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
一、填空题
1.小球在轨道上2秒行驶了4米,小球的速度是每秒____________米。我们可以利用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
2.“过山车”轨道长度不变,起点越_______,小球运动的速度越_______。
3.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比较相同距离内所用的_______来判断,也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_______来判断。
4.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轨迹)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__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__运动两种方式。
5.通过实验发现,同一物体在不同斜面上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斜面坡度越大,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得越_____________;斜面坡度越小,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得越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6.在相同的时间内,小华跑了45米,小红跑了40米,小明跑了47米,( )跑得最快。
A.小华 B.水红 C.小明
7.曲线运动的运动轨迹是( )
A.一条直线 B.一条曲线 C.都有可能
8.长方体文具盒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 )。
A.滑动 B.滚动 C.摆动
9.坐在航行船上的乘客,相对于岸边的树来说是( )。
A.静止的 B.运动的 C.不确定
10.加快小球在过山车轨道上的运动速度,下列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 B.用更加光滑的轨道做过山车
C.减小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 D.减少弯道
11.要保证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速度有变化,设计时需要( )。
A.轨道设计得稳固些 B.全部是曲线轨道 C.轨道的坡度有变化
12.玩跷跷板时,坐在两端的小朋友的运动形式,与( )时的运动形式最相似。
A.轮船前进 B.钢尺振动 C.青蛙跳
13.在制作“过山车”时,不能让小车的运动速度更快的是( )。
A.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 B.减少曲线轨道
C.用更光滑的轨道做过山车 D.增加曲线轨道
三、判断题
14.运动员立定跳远时,从运动路线上来看,属于曲线运动。( )
15.斜面的高度和物体的形状都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
\16.在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我们要轻轻地将物体放在斜面上。( )
17.小球快速冲出桌面后是直线往下掉的。 ( )
18.我们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则选的参照物一定是静止的。 ( )
四、简答题
19.对诗“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你是怎样理解的?
20.设计“过山车”要注意哪五点?
五、综合题
请看图,如图是一个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小球从A点自由滑下后,依次经过B、 C、 D 点。
21.由图可知,小球在( )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A.AB段 B.BC段 C.CD段
22.在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小球运动得(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一样快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2 距离 时间
2.高(低) 快(慢)
3.时间 距离
4.直线 曲线
5.快 慢
6.C
7.B
8.A
9.B
10.C
11.C
12.C
13.B
14.√
15.√
16.√
17.×
18.×
19.坐船的人随着小小竹排在江中前进,而两旁原本不动的巍巍青山让你感觉在后退。前一句是以巍巍青山作参照物,后一句是以小小竹排作参照物。
20.(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6)在制作过程中,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
21.B
22.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