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3 16:1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2
0
2
1
部编版 语文
五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
  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和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方法。
交流平台
交流目标
  首先读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还有哪些发现,加深对课文表达方法的理解,如《白鹭》蕴含着作者对白鹭的美的欣赏和赞美,《珍珠鸟》蕴含着人与鸟之间的情意,使人感受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然后与大家交流以前学过或读过的文章,说说对实际生活中某些事物的感受,加深对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方法的认识。如,看到树叶飘落,可能会产生“叶落归根”“奉献一生”“自由快乐”等感受。
交流平台
交流内容
《桂花雨》一文就是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描写了摇桂花的事;最后写总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桂花使作者的思乡情有所依托,所以课文才感人。
范例展示
我觉得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出了作者对一种事物的感受,就像单元提示语写的那样——一花一鸟总关情。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还发现作者在描写事物时,都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进行细致描写。这使我感受到了他们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如,《落花生》一文,作者抓住花生“外表不好看,但有用”这一特点,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白鹭》一文则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美和情态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我觉得如果想写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就要把事物与自己的感情密切结合起来。借助身边的具体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如,看树叶飘落想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由日出想到“新起点、新希望”的乐观态度;其貌不扬的仙人掌让我想到它百折不挠的性格,鼓励我不屈不挠,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先读一读这三组句子,想一想: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运用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如果不用这种方法,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还可以仿照上面的句子,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描述生活中某些事物的特点,如白杨、蜡烛等。
老师来指导
  这三组句子都采用了对比的写法,都是先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瓜架别致生动。然后写与它相比较的事物的特点: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挂在枝上;白鹤、朱鹭和苍鹭体形稍大;石狮子和旗杆没有生机。将所描写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能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对事物的喜爱之情。
答案供参考
白杨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枝干挺拔,充满向上的力量,并不似藤萝那般依附于高墙。
蜡烛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像鲜花那样美丽芬芳,也不像玩具那样好玩有趣,可它会在漆黑的夜里为我们带来光明。
我会用对比
  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开辟: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姿态: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
·
·
·
·
·
·
·
温和:(形容气候)
(形容性格)
像“开辟、姿态、温和”这样有多个意思的词属于多义词。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先自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或用这个词语说出类似的句子,从而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然后,练习将“温和”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完成句子练习。最后,练习将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中说话,如“简单”“精神”“便宜”等,体会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老师来指导
  第一个含有“开辟”的句子的意思:这地本是荒着的,荒草丛生,不能长任何东西,要种花生就必须让它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所以,“开辟”在这里有“开垦”的意思。第二个含有“开辟”的句子的意思:人工智能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崭新的事物,它开创了新的领域,所以“开辟”在这里有“开创、建立”的意思。
用上面的方法理解可知:“姿态”在第一个句子中是“姿势、样子”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中是“态度、气度”的意思。
温和:(形容气候)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形容性格)他谦和儒雅,性情很温和。
答案供参考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日积月累





作者我知道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李世民登基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始终踏实勤奋,深得李世民赏识,李世民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走进背景林
帮你释词语
①〔垂緌〕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②〔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③〔流响〕指蝉连续不断的鸣叫声。④〔疏〕开阔、稀疏。⑤〔藉〕凭借。
  
帮你解诗意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持续不断的蝉鸣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响亮的蝉鸣之所以传得远,正是因为它在高处,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伴你欣赏诗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蝉的外形、习性、声音,实际上是借物喻人。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的,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故说“饮清露”。“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是说蝉之所以能够叫声清亮、高远,完全是因为自己站得高,而并不是借秋风的威力。做人也是一样,只有自己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诗歌借助对蝉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清远的品行和志趣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