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2 21:5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到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缔约国”是指(  )
A.德国和奥匈帝国 B.德国和俄国
C.英国和奥匈帝国 D.英国和俄国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  )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水火不容
B.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
C.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帝国主义重分世界的矛盾日趋激烈
3.右面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漫画可以说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
C.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
D.大战结束后的钩心斗角
4.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从这一事件中得到的教训是 (  )
①恐怖主义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②刺杀行动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③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活动 
④个人英雄主义能够拯救民族危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属于同盟国一方;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协约国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C.协约国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自身利益为前提
6.“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炸毁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这段文字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惨烈闻名的典型战役是(  )
A.萨拉托加大捷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太平洋战争
7.持续的轰炸使法国大量的农田变得寸草不生,近百万只羊、无数头牛和约50万匹马被消耗;近100万栋建筑物及难以计数的铁路与公路、许多桥梁和大部分工厂被破坏。上述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的影响是 (  )
A.国际政治地位大幅度下降
B.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C.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
D.经济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
8.下表反映出一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军需品生产量出现了明显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一战交战国军需品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14年9月 1917年
交战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16 25 50 15
钢 16 25 58 16
煤 346 355 851 340
A.意大利转投协约国 B.美国加入战争
C.俄国退出战争 D.德国战败
9.1933年4月,蒋廷黻在《独立评论》上撰文指出:“上次大战只有战败者,没有战胜者,因为就是号称战胜的英法在战后的富庶和安乐不但不及战前,并且十五年的努力尚不足以复原。”这场战争“只有战败者,没有战胜者”主要是因为 (  )
A.战争目的在于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B.战争通过和平谈判而结束
C.战争大大削弱了交战双方的实力 D.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秩序
10.“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参战各国的死伤人数超过3000万。”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②“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结束
③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④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1.随着西方列强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保加利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改正:
【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后逐渐扩大到非洲、美洲等地。
改正:
【 】(3)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改正:
【 】(4)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赛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
改正: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英、法、德三国实力对比表
英 法 德
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3350 1060 290
(1)根据材料一,谈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还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管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2)请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及“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维护者,应该予以肯定。
(3)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 为什么
(4)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灾难。请你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维护世界和平。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A 2.D
3.A [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和“巴尔干麻烦”并结合所学可知,漫画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一战前,巴尔干地区被称为“欧洲火药桶”,帝国主义国家在这里的矛盾尖锐,故A正确。
4.C 
5.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6.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约10个月,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材料所描述的战争场面与凡尔登战役相符,所以B符合题意。
7.D
8.B [解析] 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表在1917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协约国优势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综合实力。故选B。
9.C
10.B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这里的“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①②表述错误。故选B项。
11.(1)【×】 “保加利亚”改为“塞尔维亚”
(2)【×】 “美洲”改为“亚洲”
(3)【√】
(4)【×】 “凡尔赛”改为“凡尔登”
12.(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并没有迅速结束;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阵地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3)不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
(4)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和平让战争走开;珍爱生命,远离战争。(答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