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及纯碱的性质同步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及纯碱的性质同步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02 17: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第三节 第1课时 氨碱法制纯碱及纯碱的性质             
一、选择题
1.提出联合制碱法的中国化学家是 (  )
2.[2021·东营模拟]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是氨碱法制纯碱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加压的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能加速NaHCO3的生成
B.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小,因此先析出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NaHCO3的饱和溶液
D.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3.[2020·赤峰改编] 下列物质既可以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胃药,又可以作面点发酵剂的是 (  )
A.NaCl B.NaOH
C.NaHCO3 D.Na2SO4
4.[2020·深圳] 小深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
5.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Na2CO3溶液呈碱性
B.NaHCO3固体难溶于水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D.NaHCO3可用于烘焙糕点
6.下列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是 (  )
A.酚酞试液 B.盐酸
C.氢氧化钾溶液 D.碳酸钾溶液
7.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流程Ⅰ中为去除杂质,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Ca(OH)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稀盐酸
B.流程Ⅱ吸氨是为了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上述流程涉及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D.流程Ⅳ、Ⅴ是通过化学方法富集氯化镁
8.[2020·杭州] 小金完成了图所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二、填空题
9.多角度看物质,有助于加深对物质的认识。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盐,请回答:
(1)Na2CO3溶液显碱性,其pH    (填“<”“>”或“=”)7。
(2)Na2CO3可看作是碱和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Na2CO3作为反应物之一,写出一个符合A+BC+D的化学方程式:         。
10.[2020·内江] 如图是某化工企业利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部分工艺流程示意图。
查阅资料知:①NH4ClNH3↑+HCl↑;②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
(1)检验食盐水是否饱和的方法是
 。
(2)操作Ⅰ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3)“侯氏制碱法”中,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足量的CO2,使氨气、水、NaCl和CO2反应生成NaHCO3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后加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11.[2020·青岛] 化学课堂上,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探究碳酸钠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生成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实验 结论 碳酸钠溶液显   性 碳酸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
[反思与拓展] (1)甲同学分析实验一得出:盐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显中性。
(2)乙同学用稀硫酸代替实验二中的稀盐酸进行探究,发现实验现象相同。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    。
(3)丙同学对比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两个反应的实质相同,溶液中相互结合的离子都是        。
12.[2021·贺州改编]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原理,请你一起完成实验探究。
实验一:在5 mL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 mL碳酸钠溶液。
现象:开始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无气泡产生。写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
实验二:在5 mL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 mL稀盐酸。
现象:整个实验过程无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 用量相同的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为什么不一样呢
[查阅资料] 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①盐酸过量时,反应生成NaCl、CO2和H2O;
②盐酸不足时,产物是NaCl和NaHCO3。
[假设猜想] 实验二结束后,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有哪些
猜想1:NaCl、Na2CO3和NaHCO3;
猜想2:         ;
猜想3:NaCl;
猜想4:NaCl和HCl。
小明认为猜想3和4明显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探究] 实验二结束后,将试管中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做下列三个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溶液中含    (填离子符号)
实验2 加入    溶液,无沉淀产生 猜想1不成立
实验3 加入    ,有    产生 猜想2成立
[交流反思] 用量相同的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现象和产物可能都不一样。
答案解析
1.B 2.D 3.C 4.A
5.B [解析] NaHCO3固体能溶于水。
6.B [解析]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产生的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7.C
8.D [解析] 实验①中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实验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没有气泡产生;实验③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实验②中生成的碳酸钙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会产生气泡,由此可知实验①中盐酸有剩余;实验③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和氯化钠。
9.(1)> (2)CO2+2NaOHNa2CO3+H2O
(3)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即可)
10.(1)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食盐,充分搅拌,若不再溶解,说明溶液已饱和
(2)过滤 引流
(3)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加速 NaHCO3的生成
11.[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碱
实验二:有气泡产生
实验四: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发生反应
[反思与拓展] (1)不一定
(2)H+ (3)Ca2+、C
12.实验一: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NaCl
实验二:[假设猜想] NaCl、NaHCO3 整个实验过程无气泡产生,因此溶质中一定有含碳元素的物质
[实验探究] Cl- 氯化钡(合理即可) 稀盐酸 气泡
数学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