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溶解度
——2021-2022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作业
1.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天气闷热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B.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击胃,易打嗝
C.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
D.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2.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
C.向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溶质完全溶解,该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了,此时该溶液有可能形成了饱和溶液
D.某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会形成饱和溶液
3.向20℃时的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钠粉末,充分搅拌后静置,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A.105g B.100g C.95g D.无法确定
4.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20℃时,100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B.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
C.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10g
D.10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多
5.20℃时,往10g某溶液中加入4g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搅拌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此过程中溶液质量不变
6.如图是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从点降温到点,有晶体析出
B.60℃时,点对应的都是饱和溶液
C.将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仍是饱和溶液
D.60 ℃时,向50 g水中加入60 g,形成不饱和溶液
7.将白色硫酸铜粉末状晶体加入到盛有100mL60℃热水的烧杯中,直至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得到一定温度下的蓝色溶液M,即刻将一小块蓝色硫酸铜晶体悬垂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中(如图所示),自然冷却至室温,观察现象(已知: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
A.一定温度下,蓝色溶液M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B.随着温度的降低,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
C.随着温度的降低,溶液中的溶质硫酸铜逐渐减少
D.在降温过程中,小块硫酸铜晶体N逐渐变大
8.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下列哪种固体后,溶液溶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
A.生石灰 B.硝酸铵 C.氢氧化钙 D.氢氧化钠
9.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产品,小玲用它和50g水配制了一杯约为50℃的溶液给患糖尿病的爷爷使用,结合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 )
温度℃ 30 50 70
溶解度/g 70 84 93
A.爷爷想要糖水再甜一点,小玲可以把糖水降温
B.该温度下,若想把这杯糖水配制到最甜,最多可以溶解木糖醇42g
C.小晨又配制了70℃和50℃最甜糖水各一杯,两者溶质质量分数之比为93:84
D.爷爷拿到糖水后发现杯底无固体,小晨判断糖水还未饱和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变成不饱和溶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11.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分别将20℃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B.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C.t℃时4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90g溶液
D.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13.A、B、C、D 4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向4个烧杯中都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__________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______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若固体溶质是,对一定盛有饱和溶液的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
14.NaOH、和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溶解度/g温度℃ 0 10 20 30 40
NaOH 42.0 51.0 109.0 119.0 129.0
KOH 13.3 20.9 31.6 45.8 63.9
6.0 16.0 18.0 36.5 50.0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考虑化学变化、水的热发和结晶水合物等因素。
(1)10℃时, 的溶解度_________(填“>”,“<”或“=”)的溶解度
(2)20℃时,将129g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时刻析出10g固体
①时刻为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②时刻溶液的温度为_________℃
(3)4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__________(填序号)
A. 溶液
B. 溶液
C.NaOH溶液
15.营口盐场是辽宁省最大的盐场,利用传统的海水晒盐工艺,可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镁等物质。如图是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
(1)两种物质中,__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2)t℃时,氯化镁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t℃时,将40克氯化镁放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
(4)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
(5)海水晒盐是利用________的方法获得晶体。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项,打开啤酒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逸出。
2.答案:C
解析: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溶液的浓稀与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故A选项说法错误。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条件不确定无法判断,故B选项说法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溶质完全溶解,该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了,此时该溶液可能达到饱和状态,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定会形成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就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D选项说法错误。
3.答案:B
解析: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所以向20℃时的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钠粉末,氯化钠粉末不会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00g。故选B。
4.答案:C
解析:由题表中的数据可知: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温度和溶剂种类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A错误;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在该温度下,163.9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B错误;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即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10g, C正确;10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不一定比8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多,因为水的质量是否相等以及溶液是否饱和均没有指明,D错误。
5.答案:B
解析:搅拌前由于硝酸钾晶体没有溶解完全,故不能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A错误;20℃时,往1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4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由于搅拌后及加热前溶质有剩余,所以溶液一定是饱和的,B正确;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可能不饱和,也可能恰好饱和,C错误;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溶液质量增加,D错误。
6.答案:A
解析:
选项 正误 分析
A √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点、点位于曲线上,表示的饱和溶液,溶液从点降 温到点,有晶体析出
B × 60 ℃时,位于曲线下方,对应的是不饱和溶液
C × 将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至60℃,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 60℃时,的溶解度是110 g,所以此温度时,向50 g水中加入60 g,只能溶解55 g,形成的是饱和溶液
7.答案:B
解析:A、将白色硫酸铜粉末状晶体加入到盛有100mL60℃热水的烧杯中,直至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得到一定温度下的蓝色溶液M,该温度下,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硫酸铜,故一定温度下,蓝色溶液M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符合题意;
C、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中的溶质硫酸铜逐渐减少,不符合题意;
D、在降温过程中,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硫酸铜结晶析出,小块硫酸铜晶体N逐渐变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A
解析:A、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同时消耗水,导致溶质质量减小,反应后恢复至室温,又溶解一部分氢氧化钙,但是水的消耗导致溶质不会恢复到原来,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不影响溶质质量,错误;
C、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不再溶解氢氧化钙,不影响溶质质量,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质质量减小,恢复至室温后,溶质质量恢复,错误。
故选A。
9.答案:B
解析:A、糖水的甜度取决于糖的溶质质量分数,把糖水降温不能增加糖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使糖水再甜一点,故错误;
B、该温度下,饱和糖水最甜,50℃木糖醇的溶解度是84g,50g的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木糖醇42g,故正确;
C、配制了70℃和50℃最甜糖水各一杯,两者溶质质量分数之比为,故错误;
D、糖水下面无固体,糖水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未饱和,故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A、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C>B>A,故A正确;
B、由于在℃时,A和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由于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给B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于N点在溶解度曲线下方,代表的是A的不饱和溶液,当蒸发溶剂时,随着溶剂的减少,不饱和溶液就会变成饱和溶液,N点就会变成M点,故D正确;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A、由题中信息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所以80g水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5.6g,所以可推知硝酸钾的总质量为25.6g+110.4g=136g,80℃时,80g水中溶解136g硝酸钾刚好饱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丁是饱和溶液,所以乙、丙、丁都是饱和溶液,错误;B、甲到乙的过程中,没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正确;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100g:136g=25:34,正确。故选A。
12.答案:BD
解析:A、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别将20℃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升温后,a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20℃时,a、b、c的溶解度均大于10g,均属于易溶物质,符合题意;
C、t℃时,a的溶解度为60g,该温度下,将4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30g,能形成80g溶液,不符合题意;
D、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符合题意。
故选BD。
13.答案:(1)A、B(2)C(3)D(4)B
解析:(1)A、B烧杯中有未溶解完的溶质,说明溶液已经饱和。
(2)因为4个烧杯中加入的溶质质量依次减少,则C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恰好饱和,D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饱和。
(3)因为4个烧杯中加入的溶质质量依次减少,则C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恰好饱和,D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饱和。
(4)A、B两烧杯中,B中未溶解完的溶质少,所以加热后B烧杯中的 溶质首先溶解完,先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14.答案:(1)> (2)饱和;30 (3)A
解析:(1)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6.0g,则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
(2)①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溶液温度升高,NaOH的溶解度增大。t时刻时开始析出固体,则时刻溶液为饱和溶液;
②析出10g氢氧化钠固体后,t2时刻的100g水中溶解了119g氢氧化钠固体,且溶液是饱和状态,即2时刻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19g,所以时刻的温度为30℃。
(3)4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最大,碳酸钠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碳酸钠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最大,温度降低到30℃时,溶剂质量不变,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大的仍是碳酸钠溶液。
15.答案:(1)氯化镁
(2)7:10
(3)85g
(4)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5)蒸发结晶
解析:(1)由图像可知氯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2)t℃时,氯化镁的溶解度是70g,所以t℃时,氯化镁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70g:100g=7:10;
(3)t℃时,氯化镁的溶解度是7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7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35g,所以t℃时,将40克氯化镁放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85g;
(4)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5)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