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九年《曹刿论战》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语文九年《曹刿论战》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25 08: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下《曹刿论战》
嘉兴市第一中学 王小二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4、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积累古今义不同的实词;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险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板书: 21、曹刿论战《左传》
(二)新授:
1、学生依据课文注解了解《左传》,并作必要补充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听课文录音,解决常规问题
(1)字词整理:
刿(guì) 又何间焉(jiàn) 鄙(bǐ) 弗敢专也(fú) 小惠未编(biàn)
小信未孚(fú) 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 辙(zhé)轼(shì) 竭(jié)
盈(yíng) 旗靡(mǐ) 夫(fú) 帛(bó)
(请学生给课文中的字词注音,并一起朗读、识记)
请学生齐读课文,检查学生字音和节奏
(2)请学生概括复述课文大意
(学生独立思考,后作全班交流)
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曹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
(3)请学生给课文梳理结构:
(学生独立思考,不能完成的可以讨论,后作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段)曹刿以身作则,明确鲁国的战前准备。
第二部分(第2段)曹刿指挥战争。
第三部分(第3段)曹刿对战争取胜原因的分析。
3、研读学习第一部分
(1)疏通文意
①先对照文下注释,独自翻译全文(有疑难的作记号)。
②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解决疑难的字、句。
③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全班讨论解疑。
重点字词积累:
十年春,齐师伐我。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 小惠未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问题探讨,以下问题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如不能解决的提出交全班讨论解决。
①文中哪一句话点明曹刿请见的原因,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曹刿怎样的品质?
(交流:爱国、深谋远虑,非“肉食者”)
②“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又是作山明评价的?
(交流:三方面: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③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交流: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4、请学生再次齐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第一部分的认识(如还有时间,请学生背诵)
三、小结、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部分;
2、预习自学第二第三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以问题形式检查形式对第一部分内容的掌握;
2、检查形式第一部分的背诵情况;
3、检查学生对第一部分重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过度:曹刿肯定了鲁庄公的战争条件后,还说“战则请从”,由此可知,对战争充满信心,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曹刿是如何来指挥战争,使长勺之战成为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的。
二、新授:(学习第二第三部分内容)
1、请学生齐声朗读第二第三部分内容
2、疏通文意
(1)先对照文下注释,独自翻译全文(有疑难的作记号)。
(2)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解决疑难的字、句。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全班讨论解疑。
第二部分重点字词:
公与之乘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第三部分重点字词:
既克,公问其故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 难测也
3、问题探讨,以下问题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如不能解决的提出交全班讨论解决。
课后研讨与练习一3、4题
(学生思考,交流,归纳并板书)
(1)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击时机的?
公将鼓之——未可——齐人三鼓——可以 反击
反击时机
公将驰之——未可——下视探望——可以 遂逐
(2)鲁国获胜后,“公闻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追击时机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辙乱旗靡 故逐之
4、请学生齐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思考:学了课文后,你心目中的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深谋远虑、爱国、突出的军事才能、果断……
5、在第4题的基础上,思考课后研讨练习二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双方交锋,突出曹刿的形象。
小结:文章详略的安排是由作者的目的决定的。
三、拓展延伸
请学生联系国际形式,结合自己所知道的情况,谈谈战争中“民心向背”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四、总结全文: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五、巩固练习:
1、加点字解释:
十年春,齐师伐我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安能辨我是雌雄
2、据斜体字相应的成语: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故克之——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殚精竭虑、精疲力竭 观其辙 ——南辕北辙、重蹈覆辙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并能默写
2、完成作业本
3、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结合课文,展开想象,将曹刿“论”战改写为曹刿指挥战斗的片段。
板书设计: 22、曹刿论战 《左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