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化学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02 23:0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
一、单选题
蜡烛燃烧过程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蜡凝固 B. 石蜡燃烧 C. 石蜡液化 D. 石蜡气化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燃放烟花 B. 氢气用来充气球
C. 利用金属做炊具 D. 海水晒盐
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导热性 B. 溶解性 C. 可燃性 D. 挥发性
日常生活中,常见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燃烧 B. 瓷碗破碎 C. 汽油挥发 D. 冰雪融化
年月日,北京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下列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 彩旗飘扬 B. 气球升空 C. 声音远扬 D. 礼炮轰鸣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燃放鞭炮 B.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铁丝生锈 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蓝色。胆矾受热时易分解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 物理性质 B. 化学性质 C. 用途 D. 制法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状态 B. 密度 C. 可燃性 D. 熔点
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下列各变化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葡萄酿酒 B. 铁锅生锈
C. 木炭燃烧 D. 冰雪融化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粉笔折断 B. 棉纱织布 C. 木材燃烧 D. 汽油挥发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苹果酿果醋 B. 西瓜榨果汁 C. 糯米酿甜酒 D. 鲜奶制酸奶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四个变化中,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A. 水通直流电变成氧气和氢气
B. 水通过降温变成冰
C. 水通过加热变成水蒸气
D. 水通过活性炭吸附,除色素和异味
河南省博物院馆藏丰富。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玉柄雕琢 B. 骨笛打孔 C. 彩陶烧制 D. 金简刻字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酒精燃烧 动物呼吸 B. 玻璃破碎 米磨成面
C. 红磷燃烧 水滴石穿 D. 铁丝弯曲 钢铁生锈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液氮用作制冷剂 B.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C.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以防腐 D. 氧气用于炼钢和气焊
二、填空题
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了物质的两种不同变化形式: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玉为床,金作马;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上述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______ 填序号,你的理由是 ______ 。
成语是言简言赅、通俗易懂的中华民族语言艺术之一,请你列举出至少两个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成语为 ______ 、 ______ 。
李商隐的无题中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明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请分析其中的道理为 ______ 。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不易溶于水。它可用作潜水、医疗急救、登山,也可用作炼钢、气割气焊等。自然界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它是比较活泼的气体,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提供氧,具有氧化性。试回答。
氧气的物理性质写一点:______;
氧气的用途有:______和支持燃烧;
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__;
空气中氧气的来源是:______。
在下列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序号: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的用途
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属于 ,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 。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属于 ,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属于 。
三、实验题
镁带燃烧如图,图上的实验仪器有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此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石蜡凝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石蜡液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石蜡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石蜡凝固、石蜡液化、石蜡气化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
【解析】解:、燃放烟花属于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氢气用来充气球是利用氢气的密度小,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利用金属做炊具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海水晒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体现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
【解析】解:导热性、溶解性和挥发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4.【答案】
【解析】解:、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瓷碗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
【解析】解:、彩旗飘扬,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气球升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声音远扬,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礼炮轰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
【解析】解:、燃放鞭炮,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铁丝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
【解析】解:、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蓝色,这些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都是物理性质,该选项不正确;
B、胆矾受热时易分解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该选项不正确;
C、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是胆矾的用途,该选项不正确;
D、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胆矾的制法,该选项正确。
故选:。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8.【答案】
【解析】解:、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9.【答案】
【解析】解:、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0.【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的判断。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
A.粉笔折断只是将粉笔断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棉纱织布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汽油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1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A.苹果酿果醋有新物质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西瓜榨果汁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糯米酿甜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鲜奶制酸奶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2.【答案】
【解析】解:、水通直流电变成氧气和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通过降温变成冰,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通过加热变成水蒸气,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水通过活性炭吸附,除色素和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由以上分析可知符合题意。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解答】
A、玉柄雕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骨笛打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彩陶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金简刻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14.【答案】
【解析】解:、酒精燃烧、动物呼吸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玻璃破碎、磨成面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红磷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水滴石穿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铁丝弯曲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答案】
【解析】解:、液氮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液氮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热,是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正确;
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很稳定,是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错;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以防腐,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故C错;
D、氧气用于炼钢和气焊,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是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6.【答案】 因为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死灰复燃 百炼成钢千锤百炼等 蜡烛融化时没生成新物质则发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发生化学变化。
【解析】解:上述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理由是:都没有新物质产生;
举出至少两个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成语为:死灰复燃,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百炼成钢、千锤百炼,炼铁工艺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李商隐的无题中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明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道理为:蜡烛融化时没生成新物质则发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发生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
;因为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死灰复燃;百炼成钢千锤百炼等;
蜡烛融化时没生成新物质则发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发生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无色无味气体 供呼吸 氧化性 植物光合作用
【解析】解: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不易溶于水,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氧气可用作潜水、医疗急救、登山,也可用作炼钢、气割气焊,属于用途,即: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提供氧,具有氧化性,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
自然界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无色无味气体;供呼吸;氧化性;植物光合作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8.【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度不大,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是解题关键。
【解答】
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属于物质的用途,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属于物理性质。
19.【答案】石棉网 坩埚钳 发出耀眼的白光 放出大量热 白色粉末状固体 镁氧气氧化镁
【解析】解:镁带燃烧,图上的实验仪器有石棉网、坩埚钳;做镁带燃烧实验,燃烧前镁带是银白色的固体,燃烧时观察到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反应后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是变化后生成了新物质。该变化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镁氧气氧化镁。
故填:石棉网;坩埚钳;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白色粉末状固体;镁氧气氧化镁。
可以根据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依据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
本题是一道简答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表达式的书写。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