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柒工作室(T1-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专题-选择题)——每天进步一点点……
历史年代计算方法是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全国,于公元前3世纪末建立汉朝。这一时间在图中的位置是( )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纪年包括公元、世纪和年代;以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年作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多少年;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多少年。公元纪年中的一个世纪为 100 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应该为公元前200年,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因此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①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②巩固新的王朝 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④废除严刑峻法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解析】依据“民失作业,而大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汉初受战乱和秦末暴政等影响,社会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因此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巩固新的王朝和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①②正确,A项符合题意;而③和④不是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排除。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醉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B.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
C.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D.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
【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醉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含义是西汉初年民穷财尽,毫无积蓄。当时天子竟不能用同一种毛色的驷马(马车),而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反映了连年征战之后西汉初年,国家的贫困,人民急需休养生息。从而得出材料反映的是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D符合题意;ABC不正确;故选D。
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上(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同十)五而税一。”汉高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减轻负担 B.增加劳力 C.稳定民心 D.储备军食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可以提取的信息有:汉继续了秦的弊端,各地的诸侯纷纷反叛中央,导致民生凋敝,结果收到的米石总共才五千,致使汉不得不减少赋税。根据材料的“约法省禁,轻田租,什(同十)五而税一”。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有:法令简约,刑网宽疏;减轻农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民心,巩固统治。故C符合题意;减轻负担的目的是巩固统治,排除A;增加劳力、储备军食不是汉高祖的目的,排除BD。故选C。
2020年12月17日,经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次智慧与勇气兼备的无畏探险。这位“天外来客”名字中的“嫦娥”,据说本称妲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这位西汉皇帝( )
A.增加赋税徭役 B.倡导勤俭治国 C.实施“推恩令” D.设置西域都护
【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时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以身作则。所以,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充盈。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故选项B符合题意;汉文帝减轻赋税和徭役,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汉武帝实施“推恩令”,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汉书 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推恩令 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汉初”,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故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王暴政,采取了休养生息来恢复经济。B正确;秦国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推行郡县制,A排除;汉武帝时期,是西汉鼎盛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C排除;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币;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盐铁官营。D排除;故选B。
历史遗迹、遗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下列历史遗迹、遗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①半坡人面网文盆出现在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遗址中,②汉并天下瓦当出现在汉初,③李冰石像出现在战国时期,④汉代耧车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所以历史遗迹、遗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牛”作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化身,在许多中国文物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下图这组与牛有关的文物反映出汉代( )
绘画技巧的成熟 B.盐铁官营的实施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农耕技术的发展
【答案】D【详解】汉代耕作石画像反映汉代农耕技术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的绘画古朴自然,但技巧并不高超,排除A;材料与盐铁官营无关,排除B;汉代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南移,排除C。故选D。
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
A.廉政风气形成 B.控制豪强地主势力 C.监视地方官吏 D.彻底废除严刑苛法
【答案】A【解析】根据“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可以看出,皇帝作了一个表率的作用,有利于廉政风气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与豪强地主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监察,排除C;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D。
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 B.加强中央集权 C.缓和阶级矛盾 D.反击匈奴袭扰
【答案】B【解析】古代分封制下,诸侯有在封国内继续分封的权力。材料中汉文帝废除了诸侯自己分封的权力,把诸侯封国内分封的权力收归至中央。这显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属于政治举措,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A;“众建诸侯”会导致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不是缓和阶级矛盾,排除C;材料与反击匈奴没有联系,排除D。故选B。
在建立汉政权前后,刘邦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如韩信为齐王,英布为淮南王。但后来,他以各种理由诛杀了其中6个异姓王。刘邦剪除异姓王( )
A.目的是强化专制皇权 B.深受分封制观念影响
C.体现他统治十分残暴 D.导致王国问题的形成
【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占有汉朝大片疆域,且手握重兵,对汉朝中央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刘邦为了强化专制皇权剪除异姓王。A符合题意;刘邦剪除异姓王,体现出的是废除分封制。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刘邦剪除异姓王并不能体现他统治十分残暴。C不符合题意;刘邦剪除异姓王解决了王国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选A。
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答案】A【解析】由材料“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贾谊建议汉文帝重视发展农业,以农为本。汉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A符合题意;材料无关勤俭的信息,没有体现道德教化的信息,也没有减轻赋税的信息,排除BCD。故选A。
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为“文景之治”。下列属于文景时期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③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采取的措施有①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选项C符合题意;③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的是汉高祖时期采取的措施,错误,选项ABD都包含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 B.加强中央集权 C.缓和阶级矛盾 D.反击匈奴袭扰
【答案】B【解析】古代分封制下,诸侯有在封国内继续分封的权力。材料中汉文帝废除了诸侯自己分封的权力,把诸侯封国内分封的权力收归至中央。这显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属于政治举措,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A;“众建诸侯”会导致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不是缓和阶级矛盾,排除C;材料与反击匈奴没有联系,排除D。故选B。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它给后世最大的启示在于(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王朝,它给后世最大的启示在于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选项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属于盛世,选项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不符合题意;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符合文景之治,之所以出现盛世是因为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D兴衰纷乱,循环往复不符合题意,文景之治后没有出现循环往复。故选C。
如图《全国出土秦计量器主要分布图》可用于研究秦朝( )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巩固统一的措施 C.迅速灭亡的原因 D.“推恩令”的实施
【答案】B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致,汉文字却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
A.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B.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C.文字书写在丝帛和竹简上 D.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答案】D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联络大月氏以夹击匈奴 B.走访乌孙等西域国家
C.将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D.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
【答案】A
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下列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物质基础的是( )
A.郡县制的施行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颁布“推恩令”
【答案】C
用示意图辅助教学是老师常用的教学方式。如图体现的是汉朝的( )
A.休养生息政策 B.盐铁专卖制度 C.“推恩令”的实施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C
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
【答案】A
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经过( )
A.长安→新疆→河西走廊→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答案】C
同学们在家抗疫期间,国家教育部门要求不仅要上好网课,还要锻炼好身体,可以说学习与锻炼两不误。在我国古代,被誉为“神医”的外科鼻祖还创编帮助人们强身健体的是( )
A.太极 B.八步操 C.五禽戏 D.咏春拳
【答案】C
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有( )
①宦官 ②诸侯 ③豪强地主 ④外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传入我国,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答案】D【解析】公元前6世纪,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西汉末丝绸之路开通后,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主张今生忍受苦难,来世就能得到幸福,麻痹了人民思想,对统治者有利,因此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与扶持。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如表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 )
A.设立中央政权机构 B.加强了地方权力 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D.消除了地域差异
【答案】C
它的起点在长安,终点在罗马,它成为今天中国倡导“一带一路”的重要历史符号。它的开通( )
A.使世界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 B.促进了沿线地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答案】C
下面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
A.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答案】B
四会市邓村镇被誉为“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至今仍然保留着古法造纸工艺,所造纸张也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关于造纸术,以下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世界各国的造纸术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C.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D.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东汉时期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早期用麻做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等作原料造纸,扩大了造纸的原料,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普及和推广了纸的应用,后人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生产的这种植物纤维纸比原来的书写材料更便宜,大多数人都用得起,更平整,便于书写,也更轻便,便于携带。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一位同学构思了一部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秦朝时期张三一天的生活情况,错误的地方是( )
①拿着一串圆形方孔半两钱上街买东西 ②拿小篆写信给远方的朋友
③在街上因为重量的计量单位不同与人发生争执 ④晚上在家看《史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包括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文字,使用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统一度量衡;《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的作品。所以③ ④不能发生。故选C。
西汉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故选A。
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现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现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故选A项。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刘裕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根据所学分析可知、空白处的政权应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回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D【解析】题干要求解答的是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以此辨析备选项,AC两项与汉武帝无关,排除:;B项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但是与“精神”无关,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位时接受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故选D项。
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采用其主张是为了( )
A.促进艺术繁荣 B.推动教育发展 C.加强思想控制 D.保持思想活跃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术”,把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故选C。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其实行这一措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
①颁布“推恩令”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盐铁官营、专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武帝现固大一统的措施有实施“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黑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盐铁官营、专卖,改善国家财政状况;等。修筑驰道,统一车轨是秦始皇现统一的措施。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D。
以下可分别对应东汉“兴”“衰”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景之治;北击匈奴 B.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C.王莽篡权;宦官专权 D.外戚专权;豪强并起
【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东汉后期爆发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故选B。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皇帝早逝 B.幼主即位 C.宦官得宠 D.外戚专权
【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外”“独揽朝政”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外戚专权。故选D。
“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故选D。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整顿吏治,严惩外成宦官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D.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统治者减轻赋税和徭役,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有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故选B项。
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西域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张骞 B.玄奘 C.马可·波罗 D.鉴真
【答案】A【解析】自从张赛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故选A。
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
A.产生背景 B.主要行人 C.路线走向 D.开通前提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据材料“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可知,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路线走向。故选C。
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开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促进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人物是( )
A.蒙恬 B.张骞 C.玄奘 D.郑和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历史上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张赛。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与西域的通道,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开辟丝绸之路莫定了基础。故选B。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这部史书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 )
A.黄帝——汉武帝 B.黄帝——汉高祖 C.西汉——东汉 D.战国——五代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选A。
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 )
①望闻问切四诊法 ②麻沸散 ③五禽戏 ④按摩疗法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华佗是东汉名医,他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重视疾病的预防,创编了“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故答案选D项。
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张骞通西城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故B项符合题意。
推动道教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是( )
A.老子 B.庄子 C.张陵 D.汉明帝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道教在民间兴起,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张陵是道教的创始人之一,故选C。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国各级专家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坚持中西医并重,尽早应用中药疗法,有效促进了患者的顺利康复。实际上,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司马迁 D.扁鹊
【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阐述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故选A。壹柒工作室(S1-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专题-选择题)——每天进步一点点……
历史年代计算方法是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全国,于公元前3世纪末建立汉朝。这一时间在图中的位置是( )
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因此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①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②巩固新的王朝 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④废除严刑峻法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醉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B.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
C.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D.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
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上(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同十)五而税一。”汉高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减轻负担 B.增加劳力 C.稳定民心 D.储备军食
2020年12月17日,经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次智慧与勇气兼备的无畏探险。这位“天外来客”名字中的“嫦娥”,据说本称妲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这位西汉皇帝( )
A.增加赋税徭役 B.倡导勤俭治国 C.实施“推恩令” D.设置西域都护
《汉书 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推恩令 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历史遗迹、遗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下列历史遗迹、遗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牛”作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化身,在许多中国文物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下图这组与牛有关的文物反映出汉代( )
绘画技巧的成熟 B.盐铁官营的实施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农耕技术的发展
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
A.廉政风气形成 B.控制豪强地主势力 C.监视地方官吏 D.彻底废除严刑苛法
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 B.加强中央集权 C.缓和阶级矛盾 D.反击匈奴袭扰
在建立汉政权前后,刘邦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如韩信为齐王,英布为淮南王。但后来,他以各种理由诛杀了其中6个异姓王。刘邦剪除异姓王( )
A.目的是强化专制皇权 B.深受分封制观念影响
C.体现他统治十分残暴 D.导致王国问题的形成
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为“文景之治”。下列属于文景时期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③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 B.加强中央集权 C.缓和阶级矛盾 D.反击匈奴袭扰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它给后世最大的启示在于(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如图《全国出土秦计量器主要分布图》可用于研究秦朝( )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巩固统一的措施 C.迅速灭亡的原因 D.“推恩令”的实施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致,汉文字却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
A.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B.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C.文字书写在丝帛和竹简上 D.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联络大月氏以夹击匈奴 B.走访乌孙等西域国家
C.将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D.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
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下列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物质基础的是( )
A.郡县制的施行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颁布“推恩令”
用示意图辅助教学是老师常用的教学方式。如图体现的是汉朝的( )
A.休养生息政策 B.盐铁专卖制度 C.“推恩令”的实施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
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经过( )
A.长安→新疆→河西走廊→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同学们在家抗疫期间,国家教育部门要求不仅要上好网课,还要锻炼好身体,可以说学习与锻炼两不误。在我国古代,被誉为“神医”的外科鼻祖还创编帮助人们强身健体的是( )
A.太极 B.八步操 C.五禽戏 D.咏春拳
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有( )
①宦官 ②诸侯 ③豪强地主 ④外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传入我国,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如表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 )
A.设立中央政权机构 B.加强了地方权力 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D.消除了地域差异
它的起点在长安,终点在罗马,它成为今天中国倡导“一带一路”的重要历史符号。它的开通( )
A.使世界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 B.促进了沿线地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下面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
A.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四会市邓村镇被誉为“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至今仍然保留着古法造纸工艺,所造纸张也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关于造纸术,以下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世界各国的造纸术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C.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D.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东汉时期
一位同学构思了一部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秦朝时期张三一天的生活情况,错误的地方是( )
①拿着一串圆形方孔半两钱上街买东西 ②拿小篆写信给远方的朋友
③在街上因为重量的计量单位不同与人发生争执 ④晚上在家看《史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西汉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现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刘裕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回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采用其主张是为了( )
A.促进艺术繁荣 B.推动教育发展 C.加强思想控制 D.保持思想活跃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
①颁布“推恩令”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盐铁官营、专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以下可分别对应东汉“兴”“衰”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景之治;北击匈奴 B.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C.王莽篡权;宦官专权 D.外戚专权;豪强并起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皇帝早逝 B.幼主即位 C.宦官得宠 D.外戚专权
“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整顿吏治,严惩外成宦官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D.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西域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张骞 B.玄奘 C.马可·波罗 D.鉴真
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
A.产生背景 B.主要行人 C.路线走向 D.开通前提
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开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促进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人物是( )
A.蒙恬 B.张骞 C.玄奘 D.郑和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这部史书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 )
A.黄帝——汉武帝 B.黄帝——汉高祖 C.西汉——东汉 D.战国——五代
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 )
①望闻问切四诊法 ②麻沸散 ③五禽戏 ④按摩疗法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推动道教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是( )
A.老子 B.庄子 C.张陵 D.汉明帝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国各级专家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坚持中西医并重,尽早应用中药疗法,有效促进了患者的顺利康复。实际上,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司马迁 D.扁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