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西汉时期,建康只是一个偏远小城,这时(东晋南朝时期)成长为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人口曾达百万之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政治中心不断东移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两汉时期,建康只是一个偏远小城,这时(东晋南朝时期)成长为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人口曾达百万之多”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北方中原人口大量迁往江南,给江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故A正确;B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A。
2.《晋书 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 B.自然条件优越 C.劳动力充足 D.技术先进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所以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稳定。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3.下列选项中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比北方丰富
③北方战乱导致了北方人口南迁 ④江南地区社会长期相对比较稳定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包括: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战乱,人口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还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所以只有②不正确,①③④正确,所以答案选A,排除BCD。
4.东晋建立后,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以下描述与之相符的是( )
A.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严刑苛法,横征暴政 D.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朝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A项荆扬是南方的荆州扬州,由于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促进了东晋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A项符合题意。B项指的是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的情景;C项与题意不符;D项指的是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匈奴首领,使北部边疆出现了几十年的和睦安宁局面。故选A。
5.“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期间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各政权之间的纷争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都发生在汉帝国崩解之前,排除。故选D。
6.下图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的政权是
A.①吴 ②东汉 B.①商 ②南宋 C.①吴 ②东晋 D.①东魏 ②东晋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朝代更替示意图”指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结合所学可知,220年,曹魏建立,221年,蜀汉建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80年西晋完成短期统一,但迅速败亡;317年西晋皇族在江南建立东晋政权;东晋时期,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十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割据政权,统称十六国,所以图中序号代表的政权是①吴 ②东晋,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 D.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答案】D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而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的。宋武帝是南朝刘宋的建立者,在他统治时期,没有发生大规模叛乱,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8.下图中展示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朝代更替如果请你对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进行描述,你会说( )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片,可知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是春秋战国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方面国家长期分裂,政权分立,另一方面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故B符合题意。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之一,包含在B选项里,故C不符合题意。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不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
A.东汉 B.东吴 C.西晋 D.东晋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存在的时间是316年到420年,所以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东晋政权的管辖。A项存在的时间段是公元25年到220年;B项存在的时间段是229年到280年;C项存在的时间段是265年到316年。故选D。
10.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C.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 D.南方统治着提倡
【答案】C
【解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北方人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种植技术,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选C。
11.“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经济发达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答案】D
【解析】依据题文信息“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 可知,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北方自然条件恶劣,A排除;南方经济发达表述与当时的史实不符,B排除;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但材料中没有体现,C排除。故选择D。
12.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和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明
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故C符合题意;ABD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答案】C
【解析】材料“育秧移栽”“麦稻兼作“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多种经营,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出当时南方相对安定,A排除;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宋朝时期,B排除;题干反映的是当时南方农业情况,没有反映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排除。故选C。
14.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人口的大量迁移
C.统治者的措施 D.稳定的社会环境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图片中流民迁移方向为自北向南,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人南迁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符合题意;ACD项都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但图片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B。
【点睛】图片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断分析确定正确选项,也有部分题目在题干表述中有相关提示信息。
15.西晋末年中原动乱,出现了人口大量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朝代 北方 南方
西汉 80% 20%
南宋 37% 63%
A.破坏了南方的环境 B.加剧了南北方的矛盾
C.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晋末年中原动乱,出现了人口大量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C符合题意,破坏了南方的环境,与题干内容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加剧了南北方的矛盾,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故B不符合题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说法不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晋书 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请回答:
(1)《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西汉时期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能谈谈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这一变化的原因吗?
【答案】(1)《史记》中描述的西汉时期的江南地广人稀,贫穷落后。《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繁荣富庶。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得到开发。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可知《史记》中描述的西汉时期的江南地广人稀,贫穷落后。依据材料二的“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繁荣富庶。
(2)根据所学的知识,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经济由贫穷到富庶,原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得到开发。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答两则材料,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得到开发,所以出现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1)材料一图示中A、B、C、D处分别是什么政权?C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
(2)材料二图中的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3)通过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促进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一点即可)?并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答案】(1)魏 西晋 东晋 南朝 南京
(2)北方战乱 促进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开发
(3)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技术 民族交融和政权分立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蜀国、吴国对立的政权是魏国,三国魏蜀吴,A是魏国,三国之后西晋短暂统一中国,B是西晋,西晋短暂统一后灭亡,北方陷入混乱,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东晋,C是东晋,东晋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和北朝对应的是南朝,D为南朝;C的都城在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口之所以南迁,是因为北方战乱不已;历史意义: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中原人口迁往南方为南方提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充足劳动力,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因素有: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三国两斤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政权分立,多个政权并存,这一时期由于人口大量迁移,促进了民族融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西汉时期,建康只是一个偏远小城,这时(东晋南朝时期)成长为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人口曾达百万之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政治中心不断东移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2.《晋书 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 B.自然条件优越 C.劳动力充足 D.技术先进
3.下列选项中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比北方丰富
③北方战乱导致了北方人口南迁 ④江南地区社会长期相对比较稳定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4.东晋建立后,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以下描述与之相符的是( )
A.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严刑苛法,横征暴政 D.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5.“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6.下图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的政权是
A.①吴 ②东汉 B.①商 ②南宋 C.①吴 ②东晋 D.①东魏 ②东晋
7.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 D.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8.下图中展示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朝代更替如果请你对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进行描述,你会说( )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9.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
A.东汉 B.东吴 C.西晋 D.东晋
10.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C.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 D.南方统治着提倡
11.“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经济发达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12.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和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明
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13.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14.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人口的大量迁移
C.统治者的措施 D.稳定的社会环境
15.西晋末年中原动乱,出现了人口大量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朝代 北方 南方
西汉 80% 20%
南宋 37% 63%
A.破坏了南方的环境 B.加剧了南北方的矛盾
C.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晋书 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请回答:
(1)《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西汉时期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能谈谈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这一变化的原因吗?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1)材料一图示中A、B、C、D处分别是什么政权?C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
(2)材料二图中的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3)通过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促进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一点即可)?并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