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一)试题
历史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之间往来时会有“辞玉”的举动。“辞玉”大多是诸侯之间的聘享之礼,表明两国之好,当礼毕后还会把自己的挚玉还礼给对方,称为“还玉”。周代这种做法
A.消除了贵族纷争
B.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
C.落实了分封制度
D.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2.先秦时期,城市排水管道是方形和五角形。秦汉以后,出现圆形排水管道,并在管道接口处使用了一大一小套接接口技术,使接口处缝隙较小,此外,还在管道出口处设计了窨井,以便定期清理泥沙等杂物。这些变化
A.得益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萌发
B.表明民众主导城市建设
C.使城市逐步成为科技文化中心
D.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3.宋代商业政策实现了由重视专卖榷利向注重征收商税的转变,即“以税代利”,其透露了一种信息,即国家承认和保护私有商业,商人只要照章纳税,就可以自由兴贩。此外,皇帝还经常下达禁止乱征杂税和乱摊杂役的诏书。宋代此举
A.推动了抑商政策的废止
B.有利于雇佣关系的发展
C.旨在加速工商阶层分化
D.改善了商业经营的环境
4.表1 明代不同时期内阁中翰林出身人数及其占比情况统计表
表1所述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A.文官集团政治影响力增强
B.官员选拔日趋公平
C.中枢机构的行政效率提高
D.政府实现理性治国
5.鸦片战争结束后,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变革思想和“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思想,但士大夫阶层认为这是“用夷变夏”或“以夷变夏”。这说明当时
A.政治体制变革提上日程
B.中体西用思想遭遇抵制
C.中西思想融合成为必然
D.外部世界引起士人关注
6.清末民初,有些人于江西景德镇、河北唐山、北京等处,筹集资本,购置机器,聘请技师,组织陶瓷生产。一些“制瓷新厂”,所造瓷器“坚白光莹,比诸进口洋瓷殆无差异”,“一时商贩麇集,行销极为畅旺”。由此可见,当时这些人的做法
A.促进了传统行业向近代转型
B.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想的萌发
C.阻止了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
D.动摇了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
7.某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建设,几乎无一不是成功于五四以后,如廓清军阀、中国统一,以及其他大小事业,如交通、禁烟、行政整理、法律改革、学校发展等。这说明五四运动
A.奠定了推翻军阀的物质基础
B.实现了中国社会的重构
C.提升了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
D.使救亡和启蒙开始结合
8.八路军南下支队,又称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南下支队的远征(如图1所示),被毛泽东高度评价为“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八路军南下支队此举旨在
A.实现八路军战略重心转移
B.应对战争形势变化
C.开始实施对日战略大反攻
D.扩大晋察冀根据地
9.1954年,在上海工业总产值中,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的产值(包括公私合营工业的产值和接受加工订货的产值)所占的比重从1952年的44.8%上升到58.1%,私营工业自产自销的产值则从1952年的27.5%下降到8.7%,该变化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得益于社会主义改造方针的实施
C.着眼于城乡经济的协调
D.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10.1984年,第一次全国地方出版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会议要求出版社建立严格的责任制,要尊重编辑部门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使贡献大的知识分子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这次会议的召开
A.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要求
C.建立了出版行业的现代企业制度
D.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1.表2 古希腊奥林匹亚运动会的竞赛优胜者荣誉表
据表2可知,古希腊
A.注重对本民族的整体认同
B.依赖奥林匹亚赛会维系国家和平
C.重视公民身心的和谐发展
D.推崇并培育居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12.图2是英国学者罗伊斯顿·派克的著作《被遗忘的苦难》中的目录节选。该目录中的内容可用于研究
A.资本主义工厂制的由来
B.机器大生产的衰落
C.工业化时期的社会问题
D.垄断资本主义的罪恶
13.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韦德一戴维斯重建法案”,该项法案将黑人的权益问题留给南部各州去管理,并且没有将黑人的权益纳入到重建的政治进程中,也没有赋予黑人投票权。但林肯总统否决了此项法案。这体现了美国
A.总统与国会矛盾不可调和
B.南北方斗争日趋激烈
C.天赋人权观念遭到了质疑
D.权力制衡机制的运行
14.图3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发行的招贴画。招贴画以鲜明的主题,高尚
的内涵,振奋人心而非含蓄、模棱两可的物象来表达宣传意图,在
一个宣传手段不那么多样化的社会里,通过画面和文字将政治信息
无声地传达给每一个观众。苏联发行此招贴画意在
A.鼓舞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B.积累战胜帝国主义的物质力量
C.树立劳动人民主人翁意识
D.推动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15.当今世界,在许多方面,美国的相对力量加速下降。就经济能力而言,其地位相对于日本、中国进一步动摇。在军事领域,美国与许多日益壮大的地区力量之间的实力对比的天平由中心向外围倾斜。这表明
A.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B.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C.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瓦解
D.经济全球化陷入困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2分。
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庄园生产活动的记录。崔寔晚年移居洛阳后写成,书中反映的农事季节,也和洛阳及周边地区相符。
正月
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
命女红趣(同趋,督促)织布。
可种春麦、睥豆,尽二月止。
命典馈酿春酒。
三月
是月也,杏华盛,可菑沙白轻土之田。
时雨降,可种杭稻。
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
可粜黍。买布。
九月
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
——摘编自缪桂龙《四民月令选读》
材料二
《隋志》“农家”:《四民月令》一卷,后汉大尚书崔寔撰写。《旧唐书》同。《新唐志》做“崔湜”,误。宋不著录。近人任兆麟、王谟皆有辑本,编次不伦,且多罣漏(罣漏:提及者少而遗漏者多)。王本又误以《齐人月令》谓即《四民月令》,而所采《齐民要术》有今本所无者六事。其文不类,未知何据··....-
——摘编自《严可均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时期地主庄园的主要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运用《四民月令》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时应注意的问题。(4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表3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一览表(部分)
——摘编自李伟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图书馆出版物的国际交换》
就表格整体信息或任意一点信息拟定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目前世界124个国家的宪法典中,有97个国家宪法规定了宣誓制度。从历史发展脉络考察,现代意义上宪法宣誓制度的雏形可追溯至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宪法宣誓制度借鉴了英国《大宪章》的立法思想,纷纷将宪法宣誓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沿袭下来。无论是英美法系或是大陆法系国家都以立法的形式对宪法宣誓制度予以明确。例如,美国《宪法》中有如下规定:“在总统就职之前,他应宣誓如下——我郑重宣誓:我必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我最大的能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德国宪法中包含“附加宗教宣誓”的相关规定。宪法宣誓制度必须遵循极为严格的程序,彰显出宪法宣誓的庄严性,整个制度用仪式化的方式搭建起宪法文化的传输体系。
——摘编自赫然等《西方宪法宣誓制度给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政权机关中实行就职宣誓,始于苏维埃时期。早在苏维埃政权创建时期,政府委员就曾在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进行就职宣誓。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在其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和人民民主政权机关一立法机关(参议会或临时参议会,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政府)和审判机关(法院)中,新当选领导人员实行就职宣誓。据《解放日报》载,在陕甘宁等地,新当选的参议会常驻议员和政府委员曾举行了就职宣誓典礼。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对英国、美国、苏联、南斯拉夫和伊朗等国的就职宣誓曾有所报道,有的甚至放在头版进行报道。冀鲁豫边府行政委员就职典礼上,边府委员参议会驻会议员就位后,徐达平副主任领导全体委员宣誓:“忠实为人民服务,如有违犯,愿受人民严厉制裁。”
——摘编自贺永泰、张文欢《延安时期政权机关的就职宣誓及其价值意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国家宣誓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实行就职宣誓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10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蒙古人最初没有俸禄的观念,蒙古本部的官吏也没有俸禄,怯薛及千户、百户长官靠不断从战争中掠夺大量财物和人口,从而为生活提供保障。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着手建立俸禄制度。“以国朝之成法”为基础,“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缘饰以文,附会汉法”。《元史·食货志》载:“禄秩之制,凡朝廷官,中统元年定之。六部官,二年定之。随路州县官,是年十月定之。”官员的俸钱主要使用中统钞支付。但中统钞贬值,物价上涨,政府小吏俸禄微薄,生活艰难。至元二十年,中书省奉旨增加吏员俸禄,上涨百分之五十。元成宗时期,为应对物价持续上涨,开始给官吏增加俸米。此后,中央和地方官员都增添了俸米一项,官吏俸米上升到俸禄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七左右。纸钞的不断贬值使众多官吏生活艰难,元朝政府又出现多次停俸,中下级官吏俸禄遭“擅自克减”,这助长了官吏们利用各种手段从事贪污、敲诈等非法活动。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俸禄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俸禄制度的影响。(6分)
石家庄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一)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 BDDAD 6-10 ACBBB 11-15 ACDAB
16.(1)重视儒学教育;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经营形式多样);存在商品交换(与市场保持联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军事力量);承担基层的社会救助职能。(8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四民月令》所记载的各个时间农业生产组织情况,适用于东汉时期的洛阳及周边地区,研究其它时间和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应慎重使用;《四民月令》在宋代后散失,后人重新编辑成册,但有些版本存在问题,使用时要注意不同版本的相互对照和印证。(4分,言之成理即可)
17. 示例:
论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文化合作受外交政策调整影响。(3分)
阐释:
1949年到1952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的主要对象,集中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孤立和封锁,新中国政府外交上实施“一边倒”的政策,积极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友好交流。这一时期的国际文化合作也主要集中于社会主义国家。
1954年到1956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的主要对象更加广泛,增加了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亚非会议,加深了与亚非国家间的理解和互信。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向世界传递了超越意识形态、与各国和平共处的积极信号。这一时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与新中国的国际文化合作越来越越频繁。
综上,北京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是新中国国际文化交流的缩影,合作对象发展变化反映了新中国初期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10分)
18.
(1)历史悠久;注重传承与借鉴;体现法律至上;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注重严格的程序和仪式;具有传递宪法文化的功能。(8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背景:苏维埃时期的经验积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政权的建立,边区抗日政权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外经验的借鉴。(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意义:宣誓是人事任命的重要环节,象征着人民政府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宣誓意味着政府要为人民服务和受人民监督。(4分,每点2分)
19.
(1)充分体现民族交融;俸禄主要以纸币的形式发放;随时代变化不断调整;俸禄逐渐增加;俸禄中纸币的比例逐渐下降,实物的比例逐渐增加。(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减少了蒙古官员的掠夺,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官僚体系,保障国家政务的运行;制度调整无力应对纸币贬值问题,最终加剧了政治的腐败。(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