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选择题专练(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选择题专练(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6 10:34:46

文档简介

壹柒工作室(T1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专题-选择题)——每天进步一点点……
报纸刊物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下图刊物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B.近代化的艰难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中华民国的创建
【答案】B【解析】根据三份报刊可知对应的事件应该是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三件事情属于近代化的艰难探索的具体体现。B正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不适用于《时务报》,A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标志是五四运动,C错误;中华民国的创建只适用于《民报》,D错误。综上故选B。
近代以来,中国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构筑起民族脊梁。下列人物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A.邓世昌领导虎门销烟 B.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C.张謇创办轮船招商局 D.洗星海创作《毕业歌》
【答案】B【解析】考查点:中国近代历史名人。解题思路:由材料“中国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构筑起民族脊梁”,可见要判定中国近代某领域的历史名人。十月革命以来,李大钊着力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故B符合题意;1939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排除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排除C;洗星海主要作品是《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排除D。故选B。
用关键词标志重大历史内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历史内容与关键词对应正确的是
A.人文主义一自强求富一民主科学一三民主义 B.自强求富一人文主义一三民主义一民主科学
C.人文主义一三民主义一自强求富一民主科学 D.人文主义一自强求富一三民主义一民主科学
【答案】A【解析】考查点:文艺复兴、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洋务运动的主张是自强求富;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是民主科学;辛亥革命的主张是三民主义,故A正确;BCD项的顺序不正确,故排除BCD项。故选A。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前夕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D【解析】考查点:新文化运动。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心里眷恋帝制”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帝制已经被推翻了。“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说明思想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在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D正确;ABC时期帝制尚未被推翻,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D。
如图是苏州吴县沈维钧编辑,由上海世界书局于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秘诀》书影。这本书的出版
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B.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C.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D.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
【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秘诀》书影”可知,这是在教会人们如何写白话文,而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故D符合题意;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故A不符合题意;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B不符合题意;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在鲁迅的小说中,深刻剖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是
A.《子夜》 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 D.《骆驼祥子》
【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鲁迅的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他的作品《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矛盾的作品,排除;B项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和反思,排除;D项是老舍的作品,排除。故选C。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答案】C【解析】“师夷长技以自强”与洋务运动有关,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君主立宪”与戊戌变法有关,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与辛亥革命有关,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故题干信息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故C符合题意;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排除ABD。故选C。
“小学课本改用白话。国文课“改称“国语课'“倡导这一变革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梁启超 D.胡适
【答案】D【解析】考查点:新文化运动。解题思路:识记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白话文的人物。材料反映的是倡导白话文,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经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D符合题意;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A排除;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排除;梁启超领导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排除。故选择D。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A.自强求富 B.救亡图存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结合课本所学,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因此“启蒙之水”指的是民主科学。C正确;“自强求富”反映的洋务运动的主张,A排除;“救亡图存”是戊戌变法的主张,B排除;“实业救国”是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主张。D排除;故选C。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是
A.孙中山 B.蔡元培 C.陈独秀 D.李大钊
【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D正确;ABC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严惩国贼拒签和约电》)这一电文可以佐证
①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受到了战败国的待遇,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后,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根据材料内容“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暂死不认。”可知,这一电文可以佐证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②④从题干材料无法得出,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它”指的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答案】A【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它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新文化运动注入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故A符合题意;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排除B;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标志中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排除C;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为为安,排除D。故选A。
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材料中中国的集体意识”指
A.长征精神 B.红船精神 C.五四精神 D.铁人精神
【答案】C【解析】根据“中华民国八年”可知,当时正值1919年,中国发生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五四运动,因此C正确;长征发生在1934-1936年,A错误;红船精神来自于中共一大的召开,是在1921年,B错误;铁人精神来自于全面建设时期的“铁人”王进喜的艰苦创业事迹,D错误。综上故选C。
革命口号具有时代的特征。下列革命口号中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打倒老蒋.解放全国”
【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上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正当提议,并把中国的青岛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遭到了重大失败,消息传到北京,长期积压在人民心头的怒火被点燃了,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高呼“内除国贼,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因此“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时代诉求的口号,B项符合题意;A项是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排除;C项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有关,排除;D项与解放战争有关,排除。故选B。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看法正确的是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图1事件将图2事件推向了高潮
C.图2事件加速了图1事件的步伐 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观察题干图片可知,图1事件是新文化运动,图2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在新文化运动推动下发生,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北京工商学各界参与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选项ABD看法不正确,选项C看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为新的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新的革命斗争”是指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人民解放战争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C【解析】材料“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这表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新的革命斗争”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故排除A,C符合题意;人民解放战争从1946年到1949年,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到1956年,排除BD。故选C。
下图所示是小强同学学习历史某单元的内容,该内容的主题应该是
近代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B.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所以该内容的主题应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选C;该内容无法体现经济危机的加剧,排除A;中华民国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就已经成立,排除B;中共于1921年诞生,但第一次国共合作到1924年才实现,排除D。故选C。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他接连发表了《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是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蔡元培
【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李大钊也成为了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故C符合题意;胡适写了《文学改良刍议》,鲁迅写了《狂人日记》,蔡元培曾任北大校长,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参与五四运动的社会各界形成整体的合力,相互配合。故体现“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是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原因,A正确;五四运动前期游行、示威、罢课转三罢斗争即罢课工罢工商罢市,没有“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排除B;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人民开始觉醒”,排除D。故选A。
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斗争 D.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答案】A【解析】图一北京大学与图二中共一大会址分别对应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共同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选项与材料不符;C选项武装反抗反动派斗争,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考点】中国近代史——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确立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因此题干中的“初心”确立是在中共一大,A项符合题意;B项是1922年召开,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C项是1935年召开,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D项是1945年召开,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故选A。
如图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其孕育的精神被称为
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答案】B【解析】考查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依据题干“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精神被称为红船精神,B符合题意;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创造的五四精神。A不符合题意;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C不符合题意;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故名。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这艘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材料中的“大事变”是指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
【答案】B【解析】根据“红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源头”等信息判断材料中的“大事”值得应该是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最早在上海召开,后来为了躲避外国巡捕的搜查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故选B;五四运动、南昌起义和红军长征都与“红船”无关,与题意不符,排除ACD。故选B。
老师给同学们播放电影《开天辟地》的片段,可用于下列哪一史实的学习
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C【解析】考查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题思路:题干的“开天辟地”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故C符合题意;强学会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排除A;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排除B;解放战争的胜利与题干的“开天辟地”不符,排除D。故选C。
“东方欲晓现曙光,南湖红船逐激浪。志合道同辟新天,旗擎马列明方向。“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答案】D【解析】材料“南湖红船逐激浪。志合道同辟新天”描述了中共一大的召开。结合所学,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了,故D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排除C。故选D。
鲁迅咏赞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D符合题意。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是洋务运动,A不符合题意。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的是辛亥革命,B不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是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结果,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
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感到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解析】通过图片可知,我们可以看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上海民众普遍接受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这是因为1919年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无视中国政府提出的合法要求,导致民众反对资本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些都让民众对社会主义产生好感,故A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失败发生于1924—1927年,与“1923年”不符合,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以下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搭配正确的有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⑥ D.①②⑤
【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的主张,洋务运动中李鸿章等提出了“自强、求富”口号,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①②⑤正确,故D项正确;主张变法图强的是维新派,孙中山是革命派代表。民主共和是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爱国运动口号,不是袁世凯思想,③④⑥错误,排除ABC,故选D。
下图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出现在
A.戊戌变法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期间 D.北伐战争时期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这是《五四运动》的绘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出现在五四运动期间。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运动的导火线。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五四运动由此爆发,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对联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能生动地反映历史。下列对联中能够让我们了解五四运动的是
①“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②“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雪”
③“四金刚捧日,的确可杀;众商行罢市,尤须坚持”
④“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是五四运动时期,商人为了支持学生采取的措施,①符合题意;“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雪”和 “四金刚捧日,的确可杀;众商行罢市,尤须坚持”都是描写的五四运动时期,工人学生商人为了争取国家的正当权益进行的斗争,②③符合题意;“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描写的是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②③④都能够让我们了解五四运动,D项符合题意;故选D。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民报》的创刊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民报》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中外纪闻》是维新变法时期的报刊;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是在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所以ACD项均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下图所示刊物上提出著名口号是:( )
“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中的《新青年》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办的报刊,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A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B项是魏源的思想主张;D项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故选C。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过程,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A项符合题意;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B项不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思想,但不是世界的革命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中国的思想理论,也不是世界的革命思想,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答案】B【解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其标志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答案选B。
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估计成书于五四运动以后 D.作者借狂人之口,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发表的我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通过小说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借狂人之口,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把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比作吃人的工具。ABC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正确,故选D。
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性质相同,都是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选项C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A排除;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五四运动,B排除;五四运动,使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排除。故选C。
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了: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五四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最早在北京发起,以学生为先锋,后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为主力,得到了各行各业群众的广泛支持,这说明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ABD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题意强调的是“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符合题意;ABD项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故选择C。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废除“二十一条”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能够体现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A项符合题意;B和D项是反北洋政府的统治口号;C项是反帝国主义的口号;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首先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再分析口号中既有反帝又有反封建的口号,排除其他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反帝爱国运动
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项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B项指的是义和团运动的性质;D项指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激起了中国人民无比的愤慨。一场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爱国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以1919年6月3日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在北京;后期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其主力军,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项不合题意;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指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为迎接五四爱国运动胜利100周年的到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微山县某中学准备筹建一个宣传长廊,下列标语不应出现在长廊中的是
A.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还我青岛”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故C符合题意;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激起北大学生的愤慨,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打着“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开始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应出现在长廊中的标语”是解题的关键,为了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95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A【解析】四个选项中,B、C、D三个选项都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但不是直接原因,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1月至6月,巴黎和会无理地将一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消息传到中国,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最终导致五四运动的发生。故答案选A。
如图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影片的宣传画,你认为以下选项中最符合这一片名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
【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故B符合题意。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成立,中共三大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有关知识的的识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故选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来源于:( )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抗日战争 D.新中国成立
【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大会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在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的一周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董必武回忆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一次会议时说:开到最后一次会的时候,忽被侦探所知,隔了一日,我们13位代表到嘉兴南湖船上将会开完。这次会议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推动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
C.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D.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为了安全起见,大会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A项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故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光明前途良好开端 D.科学发展高举旗帜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有新的政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A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历史转折,故B不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指明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途,使民族复兴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故C不符合题意;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高举科学发展旗帜,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救亡图存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所以材料中“启蒙之水”是指“民主”、“科学”,故选C。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儒家学说 B.主张白话写作 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可知,新文化运动主张开展文学革命,用白话写作。B正确;ACD虽然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但是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启示青年“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指的是( )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两面大旗。ABD和陈独秀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
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严复发表《天演论》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答案】B【解析】依据“民主科学”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民主科学”无关,排除;故选B。
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C【解析】漫画中的三个拳头和文字指的是工人、学生和商人参与斗争,漫画中的三个人物指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这些信息都和五四运动有关。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B.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参加井冈山会师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20世纪一二十年代”“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可以判断出此人是陈独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一大”上他被选为中央政治局书记。所以答案选A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天安门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在它见证的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喊出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发起了五四运动,他们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山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故B符合题意。A出自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的革命纲领,C出自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政策,D出自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口号,所以答案选B。
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 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答案】B【解析】根据“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 巴黎和会上签字”可得出这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项正确;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排除A;C项表述太绝对,排除C;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排除D。
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 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人说“不”指的是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符合题干说法的重点;C和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AB思想不是世界的革命思想,都是国内的思想,D还没有形成。所以答案选C。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所以答案选B。
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庶民的胜利》 B.《敬告青年》 C.《孔子与宪法》 D.《狂人日记》
【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故A符合题意;《敬告青年》、《孔子与宪法》、《狂人日记》属于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文章,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五四运动相比之前的运动只局限在上层而言,五四运动广泛发动了人民群众,比如学生、商人、工人阶级都参与其中,说明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A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斗争精神和斗争性质,BC项排除;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是五四运动前的革命,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因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12个人参加的会议”“上海”“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可知这个会议指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答案】A【解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由于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A选项是正确的。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 )
①组织工会 ②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③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④领导工人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室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黄埔军校创建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从“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可知是2016年—95年=1921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会议在召开过程中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选B。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答案】B【解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其标志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答案选B。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光明前途良好开端 D.科学发展高举旗帜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有新的政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A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历史转折,故B不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指明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途,使民族复兴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故C不符合题意;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高举科学发展旗帜,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它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命运
C.它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大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共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D选项符合题意;AC选项是遵义会议的影响,排除;B选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中国泛K12教育联盟(S1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专题-选择题)——每天进步一点点……
报纸刊物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下图刊物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B.近代化的艰难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中华民国的创建
近代以来,中国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构筑起民族脊梁。下列人物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A.邓世昌领导虎门销烟 B.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C.张謇创办轮船招商局 D.洗星海创作《毕业歌》
用关键词标志重大历史内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历史内容与关键词对应正确的是
A.人文主义一自强求富一民主科学一三民主义 B.自强求富一人文主义一三民主义一民主科学
C.人文主义一三民主义一自强求富一民主科学 D.人文主义一自强求富一三民主义一民主科学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前夕 D.新文化运动时期
如图是苏州吴县沈维钧编辑,由上海世界书局于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秘诀》书影。这本书的出版
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B.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C.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D.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
在鲁迅的小说中,深刻剖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是
A.《子夜》 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 D.《骆驼祥子》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小学课本改用白话。国文课“改称“国语课'“倡导这一变革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梁启超 D.胡适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A.自强求富 B.救亡图存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是
A.孙中山 B.蔡元培 C.陈独秀 D.李大钊
“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严惩国贼拒签和约电》)这一电文可以佐证
①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它”指的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材料中中国的集体意识”指
A.长征精神 B.红船精神 C.五四精神 D.铁人精神
革命口号具有时代的特征。下列革命口号中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打倒老蒋.解放全国”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看法正确的是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图1事件将图2事件推向了高潮
C.图2事件加速了图1事件的步伐 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为新的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新的革命斗争”是指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人民解放战争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下图所示是小强同学学习历史某单元的内容,该内容的主题应该是
近代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B.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他接连发表了《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是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蔡元培
“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斗争 D.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中共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确立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如图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其孕育的精神被称为
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这艘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材料中的“大事变”是指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
老师给同学们播放电影《开天辟地》的片段,可用于下列哪一史实的学习
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解放战争的胜利
“东方欲晓现曙光,南湖红船逐激浪。志合道同辟新天,旗擎马列明方向。“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鲁迅咏赞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结果,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
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感到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以下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搭配正确的有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⑥ D.①②⑤
【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的主张,洋务运动中李鸿章等提出了“自强、求富”口号,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①②⑤正确,故D项正确;主张变法图强的是维新派,孙中山是革命派代表。民主共和是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爱国运动口号,不是袁世凯思想,③④⑥错误,排除ABC,故选D。
下图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出现在
A.戊戌变法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期间 D.北伐战争时期
对联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能生动地反映历史。下列对联中能够让我们了解五四运动的是
①“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②“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雪”
③“四金刚捧日,的确可杀;众商行罢市,尤须坚持”
④“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民报》的创刊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下图所示刊物上提出著名口号是:( )
“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估计成书于五四运动以后 D.作者借狂人之口,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
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了: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五四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废除“二十一条”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反帝爱国运动
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为迎接五四爱国运动胜利100周年的到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微山县某中学准备筹建一个宣传长廊,下列标语不应出现在长廊中的是
A.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还我青岛”
95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如图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影片的宣传画,你认为以下选项中最符合这一片名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来源于:( )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抗日战争 D.新中国成立
董必武回忆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一次会议时说:开到最后一次会的时候,忽被侦探所知,隔了一日,我们13位代表到嘉兴南湖船上将会开完。这次会议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推动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
C.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D.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光明前途良好开端 D.科学发展高举旗帜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救亡图存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儒家学说 B.主张白话写作 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启示青年“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指的是( )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严复发表《天演论》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B.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参加井冈山会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天安门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在它见证的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喊出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 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 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庶民的胜利》 B.《敬告青年》 C.《孔子与宪法》 D.《狂人日记》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因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 )
①组织工会 ②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③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④领导工人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黄埔军校创建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光明前途良好开端 D.科学发展高举旗帜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它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命运
C.它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