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训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加油站是重要的防火单位,在加油站必须张贴的警示标志是( )
2.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
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
3.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4.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既供热又使白磷与氧气隔绝
5.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7.去年,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在南海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
A.甲烷水合物 B.一氧化碳
C.氢气 D.氨气
8.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B.钻木取火:提高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9..煤、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必须( )
A.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得氢气作燃料
B.大量砍伐树木作燃料
C.用高粱、玉米酿造酒精作能源
D.开发太阳能、核能、风能等新能源
10.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煤做成蜂窝煤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煤燃烧更充分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有机物都含有 C 元素,所以 CO、CH4、C4H10均属于有机物
D.管道煤气有毒,在厨房放一大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11.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
①未点燃酒精灯,白磷不燃烧;
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
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左边玻璃管的水位上升到刻度“1”处;
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若把白磷换成木炭,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B.操作③的现象,说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0%
C.对比①②的现象,说明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D.对比①④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1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B.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C.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3.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 __。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 __。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__ __。
14. 如图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图1的实验中,分别用玻璃棒蘸取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后移开,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用品 实验现象
蘸有酒精的玻璃棒 产生火焰
蘸有水的玻璃棒 无明显变化
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2的实验中,a、b处放有少量白磷,c处放有少量红磷。观察到a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观察到a处白磷燃烧、b处白磷不燃烧,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3)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图3),图2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
15.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给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燃烧不当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1)燃料不完全燃烧既浪费资源,产生的气体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研究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现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
将燃烧匙内木炭灼烧至红热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将注射器内氧气迅速推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炭发白光。该实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有关。燃烧的剧烈程度还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日常生活实例)
(2)小明、小刚同学在研究灭火的原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分别在两个小铁盒中倒入少量植物油并点燃,小明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冰水共存的液面上,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该实验证明了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刚同学将一块湿抹布盖在小铁盒上,火焰也立即熄灭,他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溪的燃气改造工程,使更多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新能源________。
17.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建造空间站的能力。
(1)空间站里的氧气主要来自电解水。电解水时,氧气在电极的__ __极产生。产生的氢气与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能将沉重的空间站各舱段送上太空,“长征五号”的箭芯采用液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气燃烧具有__ __的优点。
(3)“长征五号”的助推器用液氧、煤油作推进剂。
①航天煤油可由优质石油分离而来,这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 __不同进行分离的。
②我国适合炼制航天煤油的石油非常少,目前已经实现通过煤的液化制取优质航天煤油。煤液化制煤油发生的是__ 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18.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利用图甲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2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__ _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 __。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 __。
(4)乙醇是一种清洁燃料,但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现有207 g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点燃后发生如下反应:3C2H5OH+8O2xCO2+2CO+9H2O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__ __;
②计算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8分)
19.秸秆是一种相对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平均含硫量只有千分之三点八(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为百分之一(1%)。某地燃烧秸秆的发电厂一年燃烧秸秆约2.0×105 t,可节约煤1.0×105 t。假设燃料中的硫元素经燃烧后全部转化为SO2,试计算该发电厂燃烧秸秆比燃烧煤每年可少排放SO2多少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DBACDA 7-12ABDACD
二、填空题
13. (1)清除可燃物
(2)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隔绝氧气
14.(1)可燃物 C2H5OH+3O2CO2+3H2O 。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环保,防止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
15. (1)氧气的浓度(或氧气的含量) 将煤做成蜂窝状,燃烧更剧烈(或木材架空后燃烧更旺等)
(2)环境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16. (1)混合物
(2)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CH4+2O2CO2+2H2O 清除可燃物
(4)太阳能(合理即可)
17. (1)正 4H2+CO2CH4+2H2O
(2)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3)沸点 化学
三、实验探究题
18. (1)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②④ ③④
(3)防止污染空气
(4)4 84 g
四、综合应用题
19. 解:每年减少排放的总硫量为
m(S)=1.0×105 t×1%-2.0×105 t×3.8‰=240 t
转化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m(SO2)=2m(S)=2×240 t=480 t
答:燃烧秸秆比燃烧煤每年可少排放480 t SO2。(也可用方程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