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阅读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课件1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9《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阅读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课件16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3 12:2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千古怅叹却为何?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群文阅读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怀古诗
指诗人在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任务一:
登临古地,缘景入情
探究一:
1、《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分别描写了哪些景象?有什么作用?
登临古地,缘景入情
任务二:
念古人事,怀古伤(今)
探究一:
1、《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分别怀了哪些人?忆及了哪些事?为什么会想到其人其事?
念古人事,怀古伤己(今)
《念奴娇·赤壁怀古》背景探寻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不满王安石变法被调离京城,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在此期间,苏轼写了一些讥讽新法的诗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被人诬陷“愚弄朝政,妄自尊大”,被逮捕下狱,险些丧命,这就是牵涉苏轼多名好友的“乌台诗案”。后来宋神宗对他从轻发落,将其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上是把他当作政治犯发配到地方上去。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他游赤壁矶时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周瑜
年龄
职位
外表
功绩
年龄
职位
外表
功绩
苏轼
周瑜
对英雄人物的仰慕
对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四十五岁
团练副使
早生华发
功业未就
三十四岁
东吴都督
雄姿英发
功成名就
《永遇乐·赤壁怀古》背景探寻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但很快他发现韩侂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北固亭,联想到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悲愤不平!在这样的背景下,辛弃疾登上北固亭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
人物 故事简介 关键
词句 作用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拓跋焘(佛狸)
廉颇
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
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拓跋焘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英雄
怀念英雄,表达建功立业的理想。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草草
赢得
可堪
凭谁问
怀念古人,表达作者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
借鉴历史,委婉劝诫韩侂(tuō)胄不能草率行事。
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以廉颇自比,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却无人问津,他感到悲愤,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苦闷。
两首诗同是怀人,在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周瑜
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衬托
用典
用典:引用历史事件或古人的诗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志。
怀古诗特点:
1、形式上: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怀古”等。
2、内容上:
内容多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
3、手法上:
常用用典、衬托、融情于景等手法来委婉、迂回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4、主题上:
多为借古伤己、借古讽今、寄托理想
5、结构上:
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虽然诗中所用表现手法不同,但都有着相同的怅叹,有对国家命运之思,有对个人际遇之感,也有对理想抱负之叹。
小结
拓展阅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