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七节《京剧传统戏》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以“面向全体、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培养兴趣爱好”弘扬民族音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为基本理念。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听辨法、对比法、探究法、实践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戏曲作品表达的情感及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教学环节设置上,从总到分,深入浅出,由京剧的历史文化到戏曲表演,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戏剧表达的情绪中来。通过老师示范教学,学生模仿京剧的演唱特点,体会出不同角色的演唱有所不同的发声方式,在四首作品的比较欣赏中,引导学生分析其京剧表演艺术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等,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树立更广阔的艺术文化视野。
【教材分析】
1.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作品介绍:选自《空城计》诸葛亮唱段。刻画了诸葛亮的至诚坚贞与聪明机智,令听者肃然起敬。《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为老生唱段。老生又称“须生”“胡子生”,老生多表演帝王将相和普通人群中的正面人物形象,一般分为文、武两种。老生的演唱运用大嗓,声音宽厚透亮,较为平稳舒展、苍劲、流畅,借以体现人物所具有的含蓄、沉稳的性格特征。
2.《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作品介绍:《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是《霸王别姬》中虞姬的一个唱段。这个唱段表现项羽被围域下,虞姬为项羽解愁,劝酒舞剑,直到项羽睡稳,而自己也很愁苦的心情。《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为旦角中正旦花衫的唱段。正旦主要扮演性格刚烈、举止端庄的中青年女性,且多为正剧或悲剧人物。唱、念、做兼重,唱腔质朴淳厚、情真意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3.《忽听得万岁宣包拯》作品介绍:包拯遇李后告状后回到京城,借元宵观灯之际迎接李后还朝,特设灯戏指出皇帝不孝。仁宗为之大怒,要斩包拯。经老太监陈琳说出当年狸猫换太子之事,包拯才被赦免。李后责备仁宗,命包拯代打皇帝。包拯脱下仁宗龙袍,用打龙袍象征打皇帝。这段唱腔斩钉截铁、字字珠现,是花脸中的经典唱段。《忽听得万岁宣包拯》是净角唱段。净行俗称“花脸”,扮演的人物多为朝廷重臣,造型上以气度恢宏取胜,“唱、念、做”要求雄浑、凝重。
4.《蒋干盗书》作品介绍:《群英会》取材于三国时期刘备、孙权联手抗曹的故事。蒋干刺探军情备周瑜实施反间计,周瑜装醉入睡,故意制作假书信让蒋干盗走,借曹操之手除掉了曹营中善于水战的两员大将。《蒋干中计》为丑角表演段落。丑行俗称“小花脸”“三花脸”,分“文丑”“武丑”两种。文丑多为诙谐人物,如《群英会》中的蒋干;武丑擅长武艺,性格机警,动作幽默,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鉴赏能力,对京剧旋律和知识有一定的接触,对于一些新创的京剧特色的流行作品有兴趣,但是对传统京剧的了解不深,也缺乏表现的机会,所以希望能从民族自信心和对传统艺术美感的角度吸引学生。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在欣赏、聆听的过程中,了解《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忽听得万岁宣包拯》和《蒋干盗书》四首不同行当作品的创作背景、故事梗概,了解与戏剧相关的一般知识,体验、感受不同行当、不同流派的特色。
艺术表现:通过模仿、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合衣睡稳》作品中的乐句,体验旦角的唱腔、表演特色咬字吐字方法;通过学做简单的身段动作,体验旦角的表演特点,领略京剧表演的魅力所在。
文化理解: 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以梅兰芳大师为代表,学习老一辈艺术家们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
【教学重点】
能准确区分京剧不同行当的唱腔,通过聆听,感知四首作品其独有的内容、风格、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学唱时把握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更好的理解作品内涵。
【教学准备】课件、音频、视频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导入 视频导入,营造京剧学习的氛围,教师讲授法围绕知识点进行学习。 1、教师讲授世界上三种古老的艺术: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在中国的戏曲当中京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2、教师设问:围绕京剧的起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这三个角度进行新课教学。 学生思考,老师补充知识,深化学习内容。
二 新课教学 了解京剧的起源及京剧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1、京剧的诞生及发展流派。 2、四大徽班。 3、京剧的行当。 1、教师总结:京剧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距今二百多年。京剧的起源始于“四大徽班”进京,南北方戏曲融合,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京剧是一门集音乐、舞蹈、艺术和杂技的综合艺术,是中国最具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戏剧。 2、欣赏视频: 何为“四大徽班” ? 3、欣赏视频: 京剧的行当有哪些? 4、判断书本中四个京剧片段的角色属于什么行当? 5、京剧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流派代表人物? 学生回答京剧的由来,老师补充。 通过视频学习小结: 1、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徽班特点: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 2、京剧的行当细分: 生, 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旦,女性角色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花衫。净,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净行可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净、二花脸。丑,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武丑。 3、辨别行当:《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诸葛亮—老生,《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虞姬—花衫,《忽听得万岁宣包拯》包拯—正净,《蒋干盗书》蒋干—文丑。 4、京剧流派代表人物:谭派、梅派、马派等
三 欣赏作品 1、播放视频:《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忽听得万岁宣包拯》、《蒋干盗书》,比较欣赏生、旦、净、丑不同的演唱和表演方式。 2、听旋律辨唱腔。 教师提问: 四首作品的剧情是什么?表现了什么内容? 表现人物怎样的情绪? 听辨题 1、学生自学书本知识、结合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旋律听辨学生抢答:净、生、旦。
四 模仿表演 1、京剧的表演形式。 1、学唱《看大王在帐中睡稳》第一句唱腔。 2、学做简单的身韵动作配合唱腔。 1、教师总结:唱、念、做、打。 唱:唱腔。 念:台词、对白(韵白、京白,主要为湖广音、安徽话与京腔融合而成)。做:京剧的表演也就是招式、做派(手、眼、身、法、步)。打:武打,虚拟表演。 2、南梆子:京剧曲调,结构特征以七、十字句三个词,音调和婉,宜于表达幽怨、细腻情绪,抒情性强,只用于旦角和小生。 3、老师分句教唱,分解教学手势和脚位:兰花指、兰花掌和别步 学生了解京剧唱念做打的含义,学习其中的的唱和做,学生模仿为主,把握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传统京剧旦角都是男性扮演,男同学在这个环节以模仿“小嗓”的发声特点为主。
五、拓展 欣赏京剧老生王佩瑜和歌唱家廖昌永的跨界表演《南乡子》 教师小结:传统京剧与现代融合的表演代表着京剧的一种发展方向,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用个人魅力吸引年轻一代的人们喜欢京剧,这对于京剧的推广是有益的,但我们也需要坚持传统的表演方式,把控好传统京剧继承与创新的界限。 学生通过对名人的喜欢,从而喜欢上他们在艺术上的追求,从积极正面的形象上引导京剧艺术的表演形式。
五、课堂小结 课堂巩固练习: 京剧距今()年,起源于()。 四大徽班()()()()。 四大名旦()()()()。 京剧表演形式()()()()。 京剧念白主要发音()。 世界三大古老的艺术()()() 学生快速抢答完成基础知识检测。
六、布置作业 1、思考题:综合课堂生旦净丑代表作品的欣赏,同学们课后收集资料总结出各行当的表演和唱腔特点。 2、预习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等) 学生课后复习传统京剧,预习现代京剧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京剧常识和相关知识,在课上进行竞赛抢答活动,在活动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课上学唱的片断为旦角,男生在模仿旦角唱腔表演上具有反串性,老师多加引导以体验小嗓发声为主,进行分组、或个体、组合的听唱检测。 (三)写一篇学习京剧艺术的体会,发表自己京剧艺术的认识与看法。
本课学业质量标准测评点
(模块1:音乐鉴赏)
序号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文化理解
水平1 学生在欣赏、聆听的过程中,了解四首不同行当作品的创作背景、故事梗概,知道与戏剧相关的一些知识,体验、感受不同行当、不同流派的表演特色。 通过模仿、学唱一个作品中的乐句,体验京剧的唱腔、表演特色咬字吐字方法;通过学做简单的身段动作,体验旦角的表演特点。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和思想情感,对作品产生自己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思想层次得到提升。
水平2 演唱完整的京剧片段
水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