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2章
了解生物圈章末复习
七年级上册
复习目标
1.什么是生态因素?生态因素的类型?
2.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3.什么是生态系统及组成?如何书写食物链?
4.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
知识梳理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一、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水草
水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种内互助(合作)
种内斗争
寄生
竞争
捕食
种间互助(合作)
共生
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如: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3)制定计划(设置两种不同的环境:明亮和黑暗,其他条件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6)表达和交流
注:对实验材料的处理: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会出汗。
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
蚯蚓的排泄物使土壤变得更肥沃。
1. 香蕉在北方地区不能很好的生长,影响它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
A. 北方降雨少 B. 北方温度低
C. 土壤酸碱度不适 D. 光照强度不够
2. 有种太阳鱼,在生下过多的太阳鱼卵或幼鱼时,就会将它们吃掉,这种现象属于( )
A. 捕食 B. 共生
C. 种内斗争 D. 种间斗争
B
A
知识小测
二、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
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生产者:自养型生物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湿度等
一片森林
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
草→鼠→蛇→鹰
草→兔→狐狸
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草原 B.一座城市
C.一群大雁 D.一条河流
2.下列表示正确的捕食食物链的( )
A.昆虫→蛙→蛇
B.青草→昆虫→蛙→真菌
C.青草→昆虫→蛙→蛇
D.太阳→草→昆虫→蛙
C
C
知识小测
三、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太平洋 B. 生物圈
C. 亚马逊雨林 D. 北京
2.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哪三类生态系统( )
A. 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B. 荒漠、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
C. 陆地、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
D. 森林、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B
A
知识小测
1.(2020 孝感)某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丙→丁”这样一条食物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等组成
B.甲、乙、丙、丁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若该食物链所在的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则丁体内的污染物最多
D.该食物链中的丁作为腐生性微生物可分解烂菜叶、橘子皮等厨余垃圾
D
连线中考
2.(2020 海南)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②→③→⑤构成一条食物链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于①
C.④体内富集毒素最多
D.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退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