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
习作:有你,真好
习作要求
1.能选择一个人,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情感。
2.能通过对印象深刻场景的描述,把事情写具体。
美美:我想写学校收发室的王爷爷。冬天,我们出教室不戴帽
子,王爷爷会及时提醒;王爷爷还给一年级不会系鞋带的小学生系鞋带。每天王爷爷都会站在校门口,笑呵呵地跟我们打招呼。
乐乐:我想写我的同桌李小鹏。每当我遇到难题时,他都会耐心地给我讲解;每当我上课走神时,他都会悄悄地提
醒我;每当我灰心失望
时,他都会鼓励我。
习作选材
欢欢:看到“有你,真好”这个题目,我就想起了我家楼上的周叔叔,每次家里有困难都是他来帮忙,他帮我家通下水道、陪我奶奶看病、
给我辅导作业,他就是我们家的
“及时雨”。
习作构思
1.唤起记忆,打开思路。
先抓住标题中的“真好”,确定一个选材范围,是帮助过自己的人还是对自己有影响的人,或者是对集体有贡献的人等;然后从写作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角度打开思路,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选择习作素材。
习作构思
2.聚焦对象,细化选材。
锁定了写作对象后,还需要提供支架,进一步回忆自己与这个写作对象之间发生过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某件事或某些事,当时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先填填表格,确定选材范围。
有你,真好 印象深刻的事情 当时的场景
习作构思
3.习作表达,评价修改。
根据教材中的提示梳理出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如,这篇习作是向某一个人倾吐心声吗?写出了这个人的“好”了吗?是否选择了典型事例来体现这个人的“好”?典型事例中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否写具体了?是否流露出“我”的真情实感?对照以上标准,同学之间互相评价,针对自己习作的问题进行修改。
习作范文
当我看到“有你,真好”这个作文题目时,我脑海中闪现的是住在我家楼上的周叔叔。 他个子不高,胖胖的,讲起话来瓮声瓮气的。我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奶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不信,你听……
“芳华,快点去楼上找你周叔叔,咱家的下水道又堵了,脏水流得满地都是。”奶奶在厨房大声地喊道。我急忙跑到楼上,边敲门边喊:“周叔叔,我家下水道堵了,奶奶请你帮个忙。”“好,我这就来。”话音刚落,周叔
有你,真好
①
②
点击词句段
①开篇点题,语言利
落,简洁明了。
②过渡巧妙,省略号
用得恰到好处。
叔就拿着工具包走了出来。他来到我家,二话没说,几大步走到厨房,连手套都没有顾得上戴,就蹲下来用手一把一把地掏下水管里的脏物。 看着那又黑又臭的脏
物,我捏着鼻子跑回了自己的卧室。
“芳华,卫生间的水龙头漏水了,我弄了半天也没弄好,去找你周叔叔吧!”奶奶无可奈何地说。“什么活儿都找周叔叔,他又不是你儿子。”我小声嘀咕着。“他比我儿子都亲,你爸妈不在家,咱家全靠你周叔叔照顾了,要是没有你周叔叔,咱祖孙俩的日子能过得这
③用人物的语言、
动作来突出周叔
叔急他人之所急,
想他人之所想的
品格。语言流畅,
用词准确。
③
么顺遂……”奶奶不停地唠叨着。是啊,爸爸妈妈出国都两年多了,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周叔叔帮忙照顾着,周叔叔就是我们家的“及时雨”。
记得那是去年的冬天,下了一场冻雨,路面像镜子一样。奶奶在去菜市场的路上摔倒了,小腿骨折。周叔叔就成了我家的“男保姆”,买菜、做饭、洗衣服,外加给我辅导功课。每隔两天他还得背奶奶去小区诊所换药,诊所的护士阿姨以为他是奶奶的儿子,到处夸他孝顺、懂事。
周叔叔不是我的亲人,却胜似亲人。我总想对他说
④通过“我”与奶奶
的对话,揭示出事
情的前因后果,构
思精巧。
⑤这是第三件事,以
“我”的叙述为主,
与前两件事的叙述
风格不同。这让文
章起了波斓,有了
看点。
④
⑤
点什么,可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我对周叔叔的感激之情呢?今天,我找到了这句话——有你,真好。
⑥情之所至,呼之
而出。首尾相应,
浑然天成。
总
评
习作构思新颖,主题鲜明。作者通过三件小事,塑造了一个热心助人,无私奉献,可亲可敬的周叔叔的形象,事与事之间街接自然,有详有略。习作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情节感人,语言流畅,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⑥
学习修改
李老师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信心,老师相信你能行。”我不好意思地说:“知道了。”李老师又说:“那就打开书,我们把这个知识点再复习一下。”我说:“好的。”
这是一个习作片段,描写了李老师与“我”的对话。对话的形式单一(通篇使用“XXX说”),读起来枯燥,缺少灵动性。一般来说,对话的形式有四种:一是提示语在前;二是提示语在中间;三是提示语在后;四是省略提示语。在描写对话时,这几种形式穿插使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来修改一下:
李老师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信心,老师相信你能行。”
“知道了。”我不好意思地说。
“那就打开书,我们把这个知识点再复习一下。”
“好的。”
第一组对话将人物关系交代清楚了,第二组对话的提示语就可以省略了。将第一组对话的形式再略作调整,读起来生动鲜活了许多。
解
析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八
能总结和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交流平台
交流目标
先互动交流,了解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回顾运用,实践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最后梳理总结,体会不同的文章要用不同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交流平台
交流内容
欢欢:有些课文内容比较零散,可以运用“将各部分内容连起来”这一方法把握主要内容。例如,《盼》这篇课文以“新雨衣”为线索,围绕“盼”字,描述了“我”有雨衣盼变天,天下雨盼外出,没法出门盼雨停,盼来雨天快乐出门等小事。我们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把这些紧紧围绕中心意思的事例连接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范例展示
乐乐: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比如,《开国大典》这一课,从题目入手我们就知道课文记叙的是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所以“关注文章题目”也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美美:有些文章在内容上有中心句、抒情句,在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抓住这些关键的语句稍加改动,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抓关键句法。如《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通过“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这几个关键句,就能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丽丽:文章的类型不同,因而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也会不同,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灵活运用。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各组题目,说说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
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军神
开国大典 “诺曼底号”遇难记 草船借箭
在牛肚子里旅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竹节人 桥 芦花鞋
这是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作题目。
这组题目很有意思,因为……
先分行阅读教材中呈现的课文题目,通过观察和比较,借助泡泡中的提示语,发现每一行题目各有什么特点,从而归纳出拟题的几种基本方法。然后从本册教材和自己平时的习作中寻找,运用不同方法拟定的题目,可以设计一张表格,分类填写。最后选取习作或课外读物中的文章,练习拟题。
老师来指导
欢欢:《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以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作题目,简洁明了,让人一看就知道文章写的是谁,人物有什
么特点。如《少年闰土》,题目点明了描写的人物是闰土,而
且是少年时期的闰土。
乐乐:《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以事件作
题目,让读者对文章所记叙的事件有了大体了解。
答案供参考
美美:《竹节人》《桥》《芦花鞋》以事物的名称作题目,简单地交
代了所要描写的对象。
丽丽:《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慢性
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几个题目形象新颖。如《慢性子裁
缝和急性子顾客》运用了一对反义词,一下子就激起了读者
的好奇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饱经风霜的脸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
先了解一下“饱经风霜”“深处”的意思。(“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深处”指深的地方。)再读一读这两组词语,边读边想象,把词语的意思与想象的画面结合起来。最后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词语,把想象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写的时候,语句要通顺,用词要准确。
老师来指导
爷爷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沟壑纵横的皱纹,那是岁月在他脸上的刻痕。高高的颧骨,眼窝深深地凹陷下去,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但是整张脸又是那么坚毅和沉着,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和困苦,他仍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答案供参考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书写提示
老师来指导
本次“书写提示”的内容是了解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楷书代表作之一。它楷法精到,结构严密,是初学楷书的范本之一。学习柳体要先读帖,注意用笔和架构特点。柳体笔画弹性十足,架构神采奕奕,中宫有所收紧,重点笔画伸展自如,有飞扬之势。读懂了,下笔书写时才会心中有数。
日积月累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帮你解句意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出自《答客诮》。意思是说真正的英雄都有丰富的感情,爱怜子女的人同样是大丈夫。这是鲁迅于1931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中的前两句,后两句是“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wū)菟(tú)”。古代楚人称虎为“於菟”。全诗的意思是: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还会时时回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帮你解句意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出自《故乡》。意思是希望之路是走出来的路,是实践出来的路,是探索得来的路。这句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鲁迅以此启发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开创美好未来。
帮你解句意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出自《学界的三魂》。“民魂”指的是民族精神。这句话强调了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它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鲁迅认为民族精神是最宝贵的,只有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中国才有真进步。
帮你解句意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出自《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句话说明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中国的脊梁”是指那些推动中国历史不断前进的优秀人物,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从鲁迅先生所说的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起来收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
——《欣慰的纪念》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 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门外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