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2 12:4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
2022届高三 第 3 次月考历史试卷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有些诸侯以“尊王攘夷”为旗号,结为联盟,抵抗夷狄(包括秦楚);楚国国君一直称王。公元前344年,齐魏“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相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周王仍被尊为天下共主 B.传统政治秩序走向瓦解
C.列国纷争推动社会转型 D.华夏夷狄对垒由来已久
2.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3.下图是汉朝时期我国经济区分布图,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经济重心已出现南移趋势 B.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居于领先
C.华北地区的农业结构单一 D.汉朝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大
4.如表为唐代谏官制度相关概况。据此可以推断出唐朝( )
阶段概况唐初 在朝廷设立专门“谏官”,即门下省的谏议大夫职掌就是规谏皇帝,谏的方式有五种:讽谏、顺谏、规谏、致谏、直谏。
唐玄宗时期 遣使巡按诸道时,除告诉他们应该巡按的内容外,强调说“必将正其源流,弘彼纲目,不可总此琐碎。扰其吏人,应是州县常务,事非损益者,使人更不干预。”
唐宪宗时期 白居易任“谏官”时期,写了大量奏章,对官员任命、藩镇事务、和籴利害、减免租税、地方官进奉、州县禁囚、罢废兵马等提出意见。
A.中枢决策机构出现异变 B.实现了监察制的全覆盖
C.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 D.已经有专职的监察机构
5.在宋代,“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获间,借代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而到了清代,地主阶级对佃农往往以夺佃、退佃等手段相威胁,趁机抬高租额并巧立名目额外盘剥。佃农地位的这一变化( )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间接反映 B.与满洲贵族不重视农耕相关
C.是农民起义频繁爆发的结果 D.间接反映清代人口膨胀现实
6.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厉镇压私自出国的人民,并宣称“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1909年,在荷属印尼华侨的请求与国内舆论催促下,清政府出台了《大清国籍条例》,确立了血统主义原则,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清政府外交主权观念增强 B.侨民安土重迁观念得到强化
C.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 D.清末“新政”重塑了政府权威
7. 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8.1926年12月,毛泽东在湖南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上说:“农民问题只有经济意义。我们只想减租,不想夺取地主土地。”后来,中共土地委员会决定“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不触动小地主和军人的土地。”这些做法( )
A. 助长了国民大革命中的右倾错误 B.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C. 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 D. 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形势的需要
9.1938年春,国民政府决定设置国民参政会为战时最高民意机关。7月,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武汉正式召开,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在内的160多位参政员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参政员提出的《拥护国民政府实施抗战建国纲领案》等系列决议案。这有助于(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提高共产党的政治地位
C.削弱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D.全面抗战路线普遍实施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曾经提出“第二个中间地带”的理论(即西欧、日本、北美和大洋洲国家),希望中间地带的国家联合起来,成为一支抗衡美苏两国的政治力量。材料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
A.中国与苏联关系的恶化 B.日本、西欧具有可以抗衡美国的实力
C.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美苏冷战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11.1977年,刚恢复法学教育时,全国只有3所大学设有法律系,每年招收200多人。2006年底,我国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603所,在校的法律专业本科生接近30万人。截至2020年,我国已有近700所高校开设了法学专业。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我国( )
A.民主法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B.民主法制建设速度空前加快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D.重视高素质法制人才的培养.
12.古代奥林匹克赛会开始于公元前776年,由希腊各城邦派出最好的运动员进行速度、力量和技巧等方面的比赛。运动项目包括赛跑、跳远、拳击、摔跤等,每个冠军都会得到橄榄花冠,成为各城邦的英雄。这( )
A.造就了希腊的尚武精神 B.有助于建立集体认同感
C.促进世界文化相互交融 D.有利于希腊政治民主化
13.洛克指出:“人的自由和依赖他自己的意志来行动的自由,是以他具有理性为基础的,理性能教导他了解他用以支配自己行为的法律。”卢梭指出:“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可见,两人( )
A.指明了政治革命的方向 B.道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
C.维护了公共权力的地位 D.肯定了理性主义的价值
14.美国宪法规定,在行政部门设立“单一行政官”制度,目的是为了确保法律得到有力的执行并对管理不善问责,确保所有内阁部门和机构统一按照总统的意愿执行法律,以消除执法和监管政策上的冲突。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
A.破坏了宪法中权力制衡的原则 B.增强了总统对行政部门的控制
C.协调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D.消除了执法和监管部门的分歧
15.对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但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商品经济的发达才是“价格革命”的深刻根源。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价格革命”产生了催化剂作用。据此可知,对“价格革命”发生原因的认识( )
A.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B.不同视角的研究有利于史学发展
C.史学研究不必拘泥于传统观点 D.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全面
16.下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
A. 贸易量是区分国家类型的主要因素 B. 国际贸易青睐于实力相似国家之间
C.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经济联系加强 D. 发达国凭借其优势仍主宰世界贸易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都有兵力配备,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1941年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边疆施政纲要》,提出了边疆治理和边疆开发的方略。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上都不注重族际治理,而是采取区域治理的方式,从而逐步构建起一个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取代了长期存在的族际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但是,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政府边疆治理的不足,并分别说明其原因。(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商人,把中国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带到世界性贸易环流中。国际市场的巨额需求刺激了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也促使优质生丝、丝绸、棉布畅销海内外,使人们看到了江南初露端倪的“外向型”经济。随着 15 世纪以来的全球化,南京、苏州、杭州、宁波、上海等城市先后成为西方传教士和异域商人主要活动的地区,西方人带来了天文地理、水利机械、油画、透视法、解剖学等科学、技术 和文化,使江南呈现出一种复合型的形态。
——摘编自邹振环《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全球史意义》
材料二
通过海外商业扩张,贸易公司的赢利,加上海上掠夺,使得英国财富急剧增加。海外商业扩张需要适宜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因此刺激了英国造船业及相关工场的发展。1562~1563 年,运往波罗的海的呢绒有三分之二用的是英国船只,到 1599~1600 年,比例提高到 99.9%。根据统计数字,在接下的四十年里,英国进口总值从大约 1000000 磅,增长到3000000 磅。商业的充分发展促使农本经济彻底走向瓦解,从而改变了社会力量的对比。
——陈曦文主编《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研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江南经济的特点,并指出造就这种特点的外部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外贸易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7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行业类型 组织类型
商业 手工业 日常服务业 同乡 同业 兼同乡、同业
顺康雍 (1644—1735年) 4 1 0 7 4 4
乾嘉道 (1736—1850年) 22 4 13 10 4 4
咸同 (1851—1874年) 18 5 3 3 21 2
光宣 (1875—1911年) 23 7 2 4 22 6
从表中提取任一历史信息予以阐述。(要求:所提取信息有效,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12分)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公元1180年,南宋皇帝宋孝宗赵春为了提高军事力量,颁布了《补官差注格法》。新的补官办法大大提高了武举们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武举从军五年就可以升迁,而当时担任地方巡检等官的升迁年限是六年,这就为武举们许下了一个光明的发展前途。但在1183年举行武举考试时,冷落的考场依然不见起色。1183年的武状元林飘等人拜望主考官王蔺的时候,王蔺问他们是否愿意从军。林飙等人回答说:”实在是不堪忍受军中的笞捶之辱。”王蔺当即上书,奏请宋孝帝下诏,命令军士们对武举以礼相待,七年后最终废除了对武举的体罚。从此,武举从军一事稍见起色。
——根据《宋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南宋武举从军新政的目的和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举从军新政的作用。(4分)
21.【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祖籍湖南衡阳渣江。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鸦片战争后,清朝社会危机深重,林则徐虎门销烟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彭玉麟触动很大。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日、法分别威胁西北、东南、西南边疆。法国于1882年占领越南后,策划了中法战争,彭玉麟以兵部尚书督师广东,抵抗法国侵略者。这一系列危机促使彭玉麟意识到海防与江防并重的重要性,由此产生独特的海防思想。他主张:在海防尚未成熟建立前,将长江水师驻扎在东南要地;江防与海防相互联络,互为特角,防守的重心在于金陵下游。在防务方针上,李鸿章认为自古抵御外侮“必能战而后能守,能守而后能和”。彭玉麟则认为海防必“能守而后能战”,“自为中华筹大局、未曾一战愧炎黄”。他从三元里抗英中认识到民众中不乏英豪,赴广东设防时,饬令地方州具官员办理渔团和乡团,挑选廉明的乡绅统率,招集壮丁训练,并给予枪械,充分动员民众与法作战。
——摘编自陶旭佳《彭玉麟的海防思想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彭玉麟“海防思想”形成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彭玉麟“海防思想”的特点。(6分)
2021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
历史·全解全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D D A C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D B D D
1.【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国君相继称王,表明当时分封制形成的秩序遭到破坏,周王室地位衰落,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故选B,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列国纷争的信息,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国有楚、鲁、齐等国,图二反映了唐朝时期在地方上设置道为行政区划,图三反映了明朝时期地方上设立三司,包括布政使司,图四反映了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县与封国并存,选择C项符合题意。
3.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汉代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因此经济处于领先地位,故B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开始是在唐中后期,排除A;从材料中看不出结构单一的信息,排除C;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D。
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谏官”“巡按”以及各自的职能可知,唐朝已经具备了专门的监察机构,D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中枢机构,排除A;B中的“全覆盖”表述绝对,排除;监察机构负责监察,不等于分权,排除C。
5.【答案】D.【解析】在宋代,佃户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地主需要过年的时候给予充分的照顾,而清代地主阶级对佃农采取退佃、额外盘剥等手段,这主要是因为清代人口膨胀,人地矛盾突出,故选D;A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联系,排除;“满洲贵族不重视农耕”不符合史实,排除B;地主对佃农盘剥会导致农民起义,C项因果倒置,排除。
6.【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不保护华侨,到1909年清政府出台了《大清国籍条例》,确立了血统主义原则,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了法律依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反映出清政府对海外华侨越来越重视,这是外交主权观念增强的表现,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侨民安土重迁,故B错误;晚清外交是屈辱外交,故C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清政府权威,故D错误。
7.C【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参与政府管理,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等体现出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8.【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农民问题只有经济意义。我们只想减租,不想夺取地主土地。”和“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不触动小地主和军人的土地。”可知,这反映了经济上反封建的程度不断加深。即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故答案为C项;材料做法是顺应时代要求,不是右倾错误,排除A项;材料信息涉及大革命期间,农民运动有助于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旨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而非社会主义革命形势的需要,排除D项。
9.【答案】B【解析】“会议通过了中共参政员提出的《拥护国民政府实施抗战建国纲领案》等系列决议案”,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作为党派存在于中国的合理性,有利于提高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故选B项;1937年已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展现,排除A项;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下共产党政治地位的提高,加强了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不意味着国民党统治基础被削弱,逻辑有误,排除C项;国民党始终坚持片面抗战路线,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 B与C 时间不对 D与材料无关
11.【答案】A【解析】据材料“1977年,恢复法学教育时,…在校的法律专业本科生接近30万人”,可知从1977年文革结束至今,法律教育随着中国法制化建设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结合法制建设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本质上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水平的提高,故选A项;民主法制的建设速度加快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以法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排除C项;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材料中的现象而非本质,排除D项。
12.【答案】B【解析】奥林匹克比赛可以增进希腊各城邦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建立并强化相互之间的集体认同感,故选B项;参加体育比赛是为了在各邦面前显示本邦的优势,并非为了兼并他邦,于造就尚武精神无益,排除A项;参加奥林匹克比赛的是希腊各城邦,主要分布在爱琴海周边,并不会促进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排除C项;各城邦只是在体育项目上进行比赛,于政治民主化无益,排除D项。
13.【答案】D【解析】据材料“理性能教导他了解他用以支配自己行为的法律”“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可知,理性对于人追求自由、认识法律、遵循道德具有重要意义,两人肯定了理性的价值,故选D项;材料谈论的是理性对于自由与道德的意义,并未谈论政治革命,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康德指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排除B项;启蒙思想家虽然主张公权力,但在材料中并没有关于公权力的相关表述,排除C项。
14.【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定时空,1787年宪法后的美国,材料主旨是“单一行政官”制度的目的可以看出增强了总统对行政部门的控制,故选B项;材料只涉及了美国的行政权,没有体现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之间的制衡关系,并且根据所学知识,美国总统及内阁掌握行政权,“单一行政官”制度没有破坏宪法中的规定,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行政权,不是美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排除C项;材料虽然阐释了设立“单一行政官”制度有消除执法和监管政策上的冲突的目的,但是不能说明就可以消除了执法和监管部门的分歧,排除D项。
15.【答案】D【解析】据材料“商品经济的发达才是‘价格革命’的深刻根源”“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催化剂作用”可知针对“价格革命”产生的原因具有多种历史解释,从而对该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故选D项;从不同视角研究有助于增强对该问题全面的认识,排除B项;材料中针对“价格革命”无论传统观点还是后来学者的看法,明显具有价值,排除C项;依所学,“价格革命”产生的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美洲白银输入、气候等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并非“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排除A项。
16.【答案】D 【解析】 D.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965—1995年发达国家在世界出口方向占据主导地位,选项D正确;
A. 出口贸易有原料出口和工业品出口之分,无法从出口贸易量判断国家类型,选项A排除;
B. 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贸易往来,选项B排除;
C. 经济联系增强是由联系少到联系多是;而材料的变化强调的是国家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强调联系的方式,内容,质量的变化,所以c故选D符合材料主旨
本题容易错选c 考查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17
(1)特点:设立了相对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羁縻府州制度)和防御体系(军镇屯戍制度);边疆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和亲、册封)为主;通过开发边疆、促进发展来稳定边疆地区。(4分,只答具体政策酌情扣分)
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唐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3点3分)
(2)不足一:理论上边疆治理架构不完善。(1分)
原因:区域治理的方式忽略了我国边疆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特征,很容易引发民族问题,最终不利于边疆的治理。(3分)
不足二:实践上没有大的建树。(1分)原因:内忧外患;政局动荡,国民党统治时间不长。(3分)
(1)特点:从材料一中唐政府“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军镇屯戍制度”;“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结合所学,从制度、措施到管理和开发进行归纳,尽力不照抄原文。原因:以“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等信息,结合隋唐民族发展的史实,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2)不足:从材料二中“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上都不注重族际治理”;“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等信息中找到思路,进行分析。原因:结合时间,找到背景和相关制约因素。
18.(15 分)答案:
(1)特点:商品经济发达,早期工业化;外向型经济初露端倪,深受国际市场影响。(1 点 2 分,共 4 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拓展;西方科技传入。(1 点 2 分,共 4 分)
(2)有利于英国财富增加;促进了英国造船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瓦解了英国的农本经济,促进了英国商业的发展;改变了英国社会力量;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点 2 分,答对 4点给 7 分)
19.评分标准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根据表格中反映的清代汉口各个时期会馆的设立情况,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如清初至1850年汉口各行业会馆设立呈增长态势、清代汉口会馆的组织类型经历了由同乡为主向同业为主的转变,并根据表格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
信息:清初至1850年汉口各行业会馆设立呈增长态势 2分
阐述:该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农业和手工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商品经济发达,长途贩运兴盛;汉口地理位置优越,号称“九省通衢”,成为重要的商业名镇;各地商人云集,设立了为数众多的会馆。(10分)
示例二
信息:清代汉口会馆的组织类型经历了由同乡为主向同业为主的转变 2分
阐述:明清时期商人会馆是随着商业尤其是长途跨地域商业的发展兴起的。会馆与地域商帮密切相关,因此地域特色鲜明。随着清代汉口本地商业的发展,尤其是近代中国被迫开放引发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在汉口的商人会馆出现超越地域限制,以行业来进行联合的新发展。这为商人同业公会甚至20世纪初商会组织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0分)
20.(1)目的:提高南宋的军事力量改变宋金对峙中的不利局面。(2分)
措施:提高从军武举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缩短升迁时间;废除对从军武举的体罚。(4分)
(2)提高了武举从军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军队的军事素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4分)
21.【答案】
(1)背景:①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②晚清边疆危机日益严重;③中法战争实战经历。(1点 2 分,答对 3点给 4 分)
(2)特点:①海防与江防并重;②目光长远;③重视民众力量;④具有浓厚的爱国保疆情怀。(1点 2 分,答对 4点给 6 分)
【详解】(1)背景:根据“林则徐虎门销烟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彭玉麟触动很大”得出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根据“,俄、日、法分别威胁西北、东南、西南边疆”得出晚清边疆危机日益严重;根据“彭玉麟以兵部尚书督师广东,抵抗法国侵略者”得出中法战争实战经历。
(2)特点:根据“江防与海防相互联络,互为犄角”得出海防与江防并重;根据“能守而后能战”得出目光长远;根据“招集壮丁训练,并给予枪械,充分动员民众与法作战”得出重视民众力量;根据“自为中华筹大局、未曾一战愧炎黄”得出具有浓厚的爱国保疆情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