统工业区开始衰落,甚至使一些工业部门面临倒闭、破产的危险。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措施 做法 效果
改造工业
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 鲁尔区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日渐强大的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性工业区
扶持产业 联邦、州政府及鲁尔区煤管协会等着力改造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新建、迁入企业数量大大超过同期德国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 在政府、社会各方面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下,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得到调整、充实、提升。 新兴工业中的信息、电子、生物技术等发展速度领先其他地区,第三产业比重增加。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综合整治前后的鲁尔区


鲁尔1992年关闭的工厂,园艺展在工厂遗址上举行。柔美的花草和坚硬的钢铁在强烈对比中寻求着和谐之道。世上再难相容的事物,也能找到共存共荣的方式。
在鲁尔,废弃的厂房不但变成了画廊、办公室,还可以成为游泳池。畅想一下,面对工业化的符号——管道、传送带、冷却塔畅游时是何种心情?
(1)改造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完整的污水净化系统和供水系统.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2)治理大气污染,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3)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
(4)在总体规划中制定营造“绿色空间”计划,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冲击⑤环境恶化
发展过程重遇到的问题
钢铁工业(主导)煤炭工业(基础)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
主要工
业部门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比较近③充沛的水源④便利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
兴起的区位优势
德国鲁尔工业区
总结:
传统产业的衰落
生态环境的恶化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调整工业结构 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
扩大大型厂矿的生产规模,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械等部门的中小企业
调整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扩散
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和教育
发展工业旅游
强化金融服务
优化环境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
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
植树造林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石油
辽中南
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1、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条件。
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为本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能源和原料。有辽河等河流经过,水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区内有发达的水路运输条件、陆上公路、铁路网密集,临海地区拥有众多港口,有利于原料、燃料和工业产品的运输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市场广阔:人口比较密集,城市众多,消费水平较高。
基础较好:本区地处平原,地势开阔,农业基础较好。 工业发展历史较长,工业基础好。
劳动力丰富:人口比较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2、根据鲁尔区的知识,说说辽中南工业区工业结构应该有何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有鞍山、本溪、抚顺、沈阳等多个工业枢纽。
主要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采掘工业
造船工业
钢铁工业
飞机制造
机械制造
辽中南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从区位条件来看与鲁尔区有异曲同工之处。
(1)当地的能源资源较为丰富:有辽宁的抚顺、阜新等大型煤矿,有全国较大的辽河油田。
(2)当地铁矿资源丰富:鞍山、本溪铁矿等。
(3)当地的水源较为丰富:区内有全国较大的河流——辽河,区域内降水较丰富。
但是,水资源仍然较为紧缺,工、农也存在用水比较紧张的状况。
(4)交通便利:南北大动脉之一的京哈铁路经过境内,东北交通干线——哈大线纵贯南北;近年又修建了哈大等高速公路;南面通过大连港经黄海连通太平洋,海洋运输得天独厚,已形成较为发达的交通运输网。
(5)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悠久的工业历史. (6)市场广阔:已形成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机械工业、大连造船和石油加工工业、辽阳化纤工业等一批企业,都是国家重工业的骨干。
辽中南工业基地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存在那些问题?
生产结构单一,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单位产品能耗大,生产效率较低;
当地能源资源虽然较丰富,但重工业生产耗能大,能源资源相对紧张;
重工业生产耗费水资源,当地水资源紧张;
耗能多,导致环境污染较严重;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在政府、社会各方面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下,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得到调整、充实、提升。
调整产业结构
政府着力改造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扶持产业
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改造工业
做 法
措施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
五、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
1、山西省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年
500
0
1500
1000
2500
2000
3500
3000
5000
4500
4000
产量/10万吨
山西省原煤生产情况
(1)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山西各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铁等储量丰富,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本省的煤矿星罗棋布,遍布全省。
(2)水源相对充足。本省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西部和南部的河流注入黄河;东北部和东部的河流注入海河。汾河是本省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仅次于渭河)。山西省地下水相当丰富.据统计,全省大于0.01立方米/秒的泉水有几百个。
1.区位优势
(3)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加强。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铁路是本省交通运输网的基本骨架。主要有石太线、同蒲线、京包线、太焦线、大秦线以及新建的朔黄线等。公路运输网中。有多条国道线穿过,新建有高速公路。如太旧线、长邯线、晋阳线等。
(4)市场广阔,远销海内外
2、今后一段时间内,山西省煤炭市场存在的问题?
⑴“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
⑵“西电东送”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
⑶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减弱;
⑷山西煤的开采因种种原因不具优势。
⑸生态与环境恶化
——可见,山西煤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加大。
应该采取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经济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电)。
(2)能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铁矿、铝土矿优势,主要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3)环境保护和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洁净煤技术等;②调整产业结构,如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③三废的治理。
4、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