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学习目标:
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一、千里江山新气象
二、经济南移新发展
三、社会变化新风尚
目 录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千里江山新气象
——农业、手工业、商业
南宋 陆游
道边小寺名前平,残僧二三屋半倾。
旁分千畦画楸局,正对一山横翠屏。
修纤弱蔓上幽援,坚瘦稚柏当前荣。
稻秧正青白鹭下,桑椹烂紫黄鹂鸣。
村虚卖茶已成市,林薄打麦惟闻声。
泥行扶犁叱新犊,野馌烧笋炊香粳。
十年此乐发梦想,忽然到眼难为情。
上车欲去复回首,那将暮境供浮名。
小憩前平院戏书触目
预习检测
内容:第一子目 农业发展成就
要求:阅读课本p60内容,概括宋元时期农业发展与边疆开发的表现。
检测:请第一小组代表展示预习成果
1.农业篇:
1.农业篇:
稻麦复种
占城稻
引进良种
边疆开发
稻麦复种制: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获,然后翻耕播种麦子,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
茶棉种植
2.手工业篇:
预习检测
内容:第一子目 手工业发展成就
要求:阅读课本p60-61内容,概括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成就。
检测:请第二小组代表展示预习成果。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 (宋)苏轼《石炭》
宋代的通俗读物
五大名窑与彩瓷
棉纺中心在松江
采煤技术得提高
印刷成为新工业
2.手工业篇:
南宋哥窑鱼耳瓷炉
高8.8厘米,口径11.9厘米,足径9.2厘米
瓷炉造型古朴典雅,瓷身釉面布满大小开片,口沿微敞,腹底稍宽,鱼形双耳对称,是哥窑制作的精品之一。
3.商业和城市发展篇:
预习检测
内容:第二子目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要求:阅读课本p61-62内容,概括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检测:请第三小组代表展示预习成果。
基层市场和边境市场活跃
榷场 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在交界地区官方设置的边贸市场
3.商业和城市发展篇:
各级市场体系形成
城市
市镇
草市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元代纸币
纸币出现,商业资本扩大。
宋、元海上交通示意图
海外市 场繁荣
城市商业繁荣,娱乐丰富
立体的灯箱广告上写着“十千”“脚店”
外卖小哥
瓦舍
皇宫
规范之美
自由之风
偏居一隅
北宋东京 人口约有150万
南宋临安人口约有126万
唐长安 人口约有92万
城市
突破时空限定,城市经济属性加强
12-13世纪 城市人口 临安 (杭州) 130-140万人
威尼斯 10万人
伦敦 4-6万人
巴黎 4-6万人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
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即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市民阶层是一群有 有 又有 的群体。
由是产生了一种肆意喧闹的、新奇生动的、俚俗浅显的野俗风尚。
钱
闲
趣
市民阶层
《望海潮》
宋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cēn 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 ji)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市场化货币化城市化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宋元时期商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思考
4.城市兴盛,坊市制被打破,经济功能增强。
1.各民族间经济往来频繁,榷场贸易活跃。
2.货币需求量激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3.海外贸易发达,出现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
5.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市民阶层初步形成。
二、经济南移新发展
表 南北户数比较表
Q1:北宋人口布局有什么特点?
Q2:何时形成经济重心在南方的格局?
Q3:元朝时南北经济呈什么发展态势?
南宋 “苏湖熟,天下足”
差距扩大,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表现:
文化重心南移
影响:
交通运输发展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表三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①从南方考生角度来看,并不完全公平。
②从国家全局角度来看,南北分卷解决了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占有明显优势的问题,有利于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平衡南北利益。
材料 (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庙(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
——宋元之际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二)
Q5: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南方考生、国家全局)
Q4:为了协调南北文化差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三、社会变化新风尚
宋朝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合作探究
(1)、 门第观念淡化
材料二 真宗时,权顷一时的外戚刘美的女儿嫁给了开封茶商马季良;而刘美的儿子又娶来“起自裨贩”的嘉州土豪王蒙正的女儿。
材料一: (北宋皇帝)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唯才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不知为何方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 ——欧阳修
科举取士
婚姻观念
材料三:“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忧贵贱,谓之齐民。”
材料四: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宋朝政府要求地主与佃户要订立契约。家仆与主人的关系也不再是奴婢人身依附关系,而是经济意义上的雇佣关系。
——吴均《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2)奴婢制到雇佣制,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材料五: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宋)苏轼: 《策别安万民》
(3)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经济变化
社会变化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商业和城市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门第观念淡化阶层流动加强
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且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一个领先地位,同时社会层面也出现了新的进步的变化。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制度建设都很独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不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课堂小结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