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单选题
317年,镇守长江下游,重建晋王朝的皇族是( )
A. 司马懿 B. 司马炎 C. 司马昭 D. 司马睿
下列各项,与东晋无关的是( )
A. “王与马,共天下” B. 多次进行北伐
C. 成功恢复中原 D. 成功抵御前秦
东晋建立后,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以下描述与之相符的是( )
A. 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B.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 严刑苛法,横征暴敛
D.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晋朝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 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东晋时, 民间有谚“王与马, 共天下”, 其中的“马”指的是( )
A. 司马懿 B. 司马炎 C. 司马睿 D. 司马光
孙吴的都城“建业”和东晋的都城“建康”, 都指今天的( )
A. 北京 B. 南京 C. 洛阳 D. 长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杜牧的《江南春》,写出了南朝的皇帝和达官贵人们普遍崇信佛教。南朝的历史,开始于( )
A. 司马睿建立的东晋 B. 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C. 苻坚建立的前秦 D. 刘裕建立的宋
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六朝”的先后顺序是()
A. 东晋—孙吴—宋—齐—梁—陈 B. 孙吴—东晋—宋—齐—梁—陈
C. 孙吴—宋—齐—梁—陈—东晋 D. 孙吴—东晋—齐—宋—陈—梁
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四个王朝,总称南朝。南朝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在( )
A. 建康 B. 洛阳 C. 长安 D. 成都
南朝统治后期,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人南迁 B. 大规模叛乱
C. 祖逖北伐 D. 统治者偏安江南
南朝(420—589年)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
A. 政权更迭频繁 B. 疆域面积扩大 C. 政权并立形成 D. 商品经济发达
关于南朝,不正确的是( )
A. 南朝的政治特点是朝代更迭频繁,比较动荡
B. 南朝的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特别是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C. 梁武帝夺权后,政治清明,社会和谐
D. 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拥有很大的势力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南方人口增多
“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
A. 得到大规模开发 B. 自然条件优越
C. 人口数量增加 D. 社会环境安定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有( )
①改进犁耕、施肥等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②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③织布、制瓷、造船、制盐等行业显著发展
④五岭以南地区种植双季稻
⑤建康是当时商业最活跃的大都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 )
A. 手工业发展情况 B. 商业发展情况
C. 海外贸易发展情况 D. 农业发展情况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
材料三:据统计,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当时北方人口700余万,大体上每七、八人中就有一人南迁。南方人口约540万人,南朝境内的人口中有近六分之一为北方南下流民……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东晋南朝各代封建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都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兴修水利以及安抚流民、减免赋税等政策措施……此外南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经济的开发。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为材料一中江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3)请你列举南朝中一个典型政权来佐证材料四中因“减免赋税”而民殷国富这一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请你为所在地政府发展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
“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得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统编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材料三
(1) 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
① ______ ② ______
(2) 材料二反映了西晋时汉人生活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两则信息的关系。
(4) 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些历史发展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
材料三:据统计,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当时北方人口700余万,大体上每七、八人中就有一人南迁。南方人口约540万人,南朝境内的人口中有近六分之一为北方南下流民……——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东晋南朝各代封建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都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兴修水利以及安抚流民、减免赋税等政策措施……此外南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经济的开发。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为材料一中江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3)请你列举南朝中一个典型政权来佐证材料四中因“减免赋税”而民殷国富这一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请你为所在地政府发展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东晋建立。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D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东晋。东晋多次进行北伐,但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故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东晋相关史实。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朝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A项荆扬指的是南方的荆州、扬州,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促进了东晋经济的发展,所以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A项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
C.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建立时,开国皇帝晋元帝倚重王氏,任王导为丞相、王敦专政军事,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马”指的是司马睿。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南方士族大家王导和王敦的拥戴下于公元317年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B
【解析】
B.孙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政权,定都建业,即今江苏南京。东晋是司马睿建立,定都建康,建康,旧名建业、建邺,313年改名建康,即今江苏南京,故B正确。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D
【解析】D.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除晋恭帝,自立为帝,国号“宋”,取代了东晋。从刘裕开始,南方前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故D正确。A.南朝取代了东晋,故A错误。BC.西晋和前秦都是北方的政权,与南朝无关,故BC错误。 故选D。
7.【答案】B
【解析】B.结合所学可知,六朝(222~589年),一般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即孙吴(或称东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故B正确。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南朝都城。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所以南朝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在建康。A正确。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南朝时期的统治。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故选B。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南朝。南朝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由此可知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故选A。
11.【答案】C
【解析】
A.南朝是中国古代一段比较动荡的历史,政权更迭较频繁,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最短的南齐不过23年。故A正确。B.南朝时期,在东晋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农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主要是得益于北方人口南迁到长江流域。特别是在南朝宋时期,因为宋武帝、宋文帝赋轻役稀,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故B正确。C.梁武帝建立了梁朝,他在位期间,放纵皇室和贵族大地主,导致朝政败坏。最终,爆发了“侯景之乱”,社会经济被严重破坏。故C说法错误。D.南朝时期,跟东晋类似,中央的权威有限,根基不稳,只能依靠地方上的武将和贵族导致他们拥有很大的势力。故D正确。故选C。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其中小麦等北方作物的种植方法也被带去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面食等北方食品,故选A。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江南之为国,盛矣”,意思是江南地区是国家比较繁盛的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指一年之内的粮食丰收能造福好几个郡,形容江南地区物产多,江南地区得到大规模开发。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进犁耕、施肥等技术,广种水稻小麦,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种植双季稻;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③⑤不属于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表现,A、C、D不符合题意。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依据材料“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可以看出江南地区的农业得到发展,故答案为D。
16.【答案】(1)江南地区从地广人稀到物产丰富,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2)北方人口南迁。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3)宋朝(刘宋)。
(4)政府可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制定恰当的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和大量劳动力;努力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制定适当合理的发展规划;保护生态环境等。
17.【答案】【小题1】魏;东晋。
【小题2】汉人胡化
【小题3】因果关系。
【小题4】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趋势,要求运用所学归纳总结问题。民族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18.【答案】(1)江南地区从地广人稀到物产丰富,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2)北方人口南迁。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3)宋朝(刘宋)。
(4)政府可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制定恰当的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和大量劳动力;努力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制定适当合理的发展规划;保护生态环境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