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教学反思
中山市黄圃镇马新初级中学 张锦鹏
本节课是生物的一节录像课,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消化和吸收。
所选的班级是中山市黄圃镇马新中学初一(9)班,提前让学生预习,并告知其是录像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说是比较能反映平常的教学状况,并没有刻意地营造一种虚假的氛围。
课堂上先通过一段探究视频来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结合课本的探究材料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探究结论。通过视频繁演示可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并且这只是一个引入的内容,没有必要亲自让学生做实验来得出结论,从而冲淡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导致主次不分。
有了前面的探讨辅垫,后面很自然地就引出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学生也理解了为什么消化系统是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的,理解了消化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分析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三类物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这个是着重要跟学生分析清楚的。并在讲授的过程中分析清楚胆汁的作用,分泌和贮存的部位,了解为什么小肠是吸收营养的主要的器官。
练习题选取了多种不同的题型,有图像分析(营养物质的吸收曲线图),填空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
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看,整体掌握还是可以的,没有一窍不通的学生。然而是录像课,致使一些学生回答问题时过于紧张,声音不大。
后期的作业和复习还要做好知识的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取得家长的同意和支持,并且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本模块总体规划
一、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人的食物取自环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的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章加大了探究的力度,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
本章的资料分析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教材里“部分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中获得或者从教材的插图中获得。这就说明了获取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告诉学生图表、插图、数据等都可以作为资料运用在分析活动中。
本章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能力,使解读图表及数据的能力的训练贯穿在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方面,认同食物取自自然环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重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实验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另外,还要注意组织好学生完成探究性实验,注意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
二、学情分析
马新中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所接触的食物很多,而且很多是农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比如水果蔬菜等,许多禽畜产品及水产品也是常见的,所以对于食物他们并不陌生。但这些食物究竟含有什么营养成分,以哪种营养为主,是否含有能量,学生并不明白;吃进去的食物是如何变化的,在消化道中变成什么成分,也是学生想要了解和掌握的;加上膳食纤维、合理营养、合理膳食等新概念新名词,学生需要时间去消化和理解,再加上学生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经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比较差,而且存在严重的“重记忆轻思考”等现象,本章节精品课的开展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总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能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6)关注食品安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运用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3)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4)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2)通过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4)能关注食品安全,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3)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2、教学难点:
(1)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
(2)尝试正确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3)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膳食食谱。
五、本章在中考考纲中的要求: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Ⅰ)
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Ⅰ)
3、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Ⅱ)
4、合理营养 (Ⅲ)
5、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Ⅱ)
本章在中考中的典型题目及分值
2009年 (2分)
12、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下列小肠结构特点与适于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 长度一般5~6米 B、小肠内表面有很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壁内有肠腺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010年(4分)
3.胃的蠕动能促进胃液与食物的混台,与此功能有关的主要组织是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
11.关于食物中的能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可用燃烧的方法
B.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含有能量
C.越名贵的食物,含有的能量越多
D.不含能量的营养物质,就不是身体必需的
2011年(9分)
14.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某兴趣小组选取甲、乙、丙、丁4种果蔬研磨成汁,并用统一规格的滴管,将它们分别滴入到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使之褪色的滴数如下表。
果蔬 甲 乙 丙 丁
滴数 12 5 8 17
请据表分析,维生素C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乙一丙一甲一丁 B.甲一丙一乙一丁
C.丁一甲一丙一乙 D.丁一丙一乙一甲
36.(7分)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
法来测定。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l℃需要吸收4.2焦(能量单位)的热能。某兴趣小组
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①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平衡膳食角度考虑,这四种食物中,我们应该以食用 为主。
(2)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3)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 ,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 。
(4)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应该设置 。
(5)实验中,①应该为 克,因为 。
2012年(2分)
12、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A.大肠 B.小肠 C.胃 D.口腔
六、本章知识结构
一.考点与要求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5.关注食品安全。
二.知识网络与复习要点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提供能量。
水.无机盐:人体细胞的重要原料。缺钙患佝偻病;缺铁患贫血;缺碘患甲状腺肿。
维生素: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缺维生素A患夜盲症;缺维生素B1患脚气病;缺维生素C
患坏血病;缺维生素D患佝偻病。
2.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可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实验时,设置重复组(即一个实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几次),取实验结果的平均值,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3.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物)→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粪便)
唾液腺 胃腺 肝脏(胆汁) 胰腺 肠腺
4.消化道各消化器官的作用及技能训练
器官 口腔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消化 淀粉 X 蛋白质 淀粉.脂肪.蛋白质 X
吸收 X X 酒精.部分水 全部营养物质 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
5.小肠是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器官。
七、本模块内容摘要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学生:调查当地人们都常吃哪些食物。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与无机盐、维生素相关的知识;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丰富以上知识,并结合有关知识自编自演与之相关的小品(课堂上表演)。
课时分配 1 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食物的营养物质 认真听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填写在教科书上。
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
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通过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设疑、提问、引入新课。
巡视,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表
格。大多数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这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讨论,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制定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水与无机盐
维生素的种类,
缺乏时的病症和相应的食物治疗膳食纤维 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并与同学交流。举出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18的旁边,再举出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20的旁边。
讨论: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看教材第23页中的插图,互相交流,各小组在此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
小组代表发言,小组间进行交流。
对误差大的进行反思。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积极、踊跃通过“医生看病”的角色扮演,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根据角色扮演情况,将相关知识填入P25表1及P26表2。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书。
巡视检查,当大多数学生完成后,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给予鼓励性评价。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到各个小组中进行个性化指导。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 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创设疑问,引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组织、引导学生诊断、讨论。
小结
练习巩固 积极发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想。
自行完成练习,也可小组讨论。 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维持其学习积极性。
最后小结有关内容。巡视、指导。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设计思想:
改变以往只是单纯的教师讲解的教学模式,先通过一段视频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思考食物在口腔中有什么变化,分组讨论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 能描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 通过视频演示探究出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得出合理的结论
4、 能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 能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六大类营养物质
提问形式,在黑板上写出名称。
2、 新课讲授
1、视频探究:唾液的作用
分组讨论书本P30页的馒头在口腔在的变化
每一小组让一代表讲述出该小组的讲论结果(过程中引导其归纳出正确有结论)
小结:在唾液中有一种物质可以催化淀粉转变成麦芽糖。这种物质叫做唾液淀粉酶。
2、师:本节课学习消化和吸收,就是要学习前面学过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在人体中是怎样被转化为有效的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行先阅读书本。
提问学生什么是消化。
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物质并被人体吸收的过程。这是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进行。
3、书本P32
认识消化系统的组成。
提问学生,让其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4、提问学生:
分别找出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三类能提供能量的物质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
引导学生讲述出这类物质在消化系统内的开始被消化的部位以用最终被消化吸收的部位。
即时练习: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即书本P34的技能训练)
6、 提问学生胆汁(不含消化液)的作用,分泌的部位和贮存的部位
7、 介绍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8、 当堂练习,提问。
9、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淀粉 口腔 麦芽糖 小肠 葡萄糖
蛋白质 胃 多肽 小肠 氨基酸
脂肪 胆汗 脂肪微粒 小肠 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材分析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这一章是按照“人从环境中获取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食物需要经过消化,其中的营养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的思路编排内容,前两节内容的学习都能用于解决本节所涉及的问题,本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营养观及改进不良营养习惯有重要意义。从教材内容的编排看,本节教材的引入很有特色,它改变了传统的文字叙述,利用报纸、媒体中的有关信息激发学生对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而后通过一系列不良饮食习惯和营养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设计食谱”的活动,让学生应用知识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动手设计一日食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健康意识,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重视和兴趣。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关注食品安全
3.尝试运用所学营养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心长辈的饮食。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认同良好饮食的重要性;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营养状况;培养自己及关爱他人营养与健康的意识,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并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②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卫生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
难点:什么是合理营养?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指导学生如何展开调查和整理收集资料;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或将收集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便于课堂上交流;设计评比栏和课前课后学生设计午餐食谱营养合理差异性的对比图(让学生明确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课前明确课题的目的后,经商讨制定调查或收集资料方案,收集有关合理营养方面的信息;尝试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通过前两节内容的探究,知道了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和能量,并通过人体相关结构的消化、吸收转化为人体细胞自身的物质和能量,那么在探讨本课题之前,先请同学们展示教师上节课后布置的任务——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按次序将它贴在黑板左侧(或对比图左侧)。到底哪个小组设计得最合理呢?探讨完这节内容后大家再来评一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上有关内容,加深对重要性的认识,引出课题。
教师:阅读书上提供的信息并观察书上的插图或自制投影片,结合身边实例相互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合理营养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义。阅读课后附录四“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资料,拓宽视野。
阅读课后“营养师”资料,拓宽视野。
1、先展示几幅有关于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看看这些现象有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讨论这些做法是否正确,并说出科学道理。提示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可以参照41、42页的常见的食物成分表。
2、展示“平衡膳食宝塔”图,让学生先根据这幅图谈谈该如何均衡饮食。
3、举行一场设计比赛: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讨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把时间交给学生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性。
阅读资料,小组讨论思考题。
师:1、请你对目前学生的不良饮食结构和习惯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2、请你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相关资料告诉大家,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食品安全。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那么什么样的营养结构才叫合理?你将来想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营养师吗?什么样的食品才算安全呢?
展示讨论题:
1、如何改善自身的营养状况?
2、有哪些行为和习惯会影响我们的营养状况?
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一)分析不良营养和不良饮食习惯带来的危害。
通过自主交流认识忽视早餐、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做法的不良后果,以便切实改进自己在营养方面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营养健康意识。
(二)什么样的营养才算合理呢?
1.通过对不良现象的分析,了解到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此时谈怎样做就水到渠成了。教师出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片,学生观察讨论,教师指导,让学生明确五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认同只有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才能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分组讨论:良好饮食习惯有哪些?
课堂练习
1、下表为某同学所定的一日三餐的食谱。
早餐:油条、馒头、烧土豆丝
午餐:米饭、炒蔬菜
晚餐:花卷、糕点、稀粥、咸菜
(1)此食谱主要缺乏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若长期使用此食谱,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体重过轻。(蛋白质)
(2)在食谱中应经常添加_____类食物,这类食物进入消化道后,最终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到体内。(大豆、瘦肉、奶)
生:完成练习,温故知新。
2、请同学们谈谈怎样做才算合理营养?教师补充。(培养学生归纳、表达能力)
3、阅读课后附录“常见的食物成分表”,结合平时自己的饮食习惯,思考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科学?
4、阅读课后资料“营养师”,谈想法。
八、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取得家长的同意和支持,并且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
九、配套测试题
第四单元 人体的营养 单元测试
中山市黄圃镇马新初级中学 张会林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和基本物质分别是( )。
A.糖类、水 B.蛋白质、水 C.水、蛋白质 D.维生素、无机盐
2.食物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水、脂肪、糖类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水、无机盐、维生素 D.糖类、脂肪、维生素
3.作为能源物质贮存在人体内的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糖类
4.下面是给佝偻病小儿开的药方,其中最科学的一组是( )。
A.钙片、生长激素 B.钙片、鱼肝油 C.钙片、葡萄糖 D.钙片
5.当人在过度劳累晕倒时,需要尽快补充的是( )。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 D.维生素
6.我们吃的食物中,在蛋、奶、鱼中含量较多的有机营养成分是( )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7.某患者出现脖子肿大,呼吸困难,运动时心跳加快,气短等症状。他应该多吃什么食物 ( )
A.海带 B.动物肝脏 C.米饭 D.水果
8.某远洋海轮上的海员,在一次航行中,一直以肉类罐头为食,时间长了,大多数海员出现了下肢沉重、手脚皮肤麻木、心跳加快等症状,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分析发生这些疾病的原因,很可能是( )。
A.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 B.海员体内缺乏维生素C
C.海员体内缺乏维生素B1 D.罐头食品变质引起食物中毒
9.甲每日都用不锈钢锅炒菜,乙则用铁锅。甲比乙更易患的病是( )。
A.脚气病 B.贫血病 C.坏血病 D.佝偻病
10.实验证明,维生素B1在140℃时还不至于被分解破坏。有人做馒头时爱加过量的碱,长此以往,容易患脚气病。这是什么道理 ( )
A.高温会破坏维生素B1 B.碱能破坏维生素B1
C.面粉中缺乏维生素B1 D.患者吸收不到足够的维生素B1
11.能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2.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小明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几种蔬菜汁液使其褪色,结果如下:
蔬菜汁种类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蔬菜汁滴加量 14滴 8滴 15滴 11滴
据上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
A.黄瓜 B.青椒 C.芹菜 D.白菜
13.下列消化器官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 )。
A.胃 B.小肠 C.口腔 D.肝脏
14.下列炒菜,遇碘变蓝的是( )。
A.炒土豆丝 B.炸羊肉串 C.红烧牛肉 D.清蒸鲤鱼
15.在经以下处理一小时后,滴加碘液会使哪一只试管的内容物变成蓝色 ( )
A.米汤与一定的冷开水充分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B.米汤与一定量的唾液充分混合,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C.鸡蛋清与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D.脂肪微滴与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16.从人的消化道中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多肽(蛋白质初步消化产物)、维生素、盐酸、水和少量麦芽糖等。最大可能是从哪里取样的 ?( )?
A.食道 B.胃 C.小肠下部 D.大肠
17.不能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肠液 C.胃液 D.胰液
18.不完全属于消化后最终产物的是( )。
A.甘油、脂肪 B.氨基酸、葡萄糖
C.麦芽糖、葡萄糖 D.甘油、氨基酸
19.下列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腺 B.肝脏 C.胃腺 D.胰腺
20.将消化液直接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腺是( )。
A.唾液腺和肠腺 B.肠腺和胃腺 C.肠腺和肝脏 D.肝脏和胰腺
21.三个试管中有等量的鲜牛肉,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至于37℃温水中,消化最快的一组是( )。 A.胃液、肠液 B.胰液、胃液 C.胰液、肠液 D.唾液、胰液
22.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主要是因为( )。
A.人体内脂肪过多 B.油腻食物有浓厚的气味
C.油腻食物营养不丰富 D.胆汁分泌不足,影响到脂肪消化
23.下列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 ( )
A.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约5~6米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24.在消化道中,催化蛋白质分解为可以吸收成分的消化酶来自( )。
①唾液腺 ②胃腺 ③肠腺 ④胰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顺序是( )。
A.糖类、脂肪、蛋白质 B.糖类、蛋白质、脂肪
C.脂肪、蛋白质、糖类 D.蛋白质、糖类、脂肪
26.下列关于营养物质化学消化部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只在口腔内消化 B.蛋白质只在胃内消化
C.维生素在小肠内消化 D.脂肪只在小肠内消化
27.小明患了重感冒,不思饮食,发烧快一个星期了,体重明显下降。请问他体内有机物被消耗量最大的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水
28.人类的食物之源是( )。
A.动物的肉 B.动物的奶 C.动物的蛋 D.绿色植物
29.食品安全是一个与普通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庭用冰箱是食品的保险箱
B.已过保质期,但没有发生霉变的食品仍可食用
C.青少年膳食要食物多样,粗细搭配,三餐合理
D.绿色食品是指绿色植物类的食品
30.学生的一日三餐应为身体供应的热量比例最好是( )。
A.早∶中∶晚=3∶4∶3 B.早∶中∶晚=1∶6∶3
C.早∶中∶晚=2∶6∶2 D.早∶中∶晚=4∶3∶3
二、填图题(每空1分,共40分)
31.消化系统是由 和 组成的。唾液腺有 ,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 流入口腔。小肠开始一部分长度相当于十二个手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叫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比较大,结构较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 。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 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 以外,胃、小肠器官中还有许多种 。肝脏有病的人怕吃油腻食物,这主要是因为 分泌不足。牙齿的咀嚼能将大块食物磨碎成小块,这样有利于消化的主要道理是 ,能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这三种有机物的消化液是 。
32.如图为消化系统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
(2)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 ;
(3)阑尾炎的发病部位是[ ] ;
(4)能暂时贮存食物,并且进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 ] ;
(5)粪便形成的部位是[ ] ;
(6)消化道中既无消化功能又基本没有吸收的是 。
33.下面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程度,
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请根据该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丙曲线表示 的消化过程。
(2)乙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最终被分解为 。
(3)甲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需要经肝脏分泌的 乳化后才能被消化。
(4)食物在图中的 (填字母)处,最终都分解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34.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 消化,又能进行 消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消化和吸收练习
中山市黄圃镇马新初级中学 张锦鹏
( )1、把馒头放在口腔中咀嚼,细细品尝,能尝出甜味,这种甜味的物质是
A、淀粉 B、麦芽糖 C、唾液 D、葡萄糖
( )2、取四支洁净的试管编成①~④号,各注入1毫升的植物油、再分别滴入5滴唾液、小肠提取液、清水、胃液,30秒后,被消化的会是哪号试管中的植物油
A、① B、② C、③ D、④
( )3、下列物质中,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有哪些:①蛋白质②麦芽糖③氨基酸④维生素⑤淀粉⑥脂肪⑦水分⑧葡萄糖⑨甘油⑩脂肪酸
A、①⑤⑥ B、②③⑦⑧⑨ C、①③④⑦⑨⑩ D、③④⑦⑧⑨⑩
( )4、医生通过手术从某人消化道中取出一些消化中的食糜,经化验分析,这些食糜中有麦芽糖、葡萄糖、脂肪、甘油、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淀粉、水分、维生素,那么,这些食糜最有可能是从哪个器官里取出来的
A、食道 B、胃 C、小肠 D、大肠
( )5、下列哪项不是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
A、长度一般5~6米 B、肠壁上有肠腺
C、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 D、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 )6、下表列出各100克的牛肉(肥,瘦)、羊肉(肥,瘦)、猪肝、猪肉(肥,瘦)所含的几种营养物质,以及所含的能量,假如要从下面四种中选择一种做为一餐中的肉食,请判断,一个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和一个有夜盲症的人分别应选择哪一种比较合适:
食物名称 能量(千焦) 蛋白(克) 脂(克) 糖(克) 维生素A(微克)
牛肉(肥,瘦) 795 18.1 13.4 0 9
羊肉(肥,瘦) 828 19.0 14.1 0 22
猪肝 540 19.3 3.5 5.0 4972
猪肉(肥,瘦) 1654 13.2 37.0 2.4 114
A、 牛肉(肥,瘦)、羊肉(肥,瘦) B、羊肉(肥,瘦)、猪肉(肥,瘦)
C、羊肉(肥,瘦)、猪肝 D、猪肉(肥,瘦)、猪肝
( )7、要做到合理营养,在我们每天的食物中,下面哪些种类的食物应该摄入最多
①植物油②米饭③玉米④鱼⑤苹果⑥猪肉⑦面包⑧牛奶
A、②③⑦ B、①③④⑥ C、③⑤⑥⑧ D、①④⑦⑧
( )8、下面哪类药物不适于口服
A、维生素C B、胰岛素(一种蛋白质) C、氨基酸 D、钙片
( )9、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 )10、吸烟和吸食毒品,首先损害人体的
A、血液 B、呼吸道粘膜 C、肺 D、大脑
( )11、肠胃病人其实不宜喝稀饭,因为喝稀饭没有经过口腔的细嚼,不利于对某种营养物质的消化,从而加重肠胃的负担,这种营养物质是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12、右图表示某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情况。
(1) 图中表示淀粉、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
分别是: 和 。
(2)据图判断,图中表示脂肪消化过程的
曲线应该是 ,但脂肪的消化是否彻底?
(是或否),由此推断此人可能是什么
器官发生了病变? 。
(3)这三种物质中,最先被消化的是 ,
在 就开始被消化,而蛋白质开始被消化的
部位是( ) 。
13、右图是人体消化系统图,请据图回答:
(1)消化道中含消化液种类最多的部位是( )
,这些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2)消化腺中,不在消化道内,分泌物通过导管流
入消化道中的有
、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四单元 人体的营养 单元测试
中山市黄圃镇马新初级中学 张会林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和基本物质分别是( )。
A.糖类、水 B.蛋白质、水 C.水、蛋白质 D.维生素、无机盐
2.食物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水、脂肪、糖类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水、无机盐、维生素 D.糖类、脂肪、维生素
3.作为能源物质贮存在人体内的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糖类
4.下面是给佝偻病小儿开的药方,其中最科学的一组是( )。
A.钙片、生长激素 B.钙片、鱼肝油 C.钙片、葡萄糖 D.钙片
5.当人在过度劳累晕倒时,需要尽快补充的是( )。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 D.维生素
6.我们吃的食物中,在蛋、奶、鱼中含量较多的有机营养成分是( )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7.某患者出现脖子肿大,呼吸困难,运动时心跳加快,气短等症状。他应该多吃什么食物 ( )
A.海带 B.动物肝脏 C.米饭 D.水果
8.某远洋海轮上的海员,在一次航行中,一直以肉类罐头为食,时间长了,大多数海员出现了下肢沉重、手脚皮肤麻木、心跳加快等症状,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分析发生这些疾病的原因,很可能是( )。
A.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 B.海员体内缺乏维生素C
C.海员体内缺乏维生素B1 D.罐头食品变质引起食物中毒
9.甲每日都用不锈钢锅炒菜,乙则用铁锅。甲比乙更易患的病是( )。
A.脚气病 B.贫血病 C.坏血病 D.佝偻病
10.实验证明,维生素B1在140℃时还不至于被分解破坏。有人做馒头时爱加过量的碱,长此以往,容易患脚气病。这是什么道理 ( )
A.高温会破坏维生素B1 B.碱能破坏维生素B1
C.面粉中缺乏维生素B1 D.患者吸收不到足够的维生素B1
11.能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2.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小明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几种蔬菜汁液使其褪色,结果如下:
蔬菜汁种类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蔬菜汁滴加量 14滴 8滴 15滴 11滴
据上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
A.黄瓜 B.青椒 C.芹菜 D.白菜
13.下列消化器官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 )。
A.胃 B.小肠 C.口腔 D.肝脏
14.下列炒菜,遇碘变蓝的是( )。
A.炒土豆丝 B.炸羊肉串 C.红烧牛肉 D.清蒸鲤鱼
15.在经以下处理一小时后,滴加碘液会使哪一只试管的内容物变成蓝色 ( )
A.米汤与一定的冷开水充分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B.米汤与一定量的唾液充分混合,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C.鸡蛋清与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D.脂肪微滴与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16.从人的消化道中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多肽(蛋白质初步消化产物)、维生素、盐酸、水和少量麦芽糖等。最大可能是从哪里取样的 ?( )?
A.食道 B.胃 C.小肠下部 D.大肠
17.不能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肠液 C.胃液 D.胰液
18.不完全属于消化后最终产物的是( )。
A.甘油、脂肪 B.氨基酸、葡萄糖
C.麦芽糖、葡萄糖 D.甘油、氨基酸
19.下列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腺 B.肝脏 C.胃腺 D.胰腺
20.将消化液直接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腺是( )。
A.唾液腺和肠腺 B.肠腺和胃腺 C.肠腺和肝脏 D.肝脏和胰腺
21.三个试管中有等量的鲜牛肉,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至于37℃温水中,消化最快的一组是( )。 A.胃液、肠液 B.胰液、胃液 C.胰液、肠液 D.唾液、胰液
22.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主要是因为( )。
A.人体内脂肪过多 B.油腻食物有浓厚的气味
C.油腻食物营养不丰富 D.胆汁分泌不足,影响到脂肪消化
23.下列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 ( )
A.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约5~6米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24.在消化道中,催化蛋白质分解为可以吸收成分的消化酶来自( )。
①唾液腺 ②胃腺 ③肠腺 ④胰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顺序是( )。
A.糖类、脂肪、蛋白质 B.糖类、蛋白质、脂肪
C.脂肪、蛋白质、糖类 D.蛋白质、糖类、脂肪
26.下列关于营养物质化学消化部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只在口腔内消化 B.蛋白质只在胃内消化
C.维生素在小肠内消化 D.脂肪只在小肠内消化
27.小明患了重感冒,不思饮食,发烧快一个星期了,体重明显下降。请问他体内有机物被消耗量最大的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水
28.人类的食物之源是( )。
A.动物的肉 B.动物的奶 C.动物的蛋 D.绿色植物
29.食品安全是一个与普通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庭用冰箱是食品的保险箱
B.已过保质期,但没有发生霉变的食品仍可食用
C.青少年膳食要食物多样,粗细搭配,三餐合理
D.绿色食品是指绿色植物类的食品
30.学生的一日三餐应为身体供应的热量比例最好是( )。
A.早∶中∶晚=3∶4∶3 B.早∶中∶晚=1∶6∶3
C.早∶中∶晚=2∶6∶2 D.早∶中∶晚=4∶3∶3
二、填图题(每空1分,共40分)
31.消化系统是由 和 组成的。唾液腺有 ,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 流入口腔。小肠开始一部分长度相当于十二个手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叫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比较大,结构较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 。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 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 以外,胃、小肠器官中还有许多种 。肝脏有病的人怕吃油腻食物,这主要是因为 分泌不足。牙齿的咀嚼能将大块食物磨碎成小块,这样有利于消化的主要道理是 ,能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这三种有机物的消化液是 。
32.如图为消化系统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
(2)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 ;
(3)阑尾炎的发病部位是[ ] ;
(4)能暂时贮存食物,并且进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 ] ;
(5)粪便形成的部位是[ ] ;
(6)消化道中既无消化功能又基本没有吸收的是 。
33.下面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程度,
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请根据该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丙曲线表示 的消化过程。
(2)乙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最终被分解为 。
(3)甲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需要经肝脏分泌的 乳化后才能被消化。
(4)食物在图中的 (填字母)处,最终都分解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34.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起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 消化,又能进行 消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中山市黄圃镇马新初级中学 张锦鹏
设计思想:
改变以往只是单纯的教师讲解的教学模式,先通过一段视频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思考食物在口腔中有什么变化,分组讨论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 能描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 通过视频演示探究出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得出合理的结论
4、 能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 能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六大类营养物质
提问形式,在黑板上写出名称。
2、 新课讲授
1、视频探究:唾液的作用
分组讨论书本P30页的馒头在口腔在的变化
实验设计 淀粉检验
第一组 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搅拌 无
第二组 馒头碎屑+2ml清水 +充分搅拌 有
第三组 馒头块 +2ml唾液+不搅拌 有
每一小组让一代表讲述出该小组的讲论结果(过程中引导其归纳出正确有结论)
小结:在唾液中有一种物质可以催化淀粉转变成麦芽糖。这种物质叫做唾液淀粉酶。
2、师:本节课学习消化和吸收,就是要学习前面学过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在人体中是怎样被转化为有效的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行先阅读书本。
提问学生什么是消化。
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物质并被人体吸收的过程。这是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进行。
3、书本P32
认识消化系统的组成。
提问学生,让其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4、提问学生:
分别找出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三类能提供能量的物质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
引导学生讲述出这类物质在消化系统内的开始被消化的部位以用最终被消化吸收的部位。
即时练习: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即书本P34的技能训练)
6、 提问学生胆汁(不含消化液)的作用,分泌的部位和贮存的部位
7、 介绍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8、 当堂练习,提问。
9、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淀粉 口腔 麦芽糖 小肠 葡萄糖
蛋白质 胃 多肽 小肠 氨基酸
脂肪 胆汗 脂肪微粒 小肠 甘油+脂肪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7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中山市黄圃镇马新初级中学 张锦鹏
想一想
怎么我使劲的吃却还是这么瘦啊???
为什么我吃那么少却还是长了这么胖呢???如此多的肥肉,唉!!
请阅读课文,讨论解决下面问题:
什么叫消化?
消化系统的组成?
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什么是消化?
1、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物质并被人体吸收的过程。这是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进行。
消化道
想一想:
(1)口腔内有哪些与消化
有关的结构?
1.口腔
(2)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牙、舌、唾液腺
牙齿咀嚼,
舌的搅拌、
唾液腺则可分泌唾液
提示
1、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没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
2、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3、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中进行的.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食物的消化
实验探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1.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
2.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取唾液前为什么要用凉开水漱口
4. 为什么馒头咀嚼时会感觉有些甜味
实验设计 淀粉
检验
1.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搅拌
2.馒头碎屑+2ml清水 +充分搅拌
无
有
1.唾液为什么能使淀粉变成麦芽糖呢?
科学研究发现,在唾液中有一种物质可以催化淀粉转变成麦芽糖。这种物质叫做唾液淀粉酶。
3.馒头块 +2ml唾液+不搅拌
有
消 化 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并使食 物与唾液充分混凝合并进行初消化
咽------食物的通道
食道----食物的通道
胃---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 将食物推入大肠
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消化腺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消化道
消化腺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等。
消化系统的组成
(2)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淀粉
胃腺
分泌胃液,初步分解蛋白质
肝脏
胰腺
肠腺
分泌胆汁,经胆囊进入小肠,促进脂肪的消化
分泌多种消化酶,进入小肠,参与各类物质的进一步消化
分泌消化酶
前面
位置:深红色,大部分位
于腹腔的右上部.
返回
右叶
左叶
胆囊
(贮存胆汁)
胆管
(运输胆汁进入小肠)
你知道肝脏的功能
1.肝脏细胞能够分泌胆汁,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2.具有解毒的作用.
3.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位置:位于腹腔胃的背面.
胰导管
通入小肠
①.分泌胰液,通过胰导管进入十二指肠,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②.分泌胰岛素,调节糖的代谢
胰脏内有两种腺细胞:
肝脏和胰脏位置图
消化的概念及全过程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在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消化。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口腔
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其内的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
咽
食物的通道
食道
食物的通道,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
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
胰
十二指肠
分泌胰液
小肠的起始部位,内有胆管和胰管的开口.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
大肠
肛门
暂时贮存粪便
大肠的起始部位,在腹腔的右下部.
盲肠
阑尾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淀粉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微粒
胆汁
脂肪
葡萄糖
甘油+脂肪酸
酶
酶
酶
(口腔、小肠)
(胃、小肠)
(小肠)
淀粉的消化
麦芽糖
小肠
肠液、胰液
葡萄糖
淀粉
思考分析:
1、淀粉彻底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
2、 那些消化液参与了淀粉的消化?
唾液、肠液、胰液
小肠
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
里开始的?
2、蛋白质进入
最终分解成
?
里被彻底消化分解?
胃
小肠
氨基酸
二、胆汁虽无消化酶,不能消化脂肪但通过对脂肪
的乳化作用 可促进脂肪的消化。
一、胆汁的乳化作用图解
胆汁
乳化作用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胆汁乳化作用
小肠
脂肪微粒
小肠
肠液、胰液
脂肪
三、脂肪的消化
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少量水和酒精
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1.你认为在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
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什么?为什么?
2.各部分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3.你认为这些营养物质进入什么地方?
4.你能够解释“吸收” 的概念吗?
消化道中具有吸收作用的: 胃、小肠、大肠。
循环系统,由血液运输的全身各处。
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黏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食物消化的过程
消化道 消化腺 分泌物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口腔 唾液腺 唾液(酶) ↓
葡萄糖
↓
氨基酸
↓
甘油、
脂肪酸
食管
胃 肝脏
(胆囊) 胆汁
胃腺 胃液(酶)
胰腺 消化酶
小肠 肠腺 消化酶
大肠
肛门
小肠是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1、小肠很长,约5-6米。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内表面积。
3、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结论:
甘油、脂肪酸
小肠
脂肪
小肠
蛋白质
小肠
氨基酸
胃
葡萄糖
小肠
口腔
淀粉
最终消化产物
彻底消化部位
开始消化部位
营养物质
这是小刚同学今天的早餐:一块面包,一杯鲜牛奶,少量的蔬 菜和水果。请分析回答:
1、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最早开始消化的场所是 , 最终的消化产物是 。
2、牛奶的主要成分是 ,其开始消化的场所是 。
3、早餐中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
4、参与消化面包的消化液有 。
口腔
葡萄糖
蛋白质
胃
小肠
唾液、肠液、胰液
Y
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
分别在口腔、小肠、胃
提示:
一、消化
系统
消化道: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
唾液腺
唾液
胃腺
胃液
肠腺
肠液
胰腺
胰液
肝脏
胆汁
二、淀粉
酶
麦芽糖
酶
葡萄糖
蛋白质
酶
氨基酸
脂肪
胆汁
脂肪微粒
酶
甘油、脂肪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食物的消化场所:淀粉..蛋白质..脂肪…
3、营养的吸收主要发生在…
4、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在消化道中只有消化作用是_______,只有吸收作用的是_______,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吸收作用的是__________,既无消化作用又无吸收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口腔
大肠
胃 小肠
咽 食道 肛门
2.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消化道
消化腺
3.小肠壁的粘膜层向肠腔形成的绒毛状突起结构是_____________,凹陷而形成的结构是___________.
小肠绒毛
肠腺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口腔、胃、小肠
5.胆汁中没有消化食物的酶,对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
6.为什么肝脏有病的人不宜吃油脂大的食物
一、分析:三大有机物的消化
甲
A
B
C
D
E
F
乙
丙
二、分析甲、乙、丙的成分
甲是( )成分。
乙是( )成分。
丙是( )成分。
图中D内含有( )(
)( )消化液,
吸收营养的主要部位是(
),A处和D处有相同的中间产物是( )
无化学性消化的是( )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胃液
肠液
胰液
D
麦芽糖
B
二、选择
1、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有暂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D肝脏
2、下列消化液中含消化酶最多的是( ),不含消化酶的( )
A唾液和胃液 B 肠液和胰液 C肠液和胆汁 D胆汁
B
A
B
D
3、最大的消化腺是( )
A唾液腺 B胃腺 C肠腺
D胰腺 E肝脏
4、最大的消化管是( )
最长的消化管是( )
A胃 B食道 C小肠 D大肠
5、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 )
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是( )
A麦芽糖 B葡萄糖 C氨质酸 D、甘油和脂肪酸
E
A
C
B
D
小明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苹果种子在小明的消化道内,经历 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酸雨”;后来它钻进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研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它们在小明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小明。请你帮这粒苹果种子分析一下
(1)它哪里遇到象轧钢机似的怪物?
(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
(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质在这里会神秘地消失?
(4)“死胡同”是什么部位?
(5)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口腔
胃
小肠 因为它们被吸收了
盲肠或阑尾
大肠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含有消化酶),消化食物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胃腺、 肠腺
位于消化道外面的大的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壁内的小消化腺
唾液
胰液
胆汁
胃液
肠液
(淀粉酶)
(多种酶)
(没有消化酶)
(蛋白酶)
(多种酶)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拓展与思考
中山市黄圃镇马新初级中学 张会林
1、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家长同意,在家里探究:课本P33页演示实验的操作。
2、有可能的话,剪一段鱼肠或猪小肠用放大镜观察结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