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语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这首词,体会词作讲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3、感受苏轼旷达洒脱、豁达坚忍、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情怀。
析
标
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析
标
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题材?
怀古咏史诗
特点?
怀——怀念、怀想、情怀
古——古事、古人、古迹
写作规律:
临古地—怀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文艺全能状元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书法
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旷
世
奇
才
北宋
元丰五年
“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北宋
元丰五年
“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在黄州期间,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
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课文朗诵
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这首词写上片、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1、感受:壮阔、豪放、雄浑
2、上阙:主要咏赤壁,以写景为主
下阙:主要刻画了周瑜的英雄形象,并抒发自己的感慨。
1.临古地——泛写凭高远眺,所见所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阔大的长江
东:名作状,向东
眼前之景,大江体现空间之广阔
淘:冲洗、冲刷
历史的一切都会被带走,时光易逝
“千古”:时间悠远、人物众多
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1.临古地——点明题意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道:说
非赤壁之战地,借古抒怀:自己被贬遭遇的暗示
三国周郎赤壁
空间之广阔只在于“赤壁”
时间之悠远只在于“三国
人物之众多只在于“周郎”
对周瑜的敬仰之情
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1.临古地——“江山如画”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基调
乱 岩石山崖险怪 形 夸张 雄
奇
壮
阔
穿 山崖陡峭高峻
惊 江水之汹涌 声 比拟
拍 惊涛骇浪力度之大
卷 波涛巨大的力量 形、色 比喻
雪 水色纯白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这些环境恰恰就是英雄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渲染磅礴宏伟气势、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
1.临古地——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写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为写周瑜做铺垫
2.怀古人、忆其事——周瑜
周瑜个人档案
年龄
婚姻
外表
职位
际遇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小乔初嫁了
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3、建功立业的条件之一
雄姿英发
突出其英姿勃发的气质
2.怀古人、忆其事——周瑜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羽扇纶巾
描绘服饰装扮,现其儒雅风度
樯橹灰飞烟灭
时间短而战绩丰的鲜明对比
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2.怀古人、忆其事——周瑜
谈笑间
大敌当前,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从容潇洒
2.怀古人、忆其事——周瑜
周瑜个人档案
年龄
婚姻
外表
职位
际遇
34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为什么要这样写周瑜呢?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
嘲笑自己想多了,是一种无可奈何地自我解脱
早生华发
慨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
3.抒己志——周瑜vs作者自己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
惠州
儋州
常州
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59岁被贬惠州
62岁被贬儋州
66岁卒于常州
周瑜
苏轼
对比
周瑜和作者的比较
年龄:34
婚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年龄:47
婚姻:爱妻早亡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仰慕英雄怀古伤己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
①在与周郎的对比中,表达了一种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②人生的一切终会流逝,何必执着,自我安慰
3.抒己志——周瑜vs作者自己
随遇而安、乐观豁达
不仅祭奠明月
而且祭奠古人
更是祭奠过去的自己——心灵得到升华
一樽酒
思考:词中是如何运用烘托、映衬手法的,试作简要分析。
1、烘托手法:
“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
(1)词中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到周瑜一人身上,这是烘托手法的运用,以此来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2)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则又是以美人烘托周瑜,突出周瑜的风流潇洒,年轻有为。
2、映衬手法:
”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 另一方面 “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
词中有两种映衬:
(1)实景与虚景映衬:词中写赤壁的险要形势为实景,想象赤壁这战(火烧曹营)为虚景,二者相互衬托,虚实相济,是映衬手法的运用。
(2)词中写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也是映衬手法的运用,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的壮志未酬。
怀古诗词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1.怀古诗词特点:
(1)怀古诗常见情感:借历史古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抒发怀才不遇的感伤,寄寓忧国伤时的情怀 ,感慨昔盛今衰的兴替。
(2) 怀古诗常见结构及手法:
结构:临古地—怀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常用手法:对比、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运用典故、借古讽今
2.鉴赏思路:
(1)读懂注解,弄清历史背景(作者“怀”什么“古”)
(2)知人论世,领会作者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3)深入分析,体悟作者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4)总体把握,分析艺术手法(对比、虚实结合、借古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