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14 16:1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沉疴 侧隐 胆怯(què) 颐(yí)指气使
B. 阡悔 羞赧 滑稽(jī) 为(wéi)虎作伥
C. 气概 拜遏 证券(juàn) 锱(zī)铢必较
D. 贸然 喋血 哂(shěn)笑 追根溯(sù)源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乘坐城际快车去天津,速度真了不得,刚过20分钟,就 天津了。
②这次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 不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
③有关材料显示,“神七”的研制成功,带动了许多高科技产品的 。
A.临近 难免 面世 B.临近 不免 面市
C.邻近 不免 面世 D.邻近 难免 面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水球运动中,常常为了争夺一个球,几个运动员一齐钻进水中,于是,好几双胳膊在水里纠缠得不亦乐乎。
B.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别看他平日里寡廉鲜耻的样子,其实却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C.我国民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由于技艺拥有者的观念问题而只留给家人,但仍能薪尽火传,生生不息。
D.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有些企业可能没有应对经验,但可以向有经验的优秀企业邯郸学步,从而渡过难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名人代言医疗产品将从此退出电视荧屏。
B. 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上班期间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C.德国作家瓦尔泽的《恋爱中的男人》和巴西作家奥古斯托的《卖梦人》分享了本届“2009
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最佳作者的殊荣。
D.在东亚四强赛上,中国足球队以3:0的比分战胜韩国队,打破了32年来中国队逢韩必败的怪圈,重新点燃了国人对足球的希望。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文学家韩愈主张文章要反映社会现实,《师说》就是反映这一主张的代表作。
B. 《赤壁之战》是北宋知名史学家司马光作品。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纪传体通史。
C. 柳宗元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所著《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体的传记。
D.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沙场秋点兵”都是他的名句。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先是,左将军上官桀谋杀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阁曰:“不愿见。”吏牵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①之礼,致白屋②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侯。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③,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
时大将军光薨,子禹复为大司马,兄子山领尚书,亲属皆宿卫内侍。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愿赐清闲之宴,口陈灾异之意。宣帝自在民间闻望之名,曰:“此东海萧生邪?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望之对,以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卒逐昭公。向使鲁君察于天变,宜无此害。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贤,尧、舜之用心也。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主躬万机,举贤材,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对奏,天子拜望之为谒者。时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累迁谏大夫,丞相司直,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
(取材于班固《汉书·萧望之传》)
注释:①吐握:吐哺握发的简称。比喻求贤之心切。 ②白屋:茅屋。表示贱人所居。 ③仓头庐儿:奴仆。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引出阁曰 引:退
B.延颈企踵 延:伸长
C.卒逐昭公 逐:追赶
D.如是则庶事理, 庶:众多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光闻之,告吏勿持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①将军以功德辅幼主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C.①望之因是上疏 ②因人之力而蔽之
D.①明陈其职,以考功能 ②其孰能讥之乎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
(如果有应当)接见的官吏百姓,(都要让他们)裸体瘦身除去兵器
B.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这)恐怕不合乎周公辅佐成王时亲自求贤的礼节,表达对平民的敬意。
C.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
然而过分靠近大树就会违背自己本性,家臣的权势过大就会危及朝廷。
D.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
下达(命令)让少府宋畸问明情况,(让他)不要有什么隐讳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萧望之反对霍光接见士民搜身去除兵器的作法,赞赏周公吐哺握发之礼。
B.大将军霍光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霍禹、侄子霍山都在朝廷里担任了要职。
C.萧望之因为不服从霍光不被任用,而顺从的王仲翁等人都补任大将军史。
D.萧望之认为当时国家大雨雹,情景和春秋鲁国昭公时相似,应求贤驱灾。
第二部分(123分)
三、思考、积累(26分)
10. 第二大题文言文《萧望之传》中说“各从其志”,意思是“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请结合文章人物经历,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章谈谈自己对这一句子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6分)
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孔子闻之曰此五人者之所以为王者佐也不肖主之所弗安也故天子有不胜细民者天下有不胜千乘者。
(选自《吕氏春秋》)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0分)
(1)是故无贵无贱 , ,师之所存也。(《师说》)
(2) , ,如是而已。(《师说》)
(3)既其出, ,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4) ;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5)想当年, , 。(《永遇乐》)
四、诗歌阅读、鉴赏(7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
汉宫春① 陆游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②。人误许③,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④。花时万人乐处,攲帽⑤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注】 ①本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073年)春,当时作者刚从抗金前线南郑被调至成都后方,不被重用。②蛮笺:指蜀地所产的彩色笺纸。③许:推许、赞许。④灯山:把无数的花灯叠作山形。⑤攲(qī)帽:指歪戴着帽子。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羽箭”三句写作者回忆在南郑拉弓搭箭、挥鹰缚虎的戎马生活,充满战斗豪情。
B.“人误许”三句为作者自谦之语,表明自己并不像人们推许的那样拥有出众才华。
C.“吹笳”四句写作者暮归野帐,在悲笳声和纷飞大雪中写下壮美诗篇,气势磅礴。
D.“何事”五句写作者到达成都后看到的浮华景象,由此引发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
(2)简析 “花时万人乐处,攲帽垂鞭”两句中“攲”和“垂”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蹴鞠,“蹴”是踢的意思,“鞠”是用兽皮做的球。对蹴鞠记录的最早文献典籍是《战国策》,它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流行的蹴鞠活动。
西汉时期,蹴鞠不仅是底层民众的娱乐活动,也为贵族阶层所喜爱,就连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非常喜欢蹴鞠运动。西汉时期的军队,经常以蹴鞠活动来演练排兵布阵、训练士兵体格,将其作为“治国习武”之道。班固也曾把《蹴鞠二十五篇》列为兵书,认为应属军事训练的兵技之类,可惜后来这本书失传了。
到唐宋时期,无论是朝廷宴乐还是民间消闲,到处都可以看到蹴鞠的身影。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这就说明蹴鞠活动在当时的普遍。在《水浒传》中,施耐庵写高俅因球技高超而受宋徽宗赏识,最后甚至于被提拔当了太尉。
历史地看,蹴鞠运动的兴衰,是与统治者的喜好提倡与否密切相关。元灭宋后,马背上的蒙古族出于生活习惯,对汉族许多娱乐游戏不适应,也不提倡。蹴鞠运动开始从官办转移到民间,并逐渐丧失军事意义而成为纯娱乐性的民间活动。再到后来,蹴鞠与歌舞淫乐联系在一起。据记载,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领军出征,“不问军事,辄携樗蒲(麻将、牌九类)、蹴鞠”,渐渐失去相对于朱元璋的军事优势。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联系自身经历和宋朝灭亡的教训,认为鞠客不事产业,唯以娱人获利,把蹴鞠归为赌博之类,认为是颓废堕落、不思进取的象征。称帝以后,严禁军人蹴鞠。清朝入关后,将禁鞠政策扩大到民间,顺治、乾隆二帝都曾明令禁止蹴鞠活动。民间的蹴鞠活动因此受到极大限制,在我国发展了两千多年的蹴鞠活动逐渐衰微并最后消亡。
然而想不到的是,蹴鞠在世界其他地区得到光大。隋唐时期,蹴鞠运动经丝绸之路传入大食(今伊朗、波斯湾地区),再传欧洲,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最终形成现代足球运动。长期以来,西方人不承认中国古代的蹴鞠运动是现代足球的前身,主要理由是近现代200多年中国没有人会蹴鞠。2004年初,经专家、学者考证,中国古代的蹴鞠是足球运动的雏形这一结论才为国际足联所确认。2004年7月15日,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布拉特先生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向世界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
(取材于《蹴鞠——世界最古老的足球》)
14.下列理解或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战国策》中有春秋时各地流行蹴鞠的描述,蹴鞠因此而被确认为现代足球的前身。
B.元代成为中国古代蹴鞠运动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与元统治者的某些民族习惯有关。
C.清代统治者承袭朱元璋全面禁止蹴鞠的政策,这直接导致蹴鞠运动最终走向消亡。
D.2004年以前,西方人不承认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因为在中国没有人会蹴鞠。
15.依据原文内容,西汉及唐宋时期开展的蹴鞠活动有哪些共同之处?请分条概括。(5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 ~19题。
苍茫云海中秋月
①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②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③因此,中秋这个节日的诞生便顺情合理。“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心的节日呢?约定俗成,中秋节不能放鞭炮,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那一轮月亮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行,云动疑是月在行,云破月来花弄。可以有一丝风的清凉,但风不能大。恰恰是中秋这一天,很少有月黑风高夜,这也是天意独怜人间燥热,降下这一片清凉和圆满。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
④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伤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感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静谧;“露似珍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有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但是不管怎么说,一本唐诗,处处见月,虽说各有各的写法,各有各的寄托,却是各个身上沐浴着月轮的光辉。唐以后,明月愈转华美凄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
⑤中国的古代神话有“射日”之说,后羿射日,可见于日有恨,至少是爱恨交加;还有“逐日”之说,夸父追日,中途渴死,“弃杖化为邓林”;只有月亮的神话是最美的,嫦娥奔月,唯有美丽的嫦娥配得上月亮里的宫殿——广寒宫。她在月光里无翼而翔升,裙袂飘然,兔是玉兔,树是桂树。西方推石不止的西西弗斯神话,在这里变成了吴刚伐桂,东西方神话形不同,神相似。
⑥谁是有心人留意去统计一下呢?千百年以来,有多少古代诗人留下月亮诗篇、明月佳句?那轮“幼时不识月,呼为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
⑦那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如同宇宙间唯一的一盏华美路灯。光不耀眼而持久,力不扩张而长存。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
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是全人类,千里是全世界。相信中国的月亮文化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因为——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月亮,月亮是人类的共同语言。
(取材于周涛同名散文)
16.下面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开篇以句号作喻,既形象地写出月亮的圆满,又与后面“宣告结束”呼应。
B.作者笔下人与月亮的关系充满诗意,读后使人能够获得“文中有画”的美感。
C.第②段中引用陈子昂和李白的诗句表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的感伤情怀。
D.本文结尾处的破折号有解释作用,意在解释月亮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语言。
E.作者在行文中引用的大量古今诗句,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学底蕴。
17.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煞风景”?(4分)
18.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4分)
作者在第⑤段引入有关“射日”“逐日”的神话有什么作用?
19.联系社会生活,谈谈你对“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这一句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七、写作(60 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 分)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 3 )立意自定;( 4 )题目白拟;( 5 )不得抄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