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能力提升卷(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能力提升卷(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2 16:4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能力提升卷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面这幅图片反映的原始人类很可能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A. 打制石器 B. 骨耜
C. 穿孔饰物 D.干栏式建筑
3.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这证明元谋人已经知道
①制造工具②缝制衣服③使用火④人工取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火的使用是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迈向文明的第一步,是人类从动物界最终分化出来的标志之一。下列远古人类中,最早懂得管理火种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5.如果让你拍摄北京人生活的电视剧,你会在你的电视剧中展现的场景是( )
①北京人使用火烧烤食物②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③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④北京人种植粟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6.学习历史要求“论从史出”,下列说法最能证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这一结论的是( )
A.《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遗址中发现的骨器、角器和饰物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7.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
A.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8.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制造和使用工具 B.饮食习惯 C.智商高低 D.出现时间的早晚
9.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业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10.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传承中华美食文化,引发广泛关注。下图是发现于长江流域我国远古时期的陶制炊具,该炊具属于下列哪一原始居民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11.“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这是郭沫若为原始农耕时代的哪一居民所写的诗歌
A.北京人 B.元谋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2.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
A.种植粟 B.磨制石器 C.种植水稻 D.烧制陶器
13.“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此时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
A.石器 B.耒耜 C.铁器 D.青铜农具
14.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的饲养 ③聚落的发展 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有关我国古代科技的公益广告,片中,袁隆平院士动情地说:“我们国家从六千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袁隆平院士的结论来源于我国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该遗址所在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 B.长江上游 C.黄河中游 D.珠江流域
16.图中能反映半坡人生产生活的是( )
A. B.
C. D.
17.人们在浙江绍兴建有一座著名大禹陵,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
A.治理水患,公而忘私 B.造堤筑坝,水来土挡
C.创造文字,养蚕缫丝 D.发明舟车,方便出行
18.阪泉之战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次著名战役。下面是小明同学画的关于这次战役的四个示意图,请你判断一下,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B.
C. D.
19.中国被称为“丝国”。请你选出传说中教人养蚕缫丝的先人
A.神农 B.伶伦 C.仓颉 D.嫘祖
2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包含着我国古代的一项民主制度,它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武力夺取 D.郡县制
21.黄帝文化国际论坛被誉为拜祖大典的“灵魂工程”。第八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2014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郑州大学举行。人们如此尊崇黄帝是因为他
A.曾经打败了炎帝 B.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C.实行禅让制 D.是我国古代帝王的杰出代表
22.在我国古老传说中,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虽“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来帮他作战,结果还是被打败。这次大战发生在
A.元谋 B.涿鹿 C.半坡 D.临汾
23.中国远古时期在黄河流域流传着“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人们对炎黄的崇拜 B.天然火被广泛应用
C.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D.原始农业已经出现
24.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下列人物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蚩尤 B.黄帝、蚩尤 C.炎帝、黄帝 D.禹、启
25.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 B.镐京 C.涿鹿 D.阪泉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以下为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有关北京人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现的动物化石: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 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达98种,这些化石分别埋藏于猿人洞沉积物不同的层面中。北京猿人遗址第8层和第9层中,出土的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有创齿虎、棕熊、洞熊、中国鬣狗、狼、豺豹、猎豹等17种。还有非食肉动物如猴子、肿骨鹿、葛氏斑鹿的化石,以及三门马、燕山犀、羊、河狸等动物化石。
材料二发现的骨 器:在北京猿人洞穴堆积物中,发掘出不少破碎的兽骨。有许多鹿角被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截断的鹿角尖,据分析是做挖掘工具的。
材料三发现的石 器:北京人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石器种类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等。考古系统研究出北京猿人制作石器的主要方法是:锤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
材料四发现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遺址中发现了四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遗迹。灰烬最厚的达6米。灰烬成堆成层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石头、兽骨。
请回答:
(1)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北京人使用过哪两种类型的工具
(2)材料三中,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方法反映了他们生活在什么时代
(3)据材料四,请列举出两种北京人可能吃的食物。
(4)据材料,北京人是群居还是独居 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5)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北京人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
27.(12分)观察如图所示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哪一个原始居民的房屋?这种房屋的名称是什么?
(2)图2是哪一个原始居民的房屋?这种房屋的名称是什么?
(3)图1、图2代表的文化大致处于同一时期,造成这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此影响下,图1、图2居民所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毛泽东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与哪一传说人物有关?
(2)根据你现在所掌握的知识,请指出“建此伟业”指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一事件有关?
(4)这两则材料都反映了现代人对这一人物怎样的情感?
29.(14分)考古发现和传说都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发现的化石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 神话传说的人物
(1)图二的复原头像是根据图一头盖骨化石完成的,该古人类被命名为什么?生活年代距今约多少年?
(2)图三是在该古人类遗址中发现的烧骨、烧石和灰烬,说明该古人类已经掌握了哪一项生产生活技能?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指哪一原始农耕居民?“房屋”属于哪一类型?他们能够种植哪种粮食作物?
(4)材料三中的炎黄二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海内外华人以什么自称?上图中的舜通过哪种制度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
(5)综上所述,学习研究历史的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
1.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北京人,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箱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B项正确;A、C、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
2.A
【解析】根据所学,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1929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A项正确;B项是农业生产工具,北京人时期还未产生原始农业,C项与山顶洞人有关,排除BC项;D项是半坡人的住房,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可知与制造工具、使用火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证明元谋人已经知道①制造工具、③使用火。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②缝制衣服、④人工取火,与山顶洞人相关,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
4.B
【解析】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1929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可以发现人类的进化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B项正确;元谋人发现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排除A项;CD项在北京人之后,排除CD项。故选B项。
5.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已经使用火烧烤食物、使用打制石器,①②正确;山顶洞人使用磨制石器,③错误;半坡氏族种植粟,④错误。由此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6.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3年的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而且有爱美的意识;按照“论从史出”的原则要求,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骨器、角器和饰品,可以充分证明题干结论,C项正确;《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未提及山顶洞人,而且神话故事的可信度不高,需要进一步考证,排除A项;《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均属于第二手间接史料,可信度不如实物史料,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7.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山顶洞人能够人工取火。C项正确;北京人使用粗糙打制石器,排除A项;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排除B项;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根据才德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并不是由于饮食习惯、智商高低和出现时间早晚的差别,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9.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半坡居民是我国最早种植粟的人类,原始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生活有了保障,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过上定居生活。A项正确;火的使用发生在人类定居生活之前,排除B项;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发生在人类定居生活之后,排除CD项。故选A项。
10.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左右,生活地点在今浙江余姚,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河姆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河姆渡人还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D项正确;元谋人发现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1929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可以发现人类的进化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排除AB项;半坡人,距今约6000千年,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会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饲养猪、狗;打猎捕鱼,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人面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D项正确;元谋人和北京人是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类,排除AB项;河姆渡人,会制造陶器,使用猪纹陶钵,排除C项。故选D。
12.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左右,生活地点在今浙江余姚,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河姆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河姆渡人还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C项正确;种植粟是在黄河流域,排除A项;BD项不是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内容,排除BD项。故选C项。
13.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是 一种原始的 耕作方法,意思是把地上生长的草木砍倒烧成灰作肥料,就在烧后的地面上挖坑下种。因此“刀耕火种”时期主要的生产工具是石器。A项正确;耒耜,是古代一种耕地用的农具,即原始的犁,排除B项;铁器,是春秋时期农业工具,排除C项;青铜农具出现于商周时代,排除D项。故选A。
14.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的种植、家畜的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所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其他三个选项均不全面,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5.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发现的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指的是河姆渡居民遗址。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A项正确;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半坡人距今五六千年,在陕西西安的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作物有粟(世界最早种植),鱼,肉,蔬菜,住半地穴式房屋,B项正确;A项是河姆渡人的农作物,C项是商代文字,D项是青铜器代表,排除。选B项。
17.A
【解析】大禹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因此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治理水患,公而忘私,A项正确;造堤筑坝,水来土挡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黄帝发明舟车,方便出行。排除CD项。故选A项。
18.B
【解析】根据所学,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B项正确;ACD项与阪泉之战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9.D
【解析】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神农是炎帝。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根据才德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尧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开创禅让制。B项正确;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A项;武力夺取,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B。
21.B
【解析】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在这一过程中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人们如此尊崇黄帝的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蛋尤。B项正确;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元谋人,排除A项;半坡,是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地,排除C项;临汾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
23.D
【解析】材料信息“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体现了原始农业已经出现,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人们对炎黄的崇拜,排除A项;天然火被广泛应用、人们过着定居生活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C项。故选D项。
24.C
【解析】打败蚩尤部落后,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项正确;蚩尤、禹和启都不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排除ABD项。故选C项。
25.C
【解析】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C项正确;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战役,排除A项;镐京是西周建立后的都城,排除B项;阪泉之战是黄帝打败炎帝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26.(1)骨器、石器
(2)旧石器时代
(3)朴树籽、动物肉等。
(4)群居。理由:出土的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这说明北京人会面临凶猛的野兽进攻,生活环境险恶;出土的骨器和石器说明北京人使用的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人独居很难生存,必须群居才能生存下去。(符合题意即可)
(5)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
【解析】(1)根据材料二“发现的骨器:在北京猿人洞穴堆积物中,发掘出不少破碎的兽骨”,可知与骨器相关;根据材料三“发现的石器:北京人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石器种类多”,可知与石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使用过骨器、石器两种类型的工具。
(2)根据材料三“考古系统研究出北京猿人制作石器的主要方法是:锤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方法反映了他们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3)根据材料四“灰烬成堆成层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石头、兽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可能吃的食物是朴树籽、动物肉等。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是群居生活;因为从出土的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这可以说明北京人会面临凶猛的野兽进攻,生活环境险恶;从出土的骨器和石器,说明北京人使用的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人独居很难生存,必须群居才能生存下去。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北京人的主要证据来源是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
27.(1)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
(3)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粟、水稻。
【解析】(1)图1中的房屋有一部分位于地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属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是我国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
(2)图2中的房屋是木质双层结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属于干栏式房屋是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南北方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半坡居民种植粟,图2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
28.(1)黄帝。
(2)黄帝联合炎帝战败蚩尤,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涿鹿之战。
(4)表达了对黄帝的崇敬之情。
【解析】(1)根据“轩辕自古传”“平定蚩尤乱”可得出是黄帝。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在这一过程中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2)根据所学可得出,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在这一过程中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同时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根据所学,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在这一过程中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4)根据“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可得出表达了对黄帝的崇敬之情。
29.(1)北京人70万—20万年
(2)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任意一点即可,如答人工取火错误)
(3)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建筑水稻
(4)人文初祖炎黄子孙禅让制
(5)考古发现、传说
【解析】(1)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图二反映的是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
(2)根据“烧骨、烧石和灰烬”可知,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3)由“(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河姆渡人建造的干栏式房屋。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为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于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因此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相传,上古时期,洪水肆虐,禹带领人们治理洪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相传,舜年老的时候,征求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5)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学习研究历史的途径有考古发现、传说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