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学堂乐歌《送别》赏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19 学堂乐歌《送别》赏析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2-03 09:4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堂乐歌--《送别》赏析
一、教学内容
【所用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鉴赏(必修)第十单元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二、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19世纪中叶在一批民族志士开眼看世界的思想觉醒中“学堂乐歌”开始萌芽,随着中西方音乐艺术的交流活动逐渐增多,在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黄自等音乐家的努力下,开启了20世纪20年代的“学堂乐歌运动”,这是我国教育史上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它为学校音乐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加速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时代进程。本课内容围“学堂乐歌”的音乐文化和李叔同的《春游》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历史知识学习、歌曲听赏、歌曲分析、歌词体验、歌曲编创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的体验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通过欣赏《祖国歌》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感知他们为我国音乐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赏析作品《春游》领悟作品表现意图,感受该时期作品的风格特点。 聆听作品《问》,引导学生感知“学堂乐歌”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
2、艺术表现
对比分析《祖国颂》、《春游》、《问》的创作特色,掌握学堂乐歌的创作风格特点;通过“填词歌’的学习,鼓励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模仿编创体验,体验作品的艺术创作内涵。
3、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学堂乐歌”,了解其创作的独特时代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平等、共存的多元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歌曲《春游》的词曲赏析
【教学难点】:分析、了解词曲的创作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键盘乐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激趣引导
【活动】:播放带有清末曲艺和学堂乐歌的视频片段,开启探寻中国近代音乐之旅。
【思考】: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现在所传唱的歌曲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音、画、解说等了解中国近代的曲艺和近代“学堂乐歌”的歌唱风格,初步建立音乐历史观,系统地了解其艺术风格的的差异,引出本节课主题“学堂乐歌”。)
二、新课
鉴赏感知“学堂乐歌”
(一)、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题材内涵
1、简要了解学堂乐歌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主要内容
2、听赏《祖国歌》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全面的对“学堂乐歌”进行了谈论阐述,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歌曲形式呢?我请同学们一起来聆听这首《祖国歌》。
【活动】: ①出示民间歌曲“老六板”的谱例对比分析二者旋律、节奏的联系;
② 结合谱例听赏《祖国歌》,体会词、曲结合的契合度;
③根据题材分析作者的创作动机;
【思考】: ①通过音乐要素对比两者与什么异同?
②歌词表达的思想精神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借曲填词”的创作手法特点,感悟作者的创作意义。)
3、赏析《春游》
⑴聆听《春游》
【思考】:歌曲的体裁、题材内容、曲调风格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了解作品的创作意义)
⑵简要分析《春游》的背景意义、曲式结构、歌词风格等特点
【活动】按要求吟诵歌词
【思考】①介绍作品(我国第一首用西洋的音乐理论、五线谱、作曲技法融入中国古典诗词精华,尝试性创作的“三声部合唱”作品,奠基我国合唱的开山之作;)
②歌曲的结构是带再现的四段体a、a`、b、a`,并哼唱旋律。
③歌词采用民间诗歌和古诗词,运用古诗体的七言诗2+2+3的句式进行创作,节奏自然、句式工整,与配乐音符节奏完美结合。
(设计思路:通过作品的全面分析,理解歌曲的内容、了解歌曲的的创作意义,感知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
4、听赏《问》
【活动】: 1、介绍作者萧友梅
2、聆听、简析《问》
【思考】:作品的创作有什么特点?(伴奏形式、作品风格、歌词题材)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作品的创作形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感受“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三、拓展与活动
探索“学堂乐歌”
(一)、介绍“学堂乐歌”代表人物及贡献
【活动】:视听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黄自的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代表人物学习,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深入学习,增强学生对“学堂乐歌”历史意义的理解认识。)
四、总结归纳作业
(一)了解“学堂乐歌”的作用
1、宣传强兵、启民改革的时代精神。
2、促进西方音乐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发展。
3、集体演唱的形式为我国合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二)本课小结
(三)作业:
体验“填词歌”编创
1、请同学们自选古诗词,借用《送别》的曲调进行编创。
2、参照“填词歌”的创作手法,自选曲、词进行编创。
(设计意图:通过“填词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加深对“学堂乐歌”的理解认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