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度上学期五校期中联考高二地理试卷 5.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 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
满分 100 分 时间 90 分钟
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 ④土地后备资源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0 年 6 月 17 日是第 15 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6.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2009 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思考并完成 1~3题。
C.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兴建防洪设施
1.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
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下面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其中②③之间存在不连续面。据此完成 7~8题。
A.①②④ B.①②③
7. 图中( )
C.②③④ D.①③④
A.①+②圈层为地壳 B.①+②圈层构成岩石圈
2.导致①中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C.③圈层位于下地幔 D.④圈层为外核
A.风蚀 B.水蚀
8.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圈层中可能是岩浆发源地的是( )
C.冰川侵蚀 D.海蚀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3.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下图为阿尔卑斯山脉及附近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示意图和该地区两幅地貌景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观示意 图。读图,完成 9~11 题。
9.形成甲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来源武汉已总体规划了 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
C.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
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
10.图中地貌( )
成 4~6题。
A.三角洲 B.河漫滩
4.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C.冲积扇 D.海蚀崖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11.图乙四地中颗粒物平均直径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最粗的是( )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A.① B.② C.③ D.④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高二地理 第 1 页 共 4 页
长白山天池(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湖,湖边有一种石头入水不沉,可浮在水 A.内蒙古草原一片枯黄 B.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面,这就是 著名的长白山浮石。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和长白山天池浮石景 C.阿尔卑斯山雪线较低 D.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风
观图”,完成 12 13 题
右图为 2018 年 3 月 2 日 08:00 我国部分地区的海平
面气压场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 16~17 题。
16.图中 P地的近地面的风向为( )
A.西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17.此时 ( )
A.甲地正在大雪纷飞 B.乙地正盛行下沉气流
C.丙地即将出现降温 D.丁地正处于晴朗天气
12.“浮石”属于( )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A.①岩 B.②岩 C.③岩 D.④岩
完成 18~19 题。
13.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
18.此时,北半球的季节可能是 ( )
A.岩浆活动 B.岩浆侵入 C.外力作用 D.变质作用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读“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 14~15 题。
19.此时图中为高气压中心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公元 399 年-412 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
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
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 20~22 题。
20. 法显西行求法途径龟兹、于闻时,发现当地多沙尘
14.图示甲、乙两盛行风中( )
暴天气。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 )
A.甲为西北季风,7 月最为盛行 B.甲为东南季风,1 月最为盛行
A. 气旋 B.暖锋
C.乙为西北季风,1 月最为盛行 D.乙为东南季风,7 月最为盛行
C.冷锋 D.反气旋
15.在乙风盛行的季节( )
高二地理 第 2 页 共 4 页
21.法显在天竺居住五年,发现当地 ( ) 25.最可能出现降水的时间是( )
A.终年湿热 B.雨旱季节分明 C.终年干热 D.冬季降水量大 A.17 日之前 B.18-19 日 C.20-21 日 D.23 日之后
22.公元 411 年 8 月,法显从师子国乘船返回中国。从师子国乘船到达苏门答腊岛期 26.甲气象站 18 日前气温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间,船只航行途中 ( ) A.太阳辐射 B.下垫面性质 C.纬度位置 D.地形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 D.顺水逆风 27.甲气象站海拔低,但 20 日前气温低于乙气象站的原因是( )
A.甲气象站受冷空气影响早 B.乙气象站海拔高,不受冷空气影响
下图是某一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 C.冷锋过境后,空气湿度增大 D.乙气象站降温快,冷空气下沉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图 b 处的气候特征是( ) 下图为四个不同地点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A. 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28.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B. 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24.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 C.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类型是(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A. 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29.乙地和丙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同,
B. 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不同 B.大气环流不同
下表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北侧两气象站监测的一次冷锋前后逐日平均气温数据(单 C.下垫面不同 D.人类活动的不同
位:°C),甲气象站位于山麓,乙气象站位于山坡,两气象站海 30.对丁地气候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拔相差约 600 米。据此完成 25~27 题。 A.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C.全年受西风控制
D.受东南季风与西北季风交替控制
高二地理 第 3 页 共 4 页
二、综合题(共 3 小题,40 分) 33.(12分)如图为非洲赤道低气压带 1月和 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1.(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右图为某节气太阳光照图,图中箭头表示地
球自转方向,弧线 ABC表示晨昏线。
(1)图示半球为 (填“南”或“北”)半球,图示节气
最可能为北半球 (填“夏至日”或“冬至日”)。(2分)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为 。(2分)
(3)弧线 ABC中表示晨线的是 ,表示昏线的是 。(2分)
(4)此日 B点夜长为 小时,D点日落时间为
时。 图示时间北京时间为 时,E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
年中最 (填“大”或“小”)值。(4分)
(5)比较 ABCDE五点的自转角速度大小,并说明极昼极夜的区域。(4分)
(1)判断 N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5分)
3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面图 1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其中河流河道平直,但南岸侵蚀较严
重。 图 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2)推测 P、Q两地 7月的水温高低,并分析原因。(3分)
(3)描述 1月非洲赤道低气压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1)图 1中①、②岩石分别对应图 2中 、 。(填字母)(2分)
(2)受河流影响,图①所在的岩层可能形成 (填“喀斯特地貌”或“雅丹地貌”),
该地貌主要出现在我国 (填“青藏高原”或“云贵高原”)。(2分)
(3)图 1中甲、乙、丙代表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 。甲、乙、丙
三处地质构造中可能存在泉水出露的是 ,利于储水的是 。(5分)
(4)图 1中河流的流向是 (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理由是 。
(5分)
高二地理 第 4 页 共 4 页2021-2022 学年度上学期五校期中联考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BAAA CADAC BADDB ACCDC BAACC DACBC
31.
(1)南 夏至日(2分)
(2)(23°26'N,90°E)或(23. 5°N,90°E)(2 分,位置可互换)
(3)BC AB (2 分)
(4 )24 16 14 小 (4 分)
(5)自转角速度:A=B=C=D=E。(2 分)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
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2分)
32.
(1) c b (2 分)
(2)喀斯特地貌 云贵高原(2分)
(3)背斜 向斜 断层 丙 乙(5分)
(4)自西向东(1 分)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侵蚀,图中河
流南岸侵蚀较严重,说明其位于河流右侧,故可判断河流自西向东流
(4分,合理即可)
33.
(1)热带雨林气候。(2 分)1 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7月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N 地
地处迎风坡;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受几内亚暖流影响。(3
分)
(2)P 地水温较高。(1 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P 地距大陆较
远,冬季水温较高;该海域盛行离岸风,Q 地有上升流,水温较低。
(2分)
(3)东段位于南半球,西段位于北半球。1月太阳直射点南移,东段赤
道低气压带移动到南半球,西段为海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南半球气温较低,赤道低气压带停留在气温较高的北半球。(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