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2 23:2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学习目标: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三、红军万里长征——打开革命新局面
一、国民政府统治——沿袭专制旧本质
阅读教材P126—127,完成下列大事记。
宁汉合流
皇姑屯事件
国民政府继续北伐
济南惨案
1927年秋
1928年
1928.5
1928.6
1928.12
东北易帜
1.政治特征:
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学习拓展(p131页)
为何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②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①国民党专制统治
思考:国民政府为什么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导言)
思考: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有何不同?
实质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
一、国民政府统治——沿袭专制旧本质
【问题探究】
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有何不同?
国民革命时期北伐 二次北伐
目标
组织基础
实质
结果
推翻北洋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统一中国
打倒张作霖,对日妥协(绕道)
形式上统一全国
失败
不同利益集团的军阀
国共合作
反帝反封建
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
为什么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统一中国?结合学习拓展(p131页)
原因:
1、地方实力派军阀与中央分庭抗礼;
2、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及政权;
3、帝国主义强占的租界、租借地,还有甲午后日本占领的台湾及澎湖列岛。
1、蒋桂战争
2、蒋冯战争
3、中原大战
派系林立 四方割据
他们缺乏效命国家的意识,只要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可以长期与南京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将见机行事,甚至还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较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经济特征:
②官僚资本压迫民族工业
①民族工业有较快发展
原因:①南京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
②政府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和币制改革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④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
材料 当时中国人如此地投入其心力于国家建设,并不是由于当时国民政府有系统、有计划的规划,毋宁是由于中国人寄望于一个新的全国性政权不同于北洋政府及一些地方割据势力,大家盼望这一个新政府能执行孙中山承诺的理想及其描述的愿景。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影响:(1)促进民族工商业一定程度的发展;
(2)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压迫民族工业;
(3)为抗日战争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
通过改订新约运动,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未能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一、国民政府统治——沿袭专制旧本质
官僚资本主义
材料 官僚资本还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民族工商业受其压迫摧残越来越严重;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
材料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中国的最大一家民族烟草企业。1927年全盛时职工达万余人。此后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下开始衰退,出现连年亏损的局面。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强迫低价收买公司股票,从而控制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材料 四大银行成为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在全国产业资本中,官僚资本所占的份额高达24.8%。
特点:
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官僚资本:主要是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积累起来的资本。
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对内依封建主义、对外投靠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四大银行是官僚资本的敛财工具;
官僚资本以入股形式渗透吞并民族企业;
民族工商业受官僚资本的侵蚀和摧残。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果夫、陈立夫
这样的国民政府能带给中国一个怎样的未来?
对外:依靠帝国主义,卖国软弱
对内:专制独裁,新军阀勾结混战,官僚资本主义强取豪夺
小结: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政治、 经济、外交等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也为抗日战争做了一些准备。但本质上它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仍是国民党专制统治。
事件 意义
1927.8.1
1927.8.7
1927.9
1927.10
阅读教材P127—128,结合人教版地图册P74,完成下列表格。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湘赣边
秋收起义
建立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以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1927.8.7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7.7
1927.8
1927.10
“四一二”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后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旧革命道路失败,革命危在旦夕
为什么要开辟?如何开辟?开辟后革命发展如何?为什么能?
行动上新探索:武装反抗的开始,城市中心道路
城市中心道路失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城市中心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八七会议
1927.8
理论上新探索:强调武装反抗,关注土地革命
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主因:土地革命的进行
单击添加标题,建议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
单击此处编辑内容
单击此处编辑内容
单击添加标题,建议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
单击此处编辑容
单击添加标题,建议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
单击此处编辑内容
游击战争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政权建设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武装起义和根据地建设进行了理论探讨,相继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在革命实践中创新了理论,以理论进一步推动革命实践的发展
材料:井冈山斗争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开展的,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遭受重大挫折下的一次奋起,可以说,井冈山斗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检验,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理论和信仰的一次检验。因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很多人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感到迷茫,甚至感到绝望。有些意志不坚定开了小差,逃离了革命队伍。有些人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看不到星星之火的伟大意义和价值。
——摘编自左乐平、王仕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和理论开辟》
意义:(1)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2)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3)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
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的原因
根因:特殊国情决定,半殖半封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反动势力强大,农村革命力量雄厚。
国民党
共产党
攘外还是安内?
突围还是坚守?
胜利
失败
共产国际派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的德国人李德任军事指挥,他们放弃了前四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李德不顾中国国情和革命的特殊性,认为这场战争“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1.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共中央“左”倾错误
“左”倾:貌似革命激进,实则冒险蛮干,不是真正的左,加引号,是反意的用法。在军事斗争中表现不顾客观实际,为冒险蛮干,政治上表现为无限上纲,过火批判,经济上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三、红军万里长征——打开革命新局面
共产党内部关于革命道路的不同认识
材料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
材料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
材料 在当时“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的形势下,党应“暂时放弃城市”,而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农村”。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即可以联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以向城市进攻。这样,革命必然可以取得胜利。 ──《红旗》(1930年5月)
失败
夺取中心城市
推向全国
走苏俄式
革命道路
成功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走中国式
革命道路
国情决定
革命道路
2.过程 (1934.10---1935.1---1935.10---1936.10)
开始长征
陕北会师
遵义会议
三大主力会师
内容
意义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红军万里长征——打开革命新局面
路线:












西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吴起镇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1934.10.瑞金
1935.10.
1935.1.遵义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陕北会师
三军会师会宁1936.10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长征的伟大意义
材料一: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日平均行军37公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材料二:“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三:“(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鼓舞广大群众。
三、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红军万里长征——打开革命新局面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是要实现什么?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的内涵
大革命失败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认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农村包围城市”
“工农武装割据”
被迫长征
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八七会议
城市中心论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遵义
会议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长征的胜利
转危为安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1927-1937)
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