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一、选择题(1~8为单选,9~12为多选)
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0~t1时间内的运动情况,正确的描述是( )
A.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B.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增大
C.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速度一直增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不变,a正比于F,对F与a的单位不限
B.对于相同的合外力,a反比于m,对m与a的单位不限
C.在公式F=ma中,当m和a分别以kg、m/s2做单位时,F必须用N做单位
D.在公式F=ma中,F、m、a三个量可以取不同单位制中的单位
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A、B两物块,用一轻弹簧相连,将A用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用一木板托住物块B。调整木板的位置,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悬挂A物块的悬绳恰好伸直且没有拉力,此时轻弹簧的形变量为x。突然撤去木板,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撤去木板后,B物块向下运动x时速度最大
B.撤去木板后,B物块向下运动2x时速度最大
C.撤去木板瞬间,B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g
D.撤去木板瞬间,B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5g
4.如图,将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甲、乙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通过一根水平绳对其施力,甲是在绳的另一端施以10 N的竖直向下的拉力,乙是在绳的另一端挂一个重10 N的物体。则两物体的加速度相比( )
A.甲的大 B.乙的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5.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4 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0~2 s内的位移为6 m;质量为2.5 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2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0~3 s内的位移为9 m。则F1与F2的比值为( )
A.1∶3 B.3∶4
C.12∶5 D.9∶8
6.如图,自由下落的小球下落一段时间后,与弹簧接触,从它接触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接触弹簧到速度最大的过程是失重过程
B.从接触弹簧到加速度最大的过程是超重过程
C.从接触弹簧到速度最大的过程加速度越来越大
D.速度达到最大时加速度也达到最大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的小球,M >m,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细线的拉力为F1.若用一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其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θ角,细线的拉力为F′1.则( )
A.a′=a,F′1=F1 B.a′>a,F′1=F1
C.a′<a,F′1=F1 D.a′>a,F′1>F1
8.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
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9.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小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物块M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作用在小车上的水平拉力F增大时,则( )
A.物块不能相对于车静止
B.车厢壁对物块的作用力的方向不变
C.车厢壁与M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
D.M受的静摩擦力不变
10.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绳的拉力等于 mg
B.轻绳的拉力等于Mg
C.M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sin2α)g
D.M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
11.在一电梯的地板上有一压力传感器,其上放一物块,如图甲所示,当电梯运行时,传感器示数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从时刻t1到t2,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B.从时刻t3到t4,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C.电梯可能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楼层
D.电梯可能开始停在高楼层,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楼层
12.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2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质量为m1的物体1,与物体1相连接的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则(物体1和物体2相对车厢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 )
A.车厢的加速度为gtan θ
B.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
C.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m2-m1)g
D.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m2gsin θ
二、非选择题
13.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
(1)某次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后,弹簧下端处的指针在刻度尺上的指示情况如图(乙)所示,此时刻度尺的读数 x= 。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纸上已描出了多次测量的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长度x的数据点,请作出Fx图线。
(3)根据所作出的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欲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照如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出两光电小车门之间的距离L;
②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沿长木板向下运动,且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等;
③取下细绳和砂桶,测量砂子和砂桶的总质量并记录;
④把小车置于靠近滑轮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并记录小车先后通过光电门甲和乙的时间,并计算出小车到达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和运动的加速度;
⑤重新挂上细绳和砂桶,改变砂桶中砂子的质量,重复②~④的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片的宽度为a,某次实验时通过光电门甲和乙的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则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本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需要取下细绳和砂桶
B.平衡摩擦力时不需要取下细绳和砂桶
C.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必须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小车的质量必须远远小于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
(3)若想利用该装置测小车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次实验中.该同学测得平衡摩擦力后斜面的倾角θ;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以及小车的质量M,则可推算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________(表达式中含有m、M、θ).
15.在电梯中,把一物体置于台秤上,台秤与力传感器相连,当电梯从静止起加速上升,然后又匀速运动一段时间,最后停止运动时,传感器的荧屏上显示出其受的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试由此图像回答问题:(g取10 m/s2)
(1)该物体的重力是多少?电梯在超重和失重时,物体的重力是否变化?
(2)算出电梯在超重和失重时的最大加速度分别是多大?
16.一倾角为30°的斜面上放一木板,木板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细绳悬挂一小球,木板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板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当细线
(1)沿竖直方向;
(2)与斜面方向垂直;
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板下滑的加速度?(g取10 m/s2)
17.有一个冰上推木箱的游戏节目,规则是:选手们从起点开始用力推木箱一段时间后,放手让木箱向前滑动,若木箱最后停在桌上的有效区域内,视为成功;若木箱最后未停在桌上的有效区域内就视为失败。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AC是长度为L1=7 m的水平冰面,选手们可将木箱放在A点,从A点开始用一恒定不变的水平推力推木箱,BC为有效区域。已知BC长度L2=1 m,木箱的质量m=50 kg,木箱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某选手作用在木箱上的水平推力F=200 N,木箱沿AC做直线运动,若木箱可视为质点,g取10 m/s2。那么该选手要想游戏获得成功,试求:
(1)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的加速度大小;
(2)推力作用在木箱上的时间满足的条件。
18.质量为M的拖拉机拉着耙来耙地,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前进的距离为x.耙地时,拖拉机受到的牵引力恒为F,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自重的k倍,把所受阻力恒定,连接杆质量不计且与水平面的夹角θ保持不变.求:
(1)拖拉机的加速度大小.
(2)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1~8为单选,9~12为多选)
1.D
解析:由题可知,物体的合力等于推力F,方向始终沿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可知:物体先从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推力F减小时,其方向仍与速度相同,继续做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正确;物体的合力等于推力F,推力先增大后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选项A、B错误
2.C.
解析: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因此选项A和B的前半句话没错,错在后半句关于单位的叙述,因为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是相互统一的,这样公式才有意义,若使用国际单位,力、加速度、质量的单位分别规定为牛顿(N)、米每二次方秒(m/s2),千克(kg),这样牛顿第二定律可表达为:F=ma,其意义为施加1牛顿的力于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可以使此物体的加速度为1 m/s2;故C正确,A、B、D错误.
3.D
解析:当B物块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速度最大,此时T2=2mg=kx2,又mg=kx,所以弹簧此时的伸长量x2=2x,即B物块向下运动3x时其速度最大,选项A、B均错误;撤去木板瞬间,B物块所受的合外力为3mg,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其加速度大小为1.5g,选项C错误,D正确。
4.A
解析:对于甲物体的加速度a==,对于乙,对整体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a′==,可知a>a′,A正确,B、C、D错误
5.C
解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知,加速度为:
a1== m/s2=3 m/s2
a2== m/s2=2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1a1=4×3 N=12 N
F2=m2a2=2.5×2 N=5 N,
两力之比:F1∶F2=12∶5,C正确
6.A.
解析:当弹簧的弹力等于小球的重力时,小球的加速度为零,此时速度最大;则从接触弹簧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向下,且加速度逐渐减小,是失重过程,故A正确,C、D错误;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小球的加速度最大,则从接触弹簧到加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加速度是先向下减小,失重,然后加速度是向上增加,超重,故B错误.
7.B.
解析:当用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时,以球为研究对象,
竖直方向有F1cos θ=mg①
水平方向有F-F1sin θ=ma,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m+M)a,
解得a=gtan θ②
当用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时,以球为研究对象,
竖直方向有F′1cos θ=mg③
水平方向有F′1sin θ=ma′,
解得a′=gtan θ④
结合两种情况,由①③有F1=F′1;由②④并结合M>m有a′>a,故B正确.
8.A
解析:由于空气阻力不计,两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对B的压力在上升和下降阶段都为零,故A正确。
9.CD
解析:以物块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如图。
当作用在小车上的水平拉力F增大时,小车的加速度增加。对物体在竖直方向,摩擦力F静=Mg,保持不变,故D正确。小车的加速度增大时,弹力FN=Ma增大,车厢壁与M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物块不可能沿壁下滑,而弹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一定改变,故C正确,A、B错误。
10.AD.
解析:第一次放置时M静止,则由平衡条件可得:Mgsin α=mg;第二次按图乙放置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gsin α=(M+m)a,联立解得:a=(1-sin α)g=g,对m,由牛顿第二定律:T-mgsin α=ma,解得:T=mg,故A、D正确,B、C错误.
11.BC
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0~t1,F=mg,物块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t1~t2,F>mg,电梯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块处于超重状态,可能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运动;t2~t3,F=mg,物块可能静止或匀速运动;t3~t4,F12.AB
解析:对物体1进行受力分析,且把拉力FT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分解,有
FTcos θ=m1g,FTsin θ=m1a
解得FT=,a=gtan θ,
所以A、B正确。
对物体2进行受力分析有FN+FT′=m2g
Ff静=m2a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T′=FT
解得FN=m2g-
Ff静=m2gtan θ,
故C、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1)11.80 cm(11.79~11.81 cm均可)
(2)图见解析 (3)49
解析:(1)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1 mm,其示数为11.80 cm。
(2)根据坐标系内描出的点作出图像如图所示。
(3)由图示图像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49 N/m。
14.(1) (2)B (3)
解析:(1)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1=,v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可知,加速度:a==.
(2)本实验中,砂桶和砂子的总重力即为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合力,所以不需要“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必须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的实验条件,平衡摩擦力时不需要取下细绳和砂桶,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
(3)对小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mg=μMgcosθ,动摩擦因数μ=.
15.【替换】(1)30 N 不变 (2)6.67 m/s2 6.67 m/s2
解析:(1)根据题意知,4 s到18 s物体随电梯一起匀速运动,由平衡条件及牛顿第三定律知:
台秤受的压力和物体的重力相等,即G=30 N;
根据超重和失重的本质知:物体的重力不变。
(2)超重时: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最大为50 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1== m/s2≈6.67 m/s2,方向向上;
失重时: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最小为10 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2== m/s2≈6.67 m/s2,方向向下。
16.【答案】(1)a1=0 (2)a2=5 m/s2 方向沿斜面向下
解析:(1)当细线①沿竖直方向时,小球受力如图(a)所示。FT1与mg都是竖直方向,小球沿斜面方向运动,故不可能有加速度,说明木块沿斜面匀速下滑,此时加速度为0。
(2)当细线②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的受力如图(b)所示,FT2与mg的合力必沿加速度方向,即沿斜面方向,作出平行四边形,可知合力 F合=mgsin θ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a2==gsin θ=5 m/s2;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
17.【答案】(1)3 m/s2 (2) 1 s≤t≤ s
解析:(1)设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
F-μmg=ma1
解得a1=3 m/s2。
(2)撤去推力后,木箱的加速度大小为a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
μmg=ma2
解得a2=1 m/s2
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间t内的位移为x1=a1t2
撤去力F后木箱继续滑行的距离为x2=
木箱停在有效区域内,要满足条件
L1-L2≤x1+x2≤L1
解得1 s≤t≤ s。
18.【答案】(1) (2)
解析:(1)拖拉机在时间t内匀加速前进x,根据位移公式
x=at2,①
变形得a=.②
(2)由于所求问题是拖拉机与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需采用隔离法.由于耙涉及的未知力太多,需选取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拖拉机受到外力有:牵引力、支持力、重力、地面阻力和连接杆拉力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kMg-Tcosθ=Ma,③
②③联立解得
T=④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连接杆对耙的反作用力为
T′=T=.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