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三首
一、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 日暮汉宫传(chuán zhuàn)蜡烛,(轻 青)烟散入五侯(hóu hòu)家。
2. 纤纤(xiān qiàn)擢素手,札札(zhā zhá)弄机杼。
3. 盈(yínɡ yín)盈一水(涧 间),脉(mài mò)脉不得语。
4. 中庭地白树栖(qī xī)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二、同音字填空。
zhāng文( ) ( )贴 表( )
qī ( )息 ( )负 ( )待
yíng轻( ) 晶( ) ( )救
qì哭( ) 机( ) 放( )
三、给下面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
1. 春城无处不飞花。( )
A. 指云南昆明。 B. 指春天的京城。
2. 终日不成章。( )
A. 文章。 B. 花纹。
3. 中庭地白树栖鸦。( )
A.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B. 地面变白了。
4. 皎皎河汉女。( )
A. 银河。 B. 河边的汉子。
三、寒食节:《寒食》
1. 寒食节白天的景色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东风、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时节的景色。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A. 春天的长安城到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皇城里的柳树在春风中飘拂。
B. 春天的长安城处处都是鲜花盛开,东风把柳枝吹得歪歪斜斜。
(3)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
B. 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早春景象。
C. 因唐朝时有寒食日折柳插门的风俗,所以特别写到柳树。
D. 一个“飞”字,明写柳絮而暗写风,动感强烈。
2. 寒食节夜晚的景色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汉宫”本义是指_______皇宫,这里指______皇宫。
(2)“五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日落天黑,宫中传赐新火,袅袅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
B. 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寒食节夜晚的走马传烛图。
C.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四、七夕节:《迢迢牵牛星》
1.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迢迢牵牛星》一诗选自《_____________》。这首诗借_____________的神话故事来抒发女子的相思之苦。
2. 望牛郎织女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1)“迢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皎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河汉女”换成“织女星”,好不好?在下面正确的说法后打“√”。
A. 如果用“织女星”,也是读得通的,并且显得很生动。( )
B.“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样写就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而且用“河汉女”,不仅押韵,也显得不单调。( )
3. 织女织布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1)将词语与对应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纤纤 落下
擢 纤细
素 伸出
零 白皙
(2)前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织女_______的形象。
(3)织女伤心不已的原因是( )
A. 思念牛郎 B. 织不好布
4. 诗人的感叹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盈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脉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诗句与意思连一连。
河汉清且浅 相视而不能互相说话。
相去复几许 银河又清又浅。
盈盈一水间 相隔又有多远呢。
脉脉不得语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
5. 整体感知
(1)这首诗既写了牵牛星,也写了___________;表面上写的是天上的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其实写的是______________对丈夫的思念。
(2)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中的叠词有:迢迢、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其中只有“______”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
五、中秋节:《十五夜望月》
1. 中秋之夜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如果你要在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朗读这两句诗,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关于这两句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树栖鸦”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 这两句诗写月色,却不带一个“月”字,但我们可以从“冷露”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3)由“地白”一词,我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望月思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尽”的意思是( )
A. 尽头。 B. 都。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A.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落在了谁的一边。
B. 今夜月亮皎皎,人人都欢喜地望着,团聚之日又有谁在思念我。
(3)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的是诗人思念家乡,而________的这两句诗写的是天下所有人都在望月,他发出了心中的疑问——“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用委婉的语气写出了自己的________之情。
六、主题积累(将节日与对应的诗句连一连)
中秋节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明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元宵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七夕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七、延伸阅读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①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②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③。
【注释】①砌:台阶。②回廊:回旋的走廊。③看花:赏花。
1. 解释下列词语。
(1)胧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六(1)班同学就这首诗在学习群里展开了讨论,请你指出错误的说法,并说明依据。
我觉得第_______位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百字练笔
发挥想象,把《十五夜望月》扩写成一段100字左右的小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三首 答案
一、1. chuán 轻 hóu 2. xiān zhá 3. yínɡ 间 mò 4. qī
二、文章 张贴 表彰 栖息 欺负 期待 轻盈 晶莹 营救 哭泣 机器 放弃
三、1.B 2.B 3.A 3.A
四、寒食节:《寒食》
1. (1)飞花 柳树 暮春 (2)A (3)B.
2. (1)汉代 唐代 (2)权贵豪门(3)C.
五、1. 古诗十九首 牛郎织女2. (1)遥远 明亮 (2)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3)B.
3. (1)将词语与对应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纤纤 落下
擢 纤细
素 伸出
零 白皙
(2)(织女)伸出纤细白皙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勤劳
(3)A
4.(1) 清澈的样子 相视无言的样子
(2)将诗句与意思连一连。
河汉清且浅 相视而不能互相说话。
相去复几许 银河又清又浅。
盈盈一水间 相隔又有多远呢。
脉脉不得语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
5. (1)织女星 人间的女子
(2)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脉 札札
六、1. (1)B (2)C (3)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1)B(2)A(3)王建 思亲
六、
中秋节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明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元宵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七夕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七、1. (1)朦胧的月亮 (2)独自
2. 三 由诗歌第三、四句可知,诗人并未唱歌跳舞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诗人的闲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