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二节 第2课时 溶解度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100 g水中溶解36 g氯化钠,溶液恰好饱和,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B.20 ℃时,在水中溶解36 g氯化钠,溶液恰好饱和,则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C.20 ℃时,在100 g水中溶解36 g氯化钠,则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D.20 ℃时,在100 g水中溶解36 g氯化钠,溶液恰好饱和,则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2.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 )
A.增加溶剂
B.振荡溶液
C.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
3.20 ℃时,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0.8 g A物质,则A物质属于 (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4.[2021·广东] 如图是硼酸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点的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 ℃时,仍是饱和溶液
C.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1 ℃时,有晶体析出
D.t2 ℃时,向50 g水中加入20 g硼酸后充分搅拌,可得70 g溶液
5.下面两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实验一 实验二
A.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溶剂的性质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B.实验一需要控制相同的变量是水的体积、硝酸钾的质量
C.实验二是探究溶质性质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D.实验二不需要控制相同的变量是温度
6.如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下表中为溶解度(20 ℃时)与溶解性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溶解度/g 溶解性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A.Ca(OH)2属于易溶物质
B.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3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
D.将7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 ℃,没有固体析出
7.[2020·达州]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
B.t1 ℃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在t2 ℃时,将a物质30 g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 g
D.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二、填空题
8.[2020·临沂改编]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的含义为 。
(2)t1 ℃时,将60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再加 g甲物质,溶液达到饱和。
(3)t2 ℃时,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丙,要想提纯甲,用 结晶法。
(4)将t2 ℃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9.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设计(实验所需仪器略)如下: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研磨成粉末备用。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
试管 1号 2号 3号 4号
实验温度 20 ℃ 20 ℃ 20 ℃ 40 ℃
溶质种类 冰糖 冰糖 食盐 冰糖
溶剂种类 水 植物油 水 水
溶剂质量 10 g 10 g 10 g 10 g
(1)在实验中使用粉末状冰糖而不用块状冰糖,优点是 。
(2)根据实验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探究的影响因素包括 。
(3)若要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应选择表格中 试管进行实验。
10.[2020·重庆B改编] 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某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其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表信息填空。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 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 36.3 37
碳酸钠 6 16 18 36.5 50
硝酸钾 13.3 20.9 31.61 45.8 63.9
(1)曲线M是表中 的溶解度曲线,该物质在5 ℃时的溶解度约为 g。
(2)如果将表中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全部画出,在0~40 ℃范围内会有 个两线交点。
(3)10 ℃时,将15 g氯化钠和15 g硝酸钾固体同时加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溶解、静置后,烧杯底部剩余的固体是 。
11.[2021·武汉] 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2)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50 ℃时,将80.0 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20 ℃时,向40.0 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 g氯化钠,可得到40%的氯化钠溶液
D.40 ℃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答案解析
1.D
2.C [解析] 气体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3.B
4.C [解析] a点的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1%;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 ℃时,硼酸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1 ℃时,硼酸的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t2 ℃时,硼酸的溶解度是30 g,即在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溶解30 g硼酸,则50 g水中最多溶解15 g硼酸,所以t2 ℃时,向50 g水中加入20 g硼酸后充分搅拌,可得65 g溶液。
5.B [解析] 实验二中将氯化钠分别加入酒精和水中,是在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实验二的变量是溶剂种类,其他量必须相同。
6.D
7.D [解析] 降温时c的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t1 ℃时,没有指明a、c两种物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在t2 ℃时,a的溶解度是50 g,因此将a物质30 g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25 g+50 g=75 g;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因为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
8.(1)t1 ℃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15 (3)降温 (4)乙>甲>丙
[解析] (3)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丙,提纯甲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4)t1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温度由t2 ℃降到t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则丙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该按照t2 ℃时丙物质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2 ℃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9.(1)粉末状冰糖比块状冰糖的溶解速率快,节约实验时间
(2)温度、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
(3)1号和4号
10.(1)碳酸钠 12 (2)2 (3)硝酸钾
11.(1)45.8 g
(2)加溶剂(或升高温度或加KNO3的不饱和溶液等)
(3)18.5 g
(4)ABD
[解析] (4)由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的氯化钠杂质;40 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氯化钠10 g、含水30 g,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0 g氯化钠,则30 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10.8 g,即加入0.8 g氯化钠后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6.5%;40 ℃时,没有指明两种溶液的质量,加入等质量的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数学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