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元素原子和分子 同步习题精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1元素原子和分子 同步习题精选(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03 10:2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子和分子的相关知识点综合运用能力习题
一.物质的微粒性(共2小题)
1.搜寻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埋在地震废墟中的幸存者,这能说明(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比原子大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  )
A. B.
C. D.
二.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共10小题)
3.鱼类等水生生物能长期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解有能供给呼吸的(  )
A.氧原子 B.氧离子 C.氧分子 D.氧元素
4.下列粒子中,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质子 B.分子 C.中子 D.电子
5.防疫期间,公共场所会使用次氯酸钠(NaClO)、双氧水(H2O2)、酒精(C2H5OH) 等消毒液,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离子 D.氧气
6.某工业盐酸中因含有少量FeCl3(不含其它杂质)而显黄色,测知该盐酸中H+和Cl﹣的个数比为40:46,则其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  )
A.1:2 B.1:23 C.2:1 D.1:46
7.人们常说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是指(  )
A.铁单质 B.铁分子 C.铁原子 D.铁元素
8.用“”表示某原子,用“”表示某物质的微粒模型,则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电子
9.保持金属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钠分子 B.钠离子 C.钠原子 D.无法确定
10.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  )
①水 ②二氧化碳 ③过氧化氢(H2O2)④空气 ⑤液氧。
A.①③ B.①③④⑤ C.④⑤ D.①②③
1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水、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B.氯化钠、硫酸铜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C.铁、铜、汞等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D.氧气、白磷、金刚石等非金属单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12.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入下列空格.
(1)蔗糖是由蔗糖   构成. (2)铜是由铜   构成.
(3)氧气是由氧   构成. (4)氧分子是由氧   构成.
(5)氯化钠是由   构成.
三.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共13小题)
13.考古学家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中用测定碳﹣14的含量来推测其年代。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不同的是(  )
A.中子数 B.核电荷数 C.电子数 D.质子数
14.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根据他的实验可知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内部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
B.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结构是一个得出结论的过程
C.α粒子可能是某原子的原子核
D.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15.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B.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C.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
D.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
16.中国新一代人造“小太阳”﹣﹣可控核聚变发电成功。在核聚变的过程中,导致原子种类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离子
17.丹麦物理学家阿格 玻尔与莫特森及雷恩沃特共同提出了关于原子核的集体模型而共同获得了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关于原子核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②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所占体积很小
③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④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内中子数
⑤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⑥原子核具有很高的密度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18.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〇”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乙、丁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C.甲、丁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甲、乙为互为同位素原子
19.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B.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
C.锂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呈电中性
20.氢有氕、氘、氚三种同位素原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A.B.C.D.
21.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回到地球。月壤中蕴含He﹣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e﹣3、He﹣4属于同种元素
B.He﹣3、He﹣4的原子核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He﹣3和He﹣4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He﹣3原子比He﹣4原子少一个电子
2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现代量子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质子和电子
23.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以下是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的探究。
【过程与现象】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解释与结论】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    ;
(2)通过上述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    ;
(3)【分析与应用】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    (填字母)。
24.【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森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 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 μm,重叠了3 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 μm金箔包含了3 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25.19 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带正电的氦原子核)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 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    ;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正电D、核外电子带负电
(4)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
四.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共2小题)
2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的运动 D.分子,原子可以通过化学变化相互转化
27.下列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的是(  )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B.用杵把胆矾粉碎
C.铁板压成铁片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五.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共10小题)
28.如图模型可以用来表示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形成氯化钠的是(  )
A. B.
C. D.
29.对于Fe、Fe2+、Fe3+三种微粒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同③质量几乎相等④等质量的三种微粒所含的质子数相同⑤三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0.下列对于Fe、Fe2+、Fe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 B.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C.属于同一种微粒 D.属于同一种元素
31.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电子层数相同 ③Na+比 Na 稳定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质子数相等。⑥化学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①③④⑤ D.全部
32.2019年4月,《自然》杂志发文宣布,科学家首次在太空中检测到氦合氢离子(HeH+)。HeH+被认为是宇宙中首个化学反应的产物,是宇宙演化的最重要标记之一。则1个HeH+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1个原子核 B.共有3个质子
C.共有4个电子 D.相对质量为 3
33.2019年4月,《自然》杂志发文宣布,科学家首次在太空中检测到氦合氢离子(HeH+)。HeH+被认为是宇宙中首个化学反应的产物,是宇宙演化的最重要标记之一。则1个HeH+(  )
A.只有1个原子核 B.共有2个质子
C.相对质量为5 D.共有3个电子
34.化学上用符号“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Xn+和Ym﹣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35.已知X+、Y2+、Z﹣三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Y、Z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大小应为(  )
A.X<Y<Z B.Z<X<Y C.Y<Z<X D.Y<X<Z
36.A、B均为原子序数为1﹣20的元素,已知A的原子序数为n,A2+离子比B2﹣离子少8个电子,则B的原子序数是(  )
A.n+4 B.n+6 C.n+8 D.n+10
37.如图所示,这幅卡通画形象地展现了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在此过程中,钠原子变成了钠离子,氯原子变成了氯离子。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    电子形成离子。
(2)最终形成的化合物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
六.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共6小题)
38.根据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氯离子核内有17 个质子
B.氯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氯离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氯离子的符号Cl﹣
39.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⑤属于金属元素
C.④⑤均具有稳定结构 D.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
40.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值是(  )
A.14 B.16 C.18 D.20
41.下列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42.根据微粒结构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④是原子 B.②③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③是阳离子 D.②④属于同种元素
43.元素A的阳离子Am+结构示意图为,元素B的阴离子Bn﹣比Am+多8个电子,Bn﹣与Na+形成的化合物为Na2B,Bn﹣与Am+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B,请回答:x=   ,n=   。
七.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共2小题)
44.下列对相关现象的解释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煤堆放在墙角时间长了,墙体内部也变黑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液体、气体很容易被分开,说明液体、气体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45.下列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B.教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证明分子在做运动
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缘故
D.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不能证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共2小题)
46.密闭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
B.温度一定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
C.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间距都增大
D.温度降低时,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
47.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分子
九.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共3小题)
48.第118号元素名为oganesson,元素符号为Og,源于俄罗斯核物理学家尤里 奥加涅相,已知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核电荷数为118,其核外电子数为(  )
A.411 B.293 C.175 D.118
49.磁冰箱的工作效率比普通冰箱高30%以上,生产磁冰箱所用的材料中含稀土元素钆(Gd),钆元素的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7,核电荷数为64,中子数为93,则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64 B.93 C.157 D.221
50.英俄两国因一间谍中毒事件而闹得不可开交,此神经毒剂“诺维乔克”中含有一重要元素﹣﹣硒,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则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45 B.24 C.34 D.79
一十.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共1小题)
51.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O2 B.Mg2+ C.H D.2N2
一十一.元素的简单分类(共1小题)
52.下列元素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银、铜 B.非金属元素:氮、钾
C.固态非金属元素:碳、氧 D.稀有元素:氦、氢
一十二.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共3小题)
53.移动通信进入5G时代,镓将得到广泛应用。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把它放在手心上马上熔化,如图为镓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镓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镓的熔点可能为60℃
C.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克
54.5G时代已经来临,高纯度单质硅(Si) 是制作芯片的材料,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该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4 B.15 C.28 D.29
55.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便于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据表回答问题:
(1)写出由表格中③④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2)在①②③④四种元素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用序号①②③④表示)。
(3)有种单质,每个分子均由60个①元素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4)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名称。其中113号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则该元素为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物质的微粒性(共2小题)
1.搜寻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埋在地震废墟中的幸存者,这能说明(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比原子大
【分析】应用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这一基本特征来解释此现象.
【解答】解: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是因为人体中的气味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了搜救犬的鼻子之中。从微观的角度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故选:A。
【点评】解决是要记住:凡关于闻到气味类型的问题,都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和分子体积质量以及间隔无关.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水蒸发的过程分析,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没变,变化的是水分子间的间隔
【解答】解:水受热后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此变化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变;
故选:B。
【点评】认清图示的含义及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二.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共10小题)
3.鱼类等水生生物能长期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解有能供给呼吸的(  )
A.氧原子 B.氧离子 C.氧分子 D.氧元素
【分析】根据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分析回答;
【解答】解: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鱼类等水生生物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解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故选:C。
【点评】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分析解答即可。
4.下列粒子中,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质子 B.分子 C.中子 D.电子
【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质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错误。
B、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中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错误。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电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防疫期间,公共场所会使用次氯酸钠(NaClO)、双氧水(H2O2)、酒精(C2H5OH) 等消毒液,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离子 D.氧气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结构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由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次氯酸钠(NaClO)、双氧水(H2O2)、酒精(C2H5OH) 中都含有氧元素,选项说法正确;
B.次氯酸钠(NaClO)是由钠离子与次氯酸分子构成的、双氧水(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酒精(C2H5OH)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均不含氧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C.次氯酸钠(NaClO)是由钠离子与次氯酸分子构成的、双氧水(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酒精(C2H5OH)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均不含氧离子,选项说法错误;
D.次氯酸钠(NaClO)、双氧水(H2O2)、酒精(C2H5OH)都是纯净物,不含氧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即可顺利解答,难度不大。
6.某工业盐酸中因含有少量FeCl3(不含其它杂质)而显黄色,测知该盐酸中H+和Cl﹣的个数比为40:46,则其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  )
A.1:2 B.1:23 C.2:1 D.1:46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溶液不显电性,在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值相等。
【解答】解:H+与Cl﹣的个数比为40:46,设负电荷总数为46,则氢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为40,要保证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值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值相等,则铁离子需要提供6个正电荷,一个铁离子带3个正电荷,故铁离子个数为2,所以Fe3+与Cl﹣的个数比为2:46=1:23,观察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个数比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值相等进行。
7.人们常说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是指(  )
A.铁单质 B.铁分子 C.铁原子 D.铁元素
【分析】由题意可知: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是指元素。
【解答】解:由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是指元素,而它存在于物质的化合物中。
故选:D。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8.用“”表示某原子,用“”表示某物质的微粒模型,则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电子
【分析】根据“”表示1个由2个“”构成的分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用“”表示某原子,用“”表示1个由2个“”构成的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分子。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独立是原子、相连是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保持金属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钠分子 B.钠离子 C.钠原子 D.无法确定
【分析】根据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钠是由钠原子直接构成的,保持金属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钠原子。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  )
①水 ②二氧化碳 ③过氧化氢(H2O2)④空气 ⑤液氧。
A.①③ B.①③④⑤ C.④⑤ D.①②③
【分析】物质中含有氧气的分子即是该物质中含有氧气,据此进行判断分析即可。
【解答】解:
①水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②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③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④空气中有氧气,含有氧气分子,符合题意;
⑤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含有氧气分子,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的组成,含有氧气才存在氧气分子,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水、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B.氯化钠、硫酸铜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C.铁、铜、汞等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D.氧气、白磷、金刚石等非金属单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分析】根据已有的微观粒子的构成及其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正确;
C、铁、铜、汞等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正确;
D、白磷、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入下列空格.
(1)蔗糖是由蔗糖 分子 构成.
(2)铜是由铜 原子 构成.
(3)氧气是由氧 分子 构成.
(4)氧分子是由氧 原子 构成.
(5)氯化钠是由 离子 构成.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蔗糖是由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
(2)铜是由铜原子组成的.
(3)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5)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1)分子;(2)原子;(3)分子;(4)原子;(5)离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宏观组成与粒子微观构成的知识,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与粒子微观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共13小题)
13.考古学家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中用测定碳﹣14的含量来推测其年代。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不同的是(  )
A.中子数 B.核电荷数 C.电子数 D.质子数
【分析】根据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的结构回答本题。
【解答】解:碳﹣14原子中质子数是6,中子数是8;碳﹣12原子中质子数是6,中子数是6,所以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不同的是中子数。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的构成。
14.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根据他的实验可知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内部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
B.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结构是一个得出结论的过程
C.α粒子可能是某原子的原子核
D.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分析】根据(1)由图甲用a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原子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实心球体;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内有带正电的微粒;
(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大;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图甲用a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可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原子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实心球体;
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内有带正电的微粒;
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大;
由此可知:
A、原子内部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故A正确;
B、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结构是一个提出猜想的过程,故B错误。
C、α粒子带正电荷,且质量较大,所以α粒子可能是某原子的原子核,故C正确;
D、因为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原子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原子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问题。
15.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B.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C.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
D.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
【分析】A、根据电子在核外的运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分析判断;
C、根据夸克也不一定是最小的微粒分析判断;
D、根据中子质量和质子质量大约相等,电子质量比它们小的多分析判断。
【解答】A、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通常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B错误;
C、原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这三种微粒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但是夸克也不一定是最小的微粒,能再分,故C错误;
D、中子质量和质子质量大约相等,电子质量比它们小的多,电子质量相对于质子和中子质量可忽略,D错误;
故选:A。
【点评】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特点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于解题当中。
16.中国新一代人造“小太阳”﹣﹣可控核聚变发电成功。在核聚变的过程中,导致原子种类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离子
【分析】根据决定原子种类的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决定原子种类的核内质子数,不同种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则在核聚变的过程中,导致原子种类发生变化的粒子是质子。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决定原子种类的核内质子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丹麦物理学家阿格 玻尔与莫特森及雷恩沃特共同提出了关于原子核的集体模型而共同获得了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关于原子核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②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所占体积很小
③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④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内中子数
⑤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⑥原子核具有很高的密度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分析】根据原子核的带电情况、原子核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说法正确;
②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所占体积很小,说法正确;
③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并不是最小的粒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说法错误;
④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无关,说法错误;
⑤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说法错误;
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原子核具有很高的密度,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结构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记住课本基础知识,对于解决此类识记性的基础题非常方便,熟悉原子的结构和微粒带电情况.
18.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〇”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乙、丁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C.甲、丁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甲、乙为互为同位素原子
【分析】根据题意,“●”、“〇”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结合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丙的质子数均为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则甲、丙的核电荷数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丁的质子数均为2,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甲、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2:1=3,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乙的质子数不同,不互为同位素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B.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
C.锂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呈电中性
【分析】根据题意,由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结合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示和题意,看不出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锂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则原子呈电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原子的构成、各粒子的带电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氢有氕、氘、氚三种同位素原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氚原子属于氢元素,其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2个中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来分析。
【解答】解:A、氚原子属于氢元素,其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2个中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所以A能表示氚原子结构,故A正确;
B、图B表示原子核中含有2个中子和1个电子,核外有1个质子,故B错误;
C、图C表示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核外只有2个电子,故C错误;
D、图D表示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1和电子,而核外有2个中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即可完成。
21.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回到地球。月壤中蕴含He﹣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e﹣3、He﹣4属于同种元素
B.He﹣3、He﹣4的原子核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He﹣3和He﹣4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He﹣3原子比He﹣4原子少一个电子
【分析】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B、由题意,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地球上的He元素主要是以He﹣4形式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地球上的He元素主要是以He﹣4形式存在,He﹣3、He﹣4的核内质子数应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地球上的He元素主要是以He﹣4形式存在,它们的中子数应不同,故B错误。
C、He﹣3、He﹣4的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He﹣3和He﹣4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C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He﹣3和He﹣4的电子数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的特征、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现代量子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质子和电子
【分析】根据原子核的构成粒子解答。
【解答】解: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有的原子中没有中子,如氢原子。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识记原子及原子核的构成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23.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以下是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的探究。
【过程与现象】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解释与结论】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  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
(2)通过上述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  C ;
(3)【分析与应用】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  BC (填字母)。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的特点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
【解答】(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了在原子内部有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没有物质阻碍α粒子的运动;
故答案为: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2)由实验可知,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间;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说明原子内有一个较小的实心的物质,α粒子与之撞击后,运动发生了偏转,甚至被反弹,可得出其原子结构模型与C相符。
故答案为:C;
(3)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原子核的体积很小,质量很大,带有正电荷,而α粒子带有正电荷,故不会靠近原子核,故BC曲线轨迹不可能;
故答案为: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实验现象正确判断物质的构成问题。
24.【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森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 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 μm,重叠了3 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不会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原子核 。
(2)1 μm金箔包含了3 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C 。
【分析】根据已有的原子的构成以及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原子中“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故填:不会,原子核;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填:B;
(3)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的是原子有核模型,故填;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结构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5.19 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带正电的氦原子核)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 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原子核 ;
(2)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D ;
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正电D、核外电子带负电
(4)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个实心球体。
【解答】解:(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大多数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且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了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质量较大,原子核带正电,但是不能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故填:D;
(4)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故答案为:(1)原子核;(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3)D;(4)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点评】记住并理解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结构的发现史是解答本题关键。
四.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共2小题)
2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的运动
D.分子,原子可以通过化学变化相互转化
【分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的质量都很小,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故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A、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而不是分子大,原子小,且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故本选项叙述错误。
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所以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故本选项叙述正确。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故本选项叙述正确。
D、分子,原子可以通过化学变化相互转换,故本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A。
【点评】学生应明确分子和原子都是微观粒子,明确其区别和联系,能够认识不同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
27.下列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的是(  )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B.用杵把胆矾粉碎
C.铁板压成铁片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在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发生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必须是化学变化.
【解答】解:A、加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可分,故选项错误。
B、用杵把胆矾粉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可分,故选项错误。
C、铁板压成铁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可分,故选项错误。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能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新分子,所以证明分子可分必须是化学变化.
五.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共10小题)
28.如图模型可以用来表示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形成氯化钠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形成氯化钠的过程。
【解答】解: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了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形成了氯化钠,由上述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29.对于Fe、Fe2+、Fe3+三种微粒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同③质量几乎相等④等质量的三种微粒所含的质子数相同⑤三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分析】因为Fe、Fe2+、Fe3+三种粒子都为铁元素的不同微粒,故其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因为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其质量几乎相等,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铁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失去2个、3个电子就转变成了Fe2+、Fe3+,Fe3+,Fe2+,Fe三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电子层结构不同。但核内的质子数没有发生变化,故三种微粒核内质子相等,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三种微粒的质量质量几乎相等。等质量的三种微粒所含的质子数相等,因为微粒发生电子得失的情况不同,所以三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一定不同。由上述分析可知,A正确。
故选:A。
【点评】解此题时应明确在原子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和在离子中的关系不同,掌握原子变化为离子,主要是电子得失的结果。
30.下列对于Fe、Fe2+、Fe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 B.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C.属于同一种微粒 D.属于同一种元素
【分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其质子数不变,变化的只是核外电子的数目.
【解答】解:A、金属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核电荷数相同,说法正确,故A错误。
B、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则原子和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说法正确,故B错误。
C、常见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则Fe、Fe2+、Fe3+是不同微粒,说法错误,故C正确。
D、因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则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应明确在原子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和在离子中的关系不同,原子变化为离子,主要是电子得失的原因.
31.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电子层数相同 ③Na+比 Na 稳定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质子数相等。⑥化学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①③④⑤ D.全部
【分析】根据原子转化成离子时电子层排布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Na失去一个电子变为Na+,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核外电子数、化学性质均发生改变,Na+比 Na 稳定,由于核电荷数=质子数,两者均不变;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失去一个电子对质量影响很小,质量几乎相等,故①③④⑤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相互转化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解题时要会灵活应用。
32.2019年4月,《自然》杂志发文宣布,科学家首次在太空中检测到氦合氢离子(HeH+)。HeH+被认为是宇宙中首个化学反应的产物,是宇宙演化的最重要标记之一。则1个HeH+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1个原子核 B.共有3个质子
C.共有4个电子 D.相对质量为 3
【分析】根据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个氦合氢离子(HeH+)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故选项说法错误。
B、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则共有3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则共有3个质子,1个氦合氢离子(HeH+)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则其核外电子数为3﹣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质量为4+1=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1个氦合氢离子(HeH+)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氢氦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2019年4月,《自然》杂志发文宣布,科学家首次在太空中检测到氦合氢离子(HeH+)。HeH+被认为是宇宙中首个化学反应的产物,是宇宙演化的最重要标记之一。则1个HeH+(  )
A.只有1个原子核 B.共有2个质子
C.相对质量为5 D.共有3个电子
【分析】根据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个氦合氢离子(HeH+)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故选项说法错误。
B、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则共有3个质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质量为4+1=5,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则共有3个质子,1个氦合氢离子(HeH+)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则其核外电子数为3﹣1=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1个氦合氢离子(HeH+)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氢氦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4.化学上用符号“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Xn+和Ym﹣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分析】根据题意,符号“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Xn+和Ym﹣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同,分别是X、Y原子失去n个电子、得到m个电子得到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符号“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Xn+和Ym﹣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同,
分别是X、Y原子失去n个电子、得到m个电子得到的;X、Y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a、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是a、b;故a﹣n=c+m。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5.已知X+、Y2+、Z﹣三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Y、Z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大小应为(  )
A.X<Y<Z B.Z<X<Y C.Y<Z<X D.Y<X<Z
【分析】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由题意“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离子分别是X+、Y2+、Z﹣”,则可知:X失去1个电子,Y失去2个电子,Z得到1个电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可知他们的核电荷数关系。
【解答】解: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由题意“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离子分别是X+、Y2+、Z﹣”,则可知:X失去1个电子,Y失去2个电子,Z得到1个电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可知他们的核电荷数关系为:Z<X<Y。
故选:B。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36.A、B均为原子序数为1﹣20的元素,已知A的原子序数为n,A2+离子比B2﹣离子少8个电子,则B的原子序数是(  )
A.n+4 B.n+6 C.n+8 D.n+10
【分析】阳离子的电子数=原子序数﹣电荷数,阴离子的电子数=原子序数+电荷数,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的原子序数为n,A2+离子比B2﹣离子少8个电子,设B的原子序数为x,
则(x+2)﹣(n﹣2)=8,
解得x=n+4,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电子数的关系,明确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电荷数与电子数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较简单.
37.如图所示,这幅卡通画形象地展现了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在此过程中,钠原子变成了钠离子,氯原子变成了氯离子。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  得失 电子形成离子。
(2)最终形成的化合物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所有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
【分析】(1)根据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分析;
(2)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关系分析。
【解答】解:(1)由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关系可知,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2)由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可知,最终形成的化合物不显电性的原因是:所有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故答案为:(1)得失;
(2)所有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接触知识。
六.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共6小题)
38.根据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氯离子核内有17 个质子
B.氯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氯离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氯离子的符号Cl﹣
【分析】由可知,质子数为17,应为Cl元素,核外有18个电子,应为Cl﹣离子,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质子数为17,则核电荷数为17,故正确;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正确;
C.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达到稳定结构,不能在得失电子,故错误;
D.氯离子的符号为:Cl﹣,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9.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⑤属于金属元素
C.④⑤均具有稳定结构
D.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
【分析】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B、⑤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9,进行分析判断。
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D、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解答。
【解答】解: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和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⑤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9,为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④⑤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7,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①是氯离子,③是镁离子,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0.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值是(  )
A.14 B.16 C.18 D.20
【分析】依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电子数比质子数多2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于该图示是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情况,所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依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其核内质子数x为16;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考查,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掌握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联系与区别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41.下列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2.根据微粒结构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④是原子 B.②③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③是阳离子 D.②④属于同种元素
【分析】根据所给微粒示意图,可以判断出①④是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③是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构示意图,由元素概念可知,②④核内质子数是11,都是钠元素.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会到达8电子的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解答】解:A、①④是原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B、②③具有相对稳定结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C、③是阳离子,是错误的,③是得电子应该阴离子;故该项错误
D、②④属于同种元素,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C。
【点评】此题是考查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同种元素的识别,相对稳定结构的判断;对于解答这类型的题应遵循以下方法:①判断是否同种元素,看核内质子数是否相同;②判断原子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看核内质子数是否等于核外电子数;③判断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若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则为阴离子;否则为阳离子;④相对稳定结构(除了稀有气体外),只要最外层电子数为8电子就是相对稳定结构.
43.元素A的阳离子Am+结构示意图为,元素B的阴离子Bn﹣比Am+多8个电子,Bn﹣与Na+形成的化合物为Na2B,Bn﹣与Am+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B,请回答:x= 12 ,n= 2 。
【分析】元素A的阳离子Am+结构示意图为为,元素B的阴离子Bn﹣比Am+多8个电子,则元素B的阴离子Bn﹣核外电子数为2+8+8=18;Bn﹣与Na+形成的化合物为Na2B,钠元素显+1价,则B元素显﹣2价,Bn﹣与Am+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B,B元素显﹣2价,A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A的阳离子Am+结构示意图为为,元素B的阴离子Bn﹣比Am+多8个电子,则元素B的阴离子Bn﹣核外电子数为2+8+8=18;Bn﹣与Na+形成的化合物为Na2B,钠元素显+1价,则B元素显﹣2价,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Bn﹣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n=2。
Bn﹣与Am+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B,B元素显﹣2价,A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Am+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则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x=2+8+2=12。
故答案为:
12;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七.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共2小题)
44.下列对相关现象的解释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煤堆放在墙角时间长了,墙体内部也变黑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液体、气体很容易被分开,说明液体、气体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解:A、春天,柳絮飞扬,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金属错误。
B、煤堆放在墙角时间长了,墙体内部也变黑了,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墙体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C、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缩小了,面包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选项解释错误。
D、液体、气体很容易被分开,是因为液体、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5.下列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B.教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证明分子在做运动
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缘故
D.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不能证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分析】①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②明确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的区别:分子直径一般在10﹣10m左右,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解答】解:A、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分子能够彼此进入对方,发生扩散。原因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同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A正确;
B、扫地时灰尘飞舞是宏观物质的运动,不能证明分子的运动。故B不正确;
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厨房炒菜时,蔬菜分子可以运动到空气中,所以能够闻到菜香。故C正确;
D、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宏观物体间的间隙,但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能与实例现象相结合,是一道基础题。
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共2小题)
46.密闭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
B.温度一定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
C.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间距都增大
D.温度降低时,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
【分析】(1)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无规则是指每个分子运动时的方向、速度大小均不一致且没有规律。
(2)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是整体而言,不是说任何一个分子都运动得更剧烈速度更大。
【解答】解: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没有规律,故A错;
B、温度一定时,分子运动没有规律分子运动朝各个方向,故B正确;
C、温度升高时,大部分气体分子间距增大,不是每个气体分子间距都增大,故C错;
D、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运动还是朝各个方向,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理解。
47.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分子
【分析】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解答.
【解答】解:因为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故选:D。
【点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前提条件是必须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九.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共3小题)
48.第118号元素名为oganesson,元素符号为Og,源于俄罗斯核物理学家尤里 奥加涅相,已知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核电荷数为118,其核外电子数为(  )
A.411 B.293 C.175 D.118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8,故其核外电子数均为118。
故选:D。
【点评】掌握原子中的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并能够熟练的应用.
49.磁冰箱的工作效率比普通冰箱高30%以上,生产磁冰箱所用的材料中含稀土元素钆(Gd),钆元素的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7,核电荷数为64,中子数为93,则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64 B.93 C.157 D.221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4,故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4。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为157、中子数为93是干扰信息。
50.英俄两国因一间谍中毒事件而闹得不可开交,此神经毒剂“诺维乔克”中含有一重要元素﹣﹣硒,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则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45 B.24 C.34 D.79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故则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十.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共1小题)
51.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O2 B.Mg2+ C.H D.2N2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以及常见化学用语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A.这是氧气的化学式,不能表示氧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氧原子,故错误;
B.这是镁离子的符号,不能表示镁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镁原子,故错误;
C.这是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氢元素,还可以表示1个氢原子,故正确;
D.这个化学符号只能表示2个氮分子,不能表示一种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原子,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一十一.元素的简单分类(共1小题)
52.下列元素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银、铜 B.非金属元素:氮、钾
C.固态非金属元素:碳、氧 D.稀有元素:氦、氢
【分析】A、金属元素的汉字中含有带钅字旁;B、非金属元素的汉字中不带钅字旁;C、氧是液态非金属元素;D、氢不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解答】解:A、金属元素的汉字中含有带钅字旁,银、铜都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
B、非金属元素的汉字中不带钅字旁,钾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
C、氧是液态非金属元素,故C错;
D、氢不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D错。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知道稀有气体种类,组成。
一十二.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共3小题)
53.移动通信进入5G时代,镓将得到广泛应用。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把它放在手心上马上熔化,如图为镓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镓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镓的熔点可能为60℃
C.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名称是镓,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把它放在手心上马上熔化,说明镓的熔点低,手的温度为37℃左右,镓的熔点小于37℃,不可能为60℃,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4.5G时代已经来临,高纯度单质硅(Si) 是制作芯片的材料,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该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4 B.15 C.28 D.29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5.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便于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据表回答问题:
(1)写出由表格中③④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NaCl 。
(2)在①②③④四种元素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②④ (用序号①②③④表示)。
(3)有种单质,每个分子均由60个①元素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C60 。
(4)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名称。其中113号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则该元素为  金属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分析】(1)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名称,然后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
(2)根据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来分析;
(3)根据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4)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③是11号元素,即钠元素,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④是17号元素,即氯元素,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则钠元素与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
(2)在元素周期表中,②和④位于同一族,所以二者化学性质相似;故填:②④;
(3)①是6号元素,即碳元素,有种单质,每个分子均由60个碳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60;故填:C60;
(4)由113号元素的名称偏旁“釒”字可知,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