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三节第2课时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同步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第三节第2课时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同步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02 17:2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第三节 第2课时 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
A.NaOH与稀硫酸 B.CaCO3与稀盐酸
C.CuSO4与KOH D.AgNO3与NaCl
2.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
A. Na2CO3溶液 B. MgCl2溶液
C. Ba(NO3)2溶液 D. 酚酞试液
3.[2020·滨州]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
A.Fe2+ Na+ S Cl-
B.K+ Na+ OH- N
C.Ba2+ Cl- S OH-
D.H+ K+ N C
4. 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
A.①——Mg B.②——MgCl2
C.③——H2SO4 D.④——Mg(OH)2
5.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
A.硝酸钾和氯化铁 B.氢氧化钾和盐酸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D.硫酸钠和氯化钡
6.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钙 产生气泡
B 稀硫酸 氧化铁 产生气泡
C 氯化钡溶液 硫酸钾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D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7.[2020·泰安]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c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ab段(不包括a点)有沉淀生成 D.d点溶液的pH>7
二、填空题
8.[2020·聊城] 已知A、B、C、D、E分别为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为鉴别五种溶液,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所示。
(1)C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2)若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D为       (填物质名称)。
(3)为鉴别B和E,加入的物质X为 (写出一种即可)。
9.[2020·德阳]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OH、NaCl、CuCl2、Mg(OH)2、CaCO3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取样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操作Ⅰ和操作Ⅱ相同,其名称是    。
(2)无色气体的化学式为    。
(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原固体粉末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        。
10.分析、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同学们根据如图所示的微观粒子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水分子已省略)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甲、乙、丙任写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任选一个反应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  。
(3)请你认真分析图甲、乙、丙,从微观角度说明该反应类型发生反应的实质是  。
三、计算题
11.某食用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该纯碱中碳酸钠(Na2CO3)的含量,现取纯碱样品12.5 g,加入150.0 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总质量为158.1 g。请计算:
(1)反应中产生CO2的质量。
(2)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2.[2021·重庆A] 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溶液,烧杯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a→b段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B.b→c段有水生成
C.b点溶液溶质为硫酸铜
D.d点沉淀质量与b点沉淀质量相等
13.为了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A、B两支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倒进一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一段时间后才有气泡产生,然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液呈    性。
(2)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
(3)A试管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有        。
(4)写出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小组同学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为了确定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Ⅰ:NaCl;
猜想Ⅱ:NaCl、NaOH;
猜想Ⅲ:NaCl、BaCl2。
[评价交流] 你认为以上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你的猜想为        。
[实验验证] 小组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只加入一种溶液,就确定了滤液的溶质成分,加入的溶液是    。
[总结归纳] 可溶性物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简单的情况是反应物  。
答案解析
1.D [解析] AgNO3与NaCl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NaNO3,AgCl为白色沉淀。
2.A [解析] 将Na2CO3溶液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现象分别为产生白色沉淀、有气泡冒出、无明显现象。
3.B [解析] A中亚铁离子为浅绿色;B中四种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且没有带颜色的离子;C中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会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D中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4.B [解析] MgCl2与碱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得到硫酸镁。
5.B [解析] A中氯化铁溶液显黄色,C中会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D中会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
6.B [解析] 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没有气体产生;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钾溶液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7.B [解析]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a点表示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即没有反应的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c点表示部分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与没有反应的硫酸铜;ab段(不包括a点)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d点表示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的pH>7。
8.(1)CuSO4
(2)氯化钠溶液
(3)CO2(或Na2CO3溶液等,合理即可)
9.(1)过滤 (2)CO2
(3)NaCl+AgNO3AgCl↓+NaNO3
(4)NaCl、Mg(OH)2
[解析] 固体粉末加水,有沉淀产生,沉淀溶于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得到蓝色溶液,说明沉淀Ⅰ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铜,所以固体粉末中一定有碳酸钙、氯化铜和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无色溶液Ⅰ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
10.(1)NaOH+HClNaCl+H2O(合理即可) 复分解反应
(2)图甲中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合理即可)
(3)离子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解析] (3)由图甲、乙、丙发生的反应可知,上述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11.解:(1)生成CO2的质量为12.5 g+150.0 g-158.1 g=4.4 g。
(2)设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 g
= x=10.6 g
所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4.8%。
答:(1)反应中产生CO2的质量为4.4 g;(2)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4.8%。
12.C [解析] 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时,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钡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
13.(1)碱 (2)生成白色沉淀 
(3)Na2CO3、NaOH 
(4)Na2CO3+2HCl2NaCl+CO2↑+H2O
(5)[评价交流] Ⅱ HCl与Na2CO3反应生成气体之前会先与NaOH反应,将其消耗完 NaCl、Na2CO3
[实验验证] 稀硫酸 
[总结归纳] 恰好完全反应
[解析] (3)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将A、B两支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倒进一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一段时间后才有气泡产生,然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反应结束,试管A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试管B中含有氯化钡、稀盐酸。(5)[实验验证] 稀硫酸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钠不反应,故加入稀硫酸可确定滤液的溶质成分。[总结归纳] 可溶性物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简单的情况是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只有可溶的生成物。
数学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