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少数民族民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少数民族民歌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2-03 09:3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音乐鉴赏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少数民族民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流传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蒙古族“长调”歌曲。这首歌的歌词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歌词采用了边比喻、边点题抒情的方法,也就是先借喻草原中的种种自然状况,而后表现自己对爱情生活不够一帆风顺的惆怅不安心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首歌采用了上下句单乐段的结构形式,上下句之间形成一种并置、对比、呼应的关系。从节奏上看,他具有自由、舒缓、漫长的特点;从旋律上看,它开阔悠长、绵延起伏、富于装饰。给人以气息宽广、颇具草原特色的印象。
二、《宗巴朗松》是流传在西藏的一种传统歌舞——囊玛中的一首歌曲。歌词从表面上看是在写景、写实,但其深层内容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人需要用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充实、提高自己,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和他接近。
《宗巴朗松》的音乐由引子和歌曲两部分组成。引子给人以平稳中带有律动感的印象。歌曲有旋律典雅优美、细腻抒情,不时有转调的现象表现出来。演唱歌曲时,演唱者常伴有礼让、鞠躬之类的简单动作。
三、《蝉之歌》是侗族大歌的经典代表曲目,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的合唱歌曲。其声音或热烈浓厚、或清脆亮丽、或悠扬柔美,各具特色且能完美和谐的相互融合。
《蝉之歌》属于民间之声复调音乐的范畴,一领众和的演唱使得歌声协和明亮、音色多变,十分动听。歌曲中既有自由的散板,也有紧促的让人分不清歌词字数的密集节奏,散紧结合是侗族大歌语言节奏的重要特点,在音乐形象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聆听蒙古族、藏族、侗族的三首少数民族传统歌曲,从曲调、节奏、节拍、作品结构、语言腔调等方面感受到“长调”、“囊玛”、“侗族大歌”等少数民族民歌体彩的独特艺术特征和民族风格,进而达到审美体验目标。
艺术体验: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民歌的聆听和感受认识和感受,以及对其音乐文化的探究了解,能在参与实践表现的过程中,学会少数民族传统民歌中的典型音调、节奏和独特的歌舞形式。
文化理解:通过对少数民族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等因素的了解学习,知道他们之间的紧密关系,理解形成其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懂得少数民族民歌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并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少数民族民歌体裁“长调”、“囊玛”、“侗族大歌”的民族风格。
【教学难点】感受和体验囊玛音乐的歌舞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他们能歌善舞,各具韵味。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少数民族,体会和感受他们优秀而独特的音乐。
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你们知道图片所描绘的是哪一个民族的风景或者风俗吗?
展示图片
有大草原、有蒙古包、还有能歌善舞的蒙古人。是的,这是蒙古族。
蒙古族又称“马背上的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草原民族开阔的胸襟在他们身上一览无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蒙古族民歌。请同学们欣赏音乐,边听边思考: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特点?
(实践:请同学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用右手跟随音乐的节奏慢慢划旋律线)
播放音乐《辽阔的草原》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歌曲非常抒情,旋律舒缓。这是一首爱情体裁的民歌,表达了蒙古族人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歌中用生动的比喻和含蓄的语气歌颂了草原上的姑娘。
那这首歌有什么特点呢?
歌曲一字多音,句幅宽大,字少腔多,一小节到底,所以我们听起来感觉非常辽阔,非常宽广。旋律只有一段,属于一段体,曲式结构非常简单。落音在“6”上,采用的是民族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
出示歌谱图片
1955年,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用这首歌参加了“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并获得了金奖。
出示图片
请同学们再来聆听被誉为“天下最美的女中音”的降央卓玛演唱的《辽阔的草原》,随演唱者的气息进行呼吸并用手势表示,找出蒙古族民歌“长调“的演唱特点————非常抒情、旋律悠长舒缓、气息绵长、带有颤音。(长调是蒙古族牧民在长期的游牧过程当中,触景生情,即兴创编而成,无垠的草原,广袤的苍穹,养育了长调)
播放降央卓玛的演唱视频(一段)
了解了蒙古族民歌我们再来学习藏族民歌,请大家聆听歌曲《宗巴朗松》,并思考:歌曲速度如何 给你什么感受
播放歌曲(学生自由回答)
歌曲速度缓慢,非常深情,具有浓郁的高原特色,是西藏地区的传统音乐。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三大类。民间音乐又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类,《宗巴朗松》属于歌舞音乐,具有室内歌舞曲风格,有囊玛的音调。
囊玛是中国藏族古典音乐,主要流行在拉萨城区。因在布达拉宫内的囊玛岗(即内室)演出而得名。在西藏多种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因其历史悠久,发展成熟,被称为藏族的古典音乐。
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并跟随音乐拍打节奏,感受囊玛的歌舞特点。
播放音乐
(实践)演唱第一乐句的旋律,边唱边拍节奏,并做一些礼让和鞠躬之类的简单动作。进一步体验囊玛的歌舞特点。
(歌曲节奏舒缓自由,律动感强,体现了囊玛的歌舞曲特点)
从蒙古到藏族,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什么民族呢?(侗族)侗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演唱多声部方面,侗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音乐《蝉之歌》并思考:该民歌的表演形式有何特点?
播放音乐
歌曲的表演形式:1、无伴奏合唱 2、一领众合。(实践:同学们有没发现歌曲中反复多次出现了像蝉鸣一样的声音(le-----) 我们一起来用le ----模仿.)歌曲声音或热烈浓厚、或清脆靓丽、或悠扬柔美,各具特色且能完美和谐的相互融合。这是侗族人民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有大歌、踩堂歌、拦路歌和花歌几大类。在侗族中,“大歌”含有古老的歌、很长的歌、很大的歌等意思。因此,“侗族大歌”可以理解为结构庞大的侗族民间合唱歌曲。
请同学们一起观看侗族大歌的表演视频
侗族大歌是世界上十分罕见的,在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评审委员会认为,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申遗的成功对于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除了侗族大歌之外,我国还有多种艺术形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昆曲、古琴艺术、南音、宣纸传统制作工艺、中国剪纸等。
今天 我们共同学习了内蒙古民歌、藏族民歌、侗族大歌,并感受了他们的音乐特征以及音乐情绪,让我们对少数民族民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更多的了解其他的少数民族,并热爱我国的多民族音乐,去探索民族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同学们,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民歌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