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训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变化中,与缓慢氧化无关的是( )
A.煤油燃烧 B.苹果腐烂
C.呼吸作用 D.铁钉生锈
2.关于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都是化学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是化合反应 D.都是放热反应
3.下列灭火的方法,不恰当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器自燃用水泼灭
C.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D.汽车自燃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4.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是( )
5.下列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利用率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外部不间断供应足量的氧气
B.把固体燃料粉碎
C.提高燃烧的温度
D.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
6.今年清明节期间,全国各地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原因是很多地区都还存在着烧纸等落后的祭扫方式,市民祭祀时烧纸钱引发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为火灾提供可燃物
B.烧着的纸提高了草木的着火点
C.大风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用水浇灭是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7.能源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进行不同分类,下列四组能源中,能归入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一组是( )
A.煤炭、地热能、沼气
B.太阳能、风能、海洋能
C.水能、木柴、天然气
D.石油、海洋能、核能
8.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D.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
9.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所在之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10.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
A.酒精 B.白糖
C.橡胶水 D.白磷
11.如图表示某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管道煤气有毒
B.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D.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12.“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
A.甲醇(CH4O) B.乙醇(C2H6O)
C.甲醛(CH2O) D.乙酸(C2H4O2)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3.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14.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 __(填字母)。
A.卧薪尝胆 B.釜底抽薪
C.火上浇油 D.煽风点火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3)室内起火时,如果急于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__ __。
(4)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A~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D为亮红色金属,C、E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通常状况下,A、B、D为气体,且B为单质,C、E为无色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市煤电资源丰富,由于当地煤炭含硫量大,燃烧烟气大量排放对大气环境带来较大影响。为改善空气质量,某电厂采用高速旋转雾化器来处理燃煤烟气,并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副产品石膏(主要成分CaSO4)。简易流程见下图:
(1)写出流程①、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③中通入氧化空气的目的是__ __;
(3)煤电工业的发展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了保障,但是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又严重影响着大气环境质量。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提出两项合理建议: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1)可燃冰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H2和CO B.H2和C2H2
C.C2H2和C2H4 D.CO和C2H4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
18.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80°C热水,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中压强由B变为C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绘制出图2所示的压强变化曲线,则引起DE段压强变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是对实验2的改进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装入药品;②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③先将集气瓶底部放入热水中;④白磷被引燃后将集气瓶从热水中取出。以上实验操作缺少一个重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将集气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①~⑥标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②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③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⑤实验3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实验3集气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5)综合应用: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后,由于井下情况非常复杂,事故处理专家针对矿井既有瓦斯又有火且可能发生连续爆炸的情况,采用注水或注液氮的灭火方案,注入液氮可以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8分)
19. 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但乙醇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试计算:若酒精灯内的23 g 酒精完全燃烧,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ACBACB 7-12BDDBDB
二、填空题
13.可燃物 氧气 发光 发热 氧化
14.(1)A
(2)CH4+2O2CO2+2H2O
(3)打开门窗,为可燃物提供更多氧气,使火势更猛(或其他合理答案)
(4)CO2+4H2 2H2O+CH4_
15. (1)CO C+2CuO2Cu+CO2↑
(2)CH4 C2H5OH+3O22CO2+3H2O
16. (1)SO2+H2O===H2SO3 H2SO3+Ca(OH)2===CaSO3+2H2O_
(2)使亚硫酸钙转化为硫酸钙,获得石膏
(3)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或加强对燃煤脱硫处理等)
17. (1)混合物 (2)化学变化 (3)CH4+2O2CO2+2H2O (4)BCD
三、实验探究题
18. (1)燃烧需要氧气 4P+5O22P2O5
(2)反应放热,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反应后温度降低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中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先膨胀后变小
(4)③④⑥
(5)隔绝氧气
四、综合应用题
19. 解:设23 g酒精完全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2H5OH+3O22CO2 + 3H2O
46 88
23 g x
= x=44 g
答: 23 g酒精完全燃烧,能生成44 g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