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31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共31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3 18:52:20

内容文字预览

(共31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夜雨寄北》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李商隐
新知导入
我喜欢听雨,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谧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中雨声使我感到活泼跳荡滋润似乎这声音能带来某种新的转机,新的希望。大雨声使我壮怀激烈,威严和恐怖呼唤着豪情,而突然的风声能使我的心一下子抽紧在一起,风声雨声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忧思中而又跃跃欲试。
李商隐独坐窗前,听雨声潺潺,轻飞的雨丝撩起了他怎样的思绪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夜雨寄北》。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2.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难点)
3.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素养)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背景资料
这首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851—855,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年)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
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的,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是北方的人, 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预习检查
1、读准字音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zhǎng
(zhú)
预习检查
2、读准节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整体感知
1、视频朗读
整体感知
2、读出感情
3、抽生朗读
4、全班齐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意梳理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泛指川东一带的山。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赏析:诗的开头说“君问归期”,是写妻子思念诗人,“未有期”是诗人的回答。这一问一答中,把自己怀念妻子,同时妻子也想念自己的深情真挚地表达出来。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指回家的日期。
秋天的池塘。
诗意梳理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译文: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的秋雨和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后两句写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妻子诉说,写出了诗人怀念妻子的内心活动。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起。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画面: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诗意梳理
合作探究
1、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直接看出来?
明确:这首诗是写给北方的亲友的,从“寄北”一词可以看出。
2、仔细观察这首诗,从字面来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明确: 这首诗有几处用了相同的字眼:“巴山夜雨”、“期”。
合作探究
3、具体品析两个“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有何不同? 请赏析首句中“期”字重复使用的妙处。
明确:第一个“期”是指“归期”,是亲友对诗人的期盼。
第二个“期”是诗人“未有期”,没有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怅失落之意。
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一问一答,将“归期”的希望和“未有期”的失望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急切和愁苦之情。
合作探究
4、“涨”这个字除了表示雨大、秋池水多之外,还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明确:“涨”包含了作者这样的情感:对自己一生不得志的郁闷,对亲友的无比思念。这里又用比喻,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合作探究
明确:不是,是想象中的。
5、诗歌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写眼前的景还是想象中的景?请赏析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是对未来团聚的幸福想象。通过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虚实相生,表达了诗人渴望团聚和美好愿望。
合作探究
6、“巴山夜雨”一词是象征离别之情的代用语,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反复修辞,虚实结合。第一次是实写,点明巴山环境,渲染孤单悲凉的气氛;第二次是虚写,写想象中重逢的情景,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期盼之情。
合作探究
明确:这就叫“回环”。时空上的回环。
7、从时间上来看,作者先说“现在”,再说“未来”,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还提到了“现在”;从空间上来看,作者先说“巴山”,再说“家乡”,等回到家乡时,又提起了“巴山”。这在写法上叫什么呢?
诗歌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的温暖,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fū)
(huán)
(huǎng)
拓展延伸
1、试比较这首《夜雨寄北》和杜甫的《月夜》,它们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明确: ①相同之处:都有借写对方思念自己来表达自己思念对方的情感;都运用了回环的表现手法。
②不同之处:杜甫的《月夜》仅仅是空间上的回环,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回环。
拓展延伸
纪昀评说此诗:“作不尽语,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
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
2、名人评价:
拓展延伸
答:“秋”字点明了季节。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
1、“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课堂检测
2、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答: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课堂检测
3、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D
课堂检测
4、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D
课堂检测
课堂小结
听雨,就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心灵的遥相呼应,听年华的淙淙流淌。南宋词人蒋捷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餐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点滴滴到天明。”
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各异。少不更事时,并不在意也无法理解雨声的内涵;及到饱经世事历尽沧桑的暮年,方生出“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叹。原来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说还休的惆怅。
客中境况----归期未定(现实)
孤寂凄凉, 深切怀念
重聚渴望----西窗话雨(想象)
夜雨寄北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